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多台雷达开始对这个方向进行着密切观察,王建昆耳中不时传来各处雷达观测点的数据,发现此时在起落架没收回的情况下,10公里外的雷达能观察到一个等效是老鹰大小的反射物,10公里内的雷达能观察到一个2平方米左右的反射物,这一结果倒是符合王建昆的预期,在实际使用时,肯定会选择一个远离雷达的地方的。
在悬停在2米高处2分钟后,新一佳继续提升升力风扇的功率,让飞机悬停到了30米的空中,然后收起起落架,这时一直密切观察这个方位的所有雷达都失去了目标,一点反射波都接收不到了,虽然10公里内他们还能用肉眼或者望远镜看到悬停在空中的8号机,但是雷达屏幕上却一点信号都没有。
信号此时负责观察的都是王建昆制造出来的新人类,虽然诧异这飞机的雷达隐身性能这么好,但是还是能够按照预定计划做好本职工作的。
王建昆也收到了各观察站点的反馈,得到的结果没有出乎他的意料,这种由他用超能力制造的等离子隐身元件确实功能强大,将他们覆盖到机身上后,几乎对所有常规波段的雷达都能隐身了,这意味着今后能够畅游世界了。
电磁隐身测试基本完成,接下来就要进行光学隐身测试了,新一佳已经按照预定方案将飞机降落到了地面。
“光学隐身测试开始,各单位注意切换观察设备。”负责观察组的组长命令各观测点执行光学观察。
各观测点有的用望远镜,有的用普通相机和录像机,有的用多光谱观测设备,对准停在跑道上的8号验证机。此时天还是阴层层的,光线不是很好,王建昆站的位置离验证机在1200米左右,他的视力是特级飞行员的水平,能够很清楚的看到,但是一瞬间,他眼前的那架铁灰色的飞机消失了,那一直关注着的位置的景象跟它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了,他揉了揉眼睛,眼前那架飞机还真的消失了。
于是他赶紧拿起望远镜对着那片区域仔细搜寻,大概3分钟后他才在望远镜里观察到那个位置跟其他地方的不同,因为起落架内侧的反光跟其他的地方有明显的色差,他才在望远镜里看到那架处于光学隐身状态的飞机。
因为不考虑成本和大规模普及,所以起落架大部分位置都铺设了光学隐身元件,它们取消了电离器功能,只保留了凸起的变色功能,就连轮胎的非变形部位都铺设了轮胎也是采用的灰色,跟大部分地面都一样,今后王建昆在使用时还会在空中改变轮胎的颜色,这样能最大可能的让这架飞机保持全机的光学隐身。
大概10分钟后,各处观测点的观测结果陆续汇报上来,从结果来看,1公里内所有观测点都没能用肉眼看到,5公里内只有有限的几处观测点通过望远镜看清部分机体,而且搜寻时间都不短,而5公里外只有特殊的光学观测设备才能看到了。
王建昆看完各观测点的数据后,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这代表着光学隐身成功大半了。
“新一佳,重新开始空中悬停,保持光学隐身。”
“收到。”
放下望远镜的王建昆注意倾听远处的声音,他如果不仔细听的话,还真听不到那风扇启动后的低鸣声,而肉眼依然看不清飞机,但是飞机轮胎在离开地面一段距离后,王建昆还是隐约看到了。
随后飞机升到30米高处,起落架收起,王建昆就彻底看不到这架验证机了,此时各观测点都陆续汇报观测结果,跟王建昆估计的一样,大部分都只看到轮胎和部分起落架结构,但是当起落架收起后就都观测不到了。
此时机身上的隐身元件同时进行着光学隐身电磁隐身,各观测站点对这架飞机全部失去了目标。
“新一佳,隐身测试告一段落,但是继续保持隐身,执行空中测试,按照1号方案执行。”王建昆在确定隐身性能已经满足要求后,命令新一佳执行空中飞行测试了。
“收到。”
“1号路线各小组注意,试验机即将通过你们的区域,请按照预定方案进行观测并将数据进行实时上传。”王建昆接着对1号方案要经过的路线上的各观测点下达命令。
“收到”
此时空中的一艘飞艇也启动了对地观测,上面有合成孔径雷达,常规雷达以及光学观测设备,这是王建昆为了测试这款飞机能否对太空中卫星隐身。
新一佳接到命令后,将升力风扇的功率快速的提升,使得飞机快速的上升,3分钟后,飞机来到了1千米高度后,他在空中启动涡扇发动机,飞机开始获得平飞速度,尾部的喷口开始在新一佳的控制下调整角度,微微倾斜向下,给飞机提供一部分向上的升力,在到达2千米左右高度后,飞机平飞速度来到了6百公里每小时,他按照模拟飞行时的操作,将风扇关闭,飞机蒙皮非常科幻的旋转弹出将风扇口封闭。
他脚部轻踩油门,让涡扇发动机逐渐提高功率,飞机越飞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从7百公里每小时快速的提升到2400公里每小时,高度也来到了1.6万米。
接着他打开超燃冲压发动机,飞机好像被一只大手往前推了一把,他的身体被紧紧的压在座椅里,此时的加速度来到了10个g,这代表着每过1秒,飞机的速度提升36公里每小时,就这样过了100秒左右,飞机速度来到了5马赫。
他之前已经体验过好多次这种速度了,但是这次不一样,飞机在两台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澎湃动力推动下还在加速,不过加速度变小了一点到了8g左右。他的身体还是被压在座椅上但是他的手和脚已经能在脑机芯片的辅助下移动了。
当速度达到3马赫后,飞机就能用语音操控了,而作为新人类的他可以直接通过脑机芯片操控飞机,这是之前王建昆在测试6号机后临时增加的一套操纵模块,就是考虑到高超音速状态下,身体被加速度压制在座椅里的情况。
现在新一佳就在通过脑机芯片,一边调整飞机的飞行方向,一边将发动机功率降低下来,因为这次测试只用达到7马赫的巡航速度就可以了,暂时不进行9马赫的超高速度飞行,因为那种速度会使得发动机寿命急剧降低,按照智子的测算,大概只能坚持10分钟左右。
那个速度只有王建昆能够驾驭,他能够实时观察发动机的状态并进行小幅度的修补,而且他今后应该很少用到,常规的7马赫巡航速度已经足够他到达想要去的地方了。
此时沿途的观察站点和高空的观察飞艇都没能发现任何目标经过他们空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