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城市残骸
如果那些遗物之中真的存在诡物的话……
以这些拾荒者的活动范围,想要把逐一追查下去,无异于大海捞针。
走着走着,孙杭突然觉得,自己或许是遗漏了什么线索。
他本来是打算回到研究所之后,再好好将日记研究一番的,那内心的那股冲动却是驱使着他走到了一家咖啡店的门口,在街边摆放着的桌椅边坐了下来。
孙杭再一次翻开了那本“写满了对于女神爱意”的“日记本”。
伴随着孙杭的翻动,这些被低温冻得发脆的纸页不断地发出沙沙的声响。
“嗯?”
孙杭眉头一蹙,他忽然发现在这些发癫的文字之中,有一些字好像不太一样。
直接用肉眼看或许看得不是太明显,但如果用手指在纸页的背后轻轻摩挲的话,就能发现日记的主人在写到这个字的时候,刻意加大了几分力量,以至于在纸页的另一侧,出现了微微凸起的痕迹。
孙杭将这些字逐一圈了出来,发现正好连成了一句语句通顺的话。
“我、必、须、想、办、法、逃、离、女、神。”
孙杭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
他突然意识到,这名拾荒者的死亡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或许,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地下机房里那只诡物的存在。
“他选择了背叛‘女神’,结果失败了,所以遭受了惩罚?”孙杭小声嘀咕道,“那么……这个‘女神’……又是什么东西?”
地下机房里的那只诡物吗?显然不是。
那就只有可能是拿走录像带的那个存在了。
会不会是安娜?
孙杭思索了片刻,还是将这个可能性给排除了。
如果是安娜所为,以她的性格,肯定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显摆一番”——就如同那些做了“厉害的事情”,迫切想要得到父母夸奖的小孩子一般。
一想到天府城内可能还潜伏着一只神出鬼没、实力莫测的诡物,孙杭就感觉到无比头大。
……
……
夏州北部,东西伯利亚平原。
贝加尔城遗址。
一支装备精良的侦察小队正在如同建筑残骸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缓慢行进着。
乙七十七“死亡极光”在毁灭了贝加尔城之后,在原地留下了一个焦黑的大坑。以这个大坑为中心,方圆一百多公里的区域全都变成了极度危险的污染区——任何进入污染区里的人类或是感染者,都会被迅速诡化……短则几秒钟,长则几十分钟,无一幸免。
就在联邦政府打算彻底放弃贝加尔城遗址,将边境线收缩到鞑靼境内的时候,异变再一次发生了。
无数形似人类建筑残骸一样的钢筋混凝土构造物在大坑之内“生长”了出来……这些构造物是在一夜之间破土而出的,生长的速度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它们撞碎了玻璃化的地面、撕开了焦化的土壤,拔地而起,几乎是在短短一小时内,就凭空制造出了一座“城市的残骸”。
而与此同时,污染区内的污染强度也迅速下降,经过真人试验,现有的防护服已经完全可以抵御住污染区的影响——贝加尔城的遗骸,对于人类来说不再属于是“禁区”。
新出现的城市遗骸被确定为是庚型诡物,临时编号七九零,代号“贝加尔之骸”。
在“贝加尔之骸”出现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夏州联邦已经向其派遣了五十多支、超过三百人次的侦察部队……
这一次,这些被派出去的侦察部队有将近三分之二活着返回了前沿基地。
根据活着回来的人说,在“贝加尔之骸”的内部,游荡着大量的诡物——但他们也无法确定,这些诡物究竟是那些被污染区给吞噬的先遣部队,还是贝加尔城的罹难者。
有人认为这些诡物是死去的贝加尔城的居民,但这个说法很快就遭到了专家们的反对——乙七十七“死亡极光”的本体是一团温度达到一千七百万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连贝加尔城的建筑物都承受不住这样的高温而化作了灰烬,远比建筑物更加的脆弱的人类又怎么可能会有尸体遗留下来。
“要我看,那些专家就是在放屁。”侦察小队中的一名士兵说道,“连这些被烧掉的建筑物都能重新冒出来,那些死掉的人,当然也能重新出现……说不定,其他小队遇到的根本就不是诡物,而是罹难者的冤魂呢。”
“冤魂也是诡物的一种。”一旁身材高大敦实的机枪手闷声道,“我宁可希望是僵尸、丧尸之类有实体的诡物……我们的子弹对于灵体类诡物可一点办法都没有。”
“行了,都闭嘴,尽量保持安静。”走在最前面的小队长回过头来,“你们难道就不觉得,这些建筑残骸,看上去很诡异吗?”
“是很诡异啊。”一开始说话的那名士兵耸了耸肩,“再正常的东西,你把它放在上千万度的高温里烤一会,它也很难变得不诡异吧?”
“那直接就烤没了好吧?”小队里唯一的女兵白了他一眼,“你如果只会说废话的话,就闭上你的嘴巴。”
小队长走到了一堵建筑物的残骸前,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又后退了几步,从稍远的地方又看了一会,最后摇了摇头:“很古怪……这种感觉……就像是……”
“就像是ai绘图里有着七八根手指、原本比例正常的肢体以不合理的方式拼凑在一起的诡异人体图像一样。”队伍里一直没有开口的狙击手突然说道。
“对,就是这种感觉!”小队长有些激动地点了点头,“我刚一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形容来……还得是格拉兹科夫啊,不愧是贝加尔美术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你这比喻,真是一针见血!”
“这些建筑的比例和结构,很怪。”狙击手格拉兹科夫继续说道,“尽管它们看上去经受过一场大火的洗礼,建筑的结构发生了大幅度的形变,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你们看这栋楼。”
格拉兹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栋四层小楼。“一楼没有门和窗户,二楼有一扇横过来的门,至于三楼,两个窗户紧紧地挨在一起,而另一个窗户则是位于二楼和三楼的交界线上……”格拉兹科夫说道,“尽管有一些特立独行的设计师会设计出这样的房子,但我不认为这整条街上的房子都是由这样的设计师设计的。”
“你们看,还有这个!”那名女兵快步地跑到了一家餐厅前,将一块比她人还要高的招牌给扶了起来。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