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其他类型>末世天灾:从打造避难所开始> 第105章 青柠避难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5章 青柠避难所(1 / 2)

第105章 青柠避难所

但现在。

随着工程机器人在救援和维修方面表现出来的强大能力。

还有苏武自己地盘的扩大。

也到了增加工程机器人数量的时候。

就是它昂贵的造价,让苏武多少有点心疼。

“青柠避难所那边。”

“现在好像也恢复的挺不错。”

处理完了主避难所的事务,苏武开始将目光投向他刚刚占据的青柠避难所。

一张青柠避难所的三维地图,在控制台主屏幕上展开。

两千多个蓝色的光点,浮现于地图上的各个地方。

一闪一闪的如同蚁巢中的蚂蚁。

那是完成了登记,被人工智能逐一定位的避难所人类成员。

在人工智能的眼中,他们同样是可以用于完成各种任务的工具。

只不过,这些工具对工作环境要求相当苛刻,还会偷奸耍滑,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等等。

用起来没有智能设备稳定性高。

苏武调走了救援车队之后。

人工智能指挥着这些人类成员,继续对避难所内部的地形和物资进行勘探。

然后又利用找到的部分物资和工程工具。

开始对避难所内部损坏的部分进行修理和加固,以扩大他们能够正常活动的空间。

苏武对于这些具体的事务不怎么感兴趣。

仅仅只关注了几个关键的数据。

确认他们拥有足够的食物,安全的环境,以及稳定的维生设备和电力供应之后。就直接跳到了后边新发现的库存物资上。

那些库存物资里,有一大批各种型号的芯片和电路板。

其中虽然没有最顶级的a3级智能芯片。

但是,常规的车用芯片和电脑用的高中低端处理器,都至少在数千枚以上。

放到末世前,总价值很可能接近半个亿。

看样子。

应该是末世前,某家电脑经销商将自家的库存,都给搬进来的缘故。

“这么多的芯片。”

“倒是来得正好。”

苏武对于这份意外的收获感到满意。

在没能实现高端芯片自产以前,所有相关的工业产品在他的眼中,价值都堪比黄金。

而且这些芯片,也正好能用在目前制造中心正在制造的那些东西上。

属于未来一段时间,苏武最稀缺的物资种类。

巡视完了物资。

剩下的就没什么可看。

基本上,青柠避难所仍然还是一个遭受了严重地震伤害,处于破损状态的避难所。

短时间内能不给他添麻烦,自己养活自己就已经不错了。

暂时还不能寄希望收获太多。

青柠避难所之后,就是哨塔基地。

这个前身是小型私人避难所的地方。

如今门口紧闭,没有任何的生气。

仅有曾经短暂停留在这里的救援车队,安装的少量监控,以及两台折叠射击平台还在正常运行。

由于前后打理的时间很短暂。

基本上,救援车队等于只是在这里做了个记号,打扫了一下卫生,再把门关上而已。

想要将其开发出来,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当天晚上,凌晨零点。

系统刷新。本日生存点结算。】

每日固定收入,生存点+4。】

成功在大陆架撕裂灾难下幸存,生存点+25。】

初步掌握一座附属中型避难所,生存点+5。】

当前剩余生存点:51点。】

一直强撑着睡意,没有入睡的苏武。

拿到刷新出来的新的收入报告,心中说不上是高兴还是失望。

今天一整天经历的事情,遭遇的危险,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从感受上来说。

怎么也应该拿到一个华丽的生存点奖励数字。

可现实却是,奖励倒是有奖励。但数量上却中规中矩的让人失望。

度过了一场可能波及数个大洲,让整个江河市丧生了数十万人的特大地震。

仅仅只拿到了25点生存点。

而占据了一座比苏武自己的避难所大十倍以上,还拥有万吨燃料资源储备,两千多幸存者的中型避难所。

更是只有5点生存点。

也就等于一个白色普通级日常任务的奖励。

“好歹,剩余的奖励点突破了50点。

“而且获得附属避难所的收获,也不只是生存点。”

“单单那些燃料和芯片的价值,都比当初用地热发电机,向官方换取的资源多许多了。”

苏武安慰自己。

物资的价值,只要数量足够多,并非真的无法与生存点相提并论。

就比如在末日刚刚来临,苏武避难所刚刚起步的时候。

就曾为了获取大量初期的发展资源,向官方售卖过两台必须使用生存点才能强化制造出来的地热发电机。

当然,随着苏武生产力的发展,生存点只会变得越发珍贵。而资源本身的价值,则始终不会有任何变化。

同时,这也并非苏武今天的全部生存点收入。

通过日常任务获得的奖励,通过天灾并行特性,每满一个小时,自动获取对应生存点的收益。

都没有出现在这次每日结算的数据中。

7月20日。

地表平均气温68度。

相对于过去曾经达到76度的高温,仍然还处于一个相对低位的状态。

辐射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能够允许人类正常活动的时间,延长了至少一半。

在这一天。

大地格外的宁静,仿佛昨日那翻天覆地的灾难,已经彻底远去。

苏武派往江河市救援的车队,在凌晨的时候就已经返回。

其中一部分回归了工程队的序列,参与开拓避难所地下第5层空间的工作。

另外一部分,包括一台工程机器人在内,则按照苏武之前预设的计划,前往哨塔基地,继续之前未完成的前期开发。

而在江河市城区那里。

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仍然还在持续。

但救援的范围缩小了许多。

仅限于那些仍然还可能保留有一定电力,有机会启动降温设备,获得临时生存空间的地方。

至于那些没有电力供应的避难所废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