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其他类型>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九十一章 集体陪洛璃读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一章 集体陪洛璃读书(2 / 4)

想中。”

“从那一天起,哪怕中间出现了好几次几百年的大乱世,比如三国,比如五代,可无论打成什么样,分裂了多少年,总会有一股最强的力量,最终再一次将这片古老的土地,统一为一个整体。”

“因为在后世子孙的心中,整个华夏大地本就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后人深信,前人能做到的,他们同样能够做到。而开创这一伟业的,正是秦朝!”

这时一个胖胖的男生举手站了起来:“老师,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秦存在的时间太短了,天下一统这个概念真正在华夏人脑海中成型,应该是汉朝的功劳。”

他刚说完,一名女生站起来反驳道:“不对,如果不是秦首先提出这个概念,那么汉根本想不到一统天下的概念。

就像秦灭之后,项羽将各路诸侯封王一样,他就没想过一统天下,他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个版本,根本没更新。”

“那你举的这个例子,不正好验证了我的结论了吗?秦朝就是没有吧一统天下的观念深入人心啊,做到这一点的是汉朝。”男生反驳道。

“我反驳的是你说的汉朝的功劳,如果没有秦的开创,后世根本不会有这个概念。为什么第一次出太空,第一次登月,第一次潜入深海值得铭记,因为是第一次,所以重要。”

底下的学生哄堂大笑。

这说的是什么虎狼之词,这是他们不花钱能听的?

女生也立马反应过来了自己说了些什么,连立刻就红了,然而恶狠狠地瞪着那些起哄的人。

“好了,好了。”赵老师拍了拍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历史有无数个角度可以解读,我只是讲述我的观点,你们自然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存异,也没必要求同,所以你们坚信自己坚信的就好。

“如果想辩个高下出来,那我哪天专门空出节课来让你们辩论,现在先听我讲,好不好?”

听到这话,一男一女立即偃旗息鼓,安静地坐了下来。

而此刻的古代。

古人们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他们听到了什么?

第一次登月?

这个“月”是他们想的那个月亮吗?

后人连月亮都能上去啦?

那月亮上真的有蟾宫吗?真的有嫦娥吗?

这时,赵老师又翻了一篇ppt,屏幕上只写了三个字——“书同文”。

“这时,可能有人会问,这建议明明是李斯提出的,和秦始皇有什么关系?”

看到有同学点头,赵老师微笑着继续说道:“实际上,这个建议虽然出自李斯,但真正的功劳确实应该归功于秦始皇。”

“不过并非因为他是领导的原因,而是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秦始皇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是顶着极大压力的,在当时的所有人看来,他是一个巨大的冒险者。”

“我们刚才说,后世无论如何都会追求统一,因为前人已经做到过。但反过来,在秦始皇的时代,统一大业从未有人实现过,没有人能为他提供先例。”

“在当时的人看来,组织一个疆域广阔的超级帝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它太复杂了,复杂到一个茴香豆的茴字有七中乃至十几种写法。”

“举个例子,如果说现在把全世界统一成一个国家,或者说把东楠鸭统一成一个国家,你认为现实吗?”

“那么多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历史的国家,是没办法统一到一块去的。”

“这东西不是你把他们打趴下,然后占领了就叫一个国家了,能打下来和能统治是两码事,武力上的征服只是第一步。”

“而文化认同与政治制度的征服,才是你能不能坐稳天下的保障。为了把这个天下坐稳,秦始皇接下来干了好几件极其伟大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解决了文化认同和政治征服,而这两个关键点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赵老师用激光笔照了照大屏幕上的那三个字。

底下的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道:“文字。”

“没错,就是文字,咱们先来看一下地图。”

赵老师翻到了下一页PPT,展示了秦国和秦朝时期的版图对比图。

“左边这张就是秦始皇继位时的版图,而右边这一张是他统一天下后的版图,基本上版图扩大了近一倍。”

“而最重要的是,这是在短短十多年间完成的,吞并速度快,就意味着大量的楚国人,齐国人,赵国人等原七国人全都在短时间内迅速失去了祖国。”

“如果说秦再用一百年的时间去吞并六国,那么可以潜移默化的完成整合,毕竟时间是最好的健胃消食片。”

“但历史最有魅力的就是没有如果,秦始皇作为拥有着华夏大地众多,嗯……众多第一次的男人,他那时面临的困难是无法想象的。”

“由于他吞并太快,消化跟不上,这就导致秦朝的政令无法畅通无阻的传达四方。”

“因为他面临着两座极其沉重的大山——听不懂和看不懂。”

“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纵横,因此,各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言,咱们班里的同学应该是来自五湖四海,那么问一下,如果都使用各自的家乡话,你们能够进行沟通吗?”

“显然是不行的,但是排除语言,你们真的无法进行交流吗?”

“是可以的,对吧,因为你们使用着共同的文字,说不明白,咱们可以写嘛,实在不行就打字,反正总归是能交流的。”

“可秦国当时面临的情况就比现在复杂的多了,不仅各地的话听不懂,写的字也全都不认识。”

“一个茴字孔乙己能写出四种写法,当时却能写成七种,甚至更多写法。”

“所以六国人要去其他国家,要么就得带翻译,要么就得表演相声传统剧目《学聋哑》。”

“因此这时候一个统一的文字,就显得极为重要。”

这时,最开始的那名戴眼镜的男生又举手问道:“老师,为什么不能统一语言呢?”

“因为当时做不到,别看现在影视剧中都是普通话,但实际上你去祖国的大好河山溜达一圈就知道了,百姓们日常使用的还是当地的方言。”

听到这话,洛璃十分赞同地点了点头,她想到了长安面馆的那对中年夫妻,也想到了首都的那些出租车司机。

在日常生活中,貌似确实是方言使用的更多一点。

这一点,身在清朝的乾隆也是深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