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爵爷,说句话呗,你一言不发,咱怎么回去向陛下交差?”看到张尘自顾自皱眉头,王承恩说不担心那绝对是骗人。
崇祯也知道以张尘的功劳,封这么点官职,爵位,确实如同打发要饭。可是张尘确实没有参加科举,没有功名在身。
而且近几年风评很差,十足的纨绔子弟败家子。又为了给自己弄钱得罪了文武百官,就这条件,想给封个大官都难。
所以,崇祯才派王承恩亲自过来传旨。
“张爵爷,你也别灰心。陛下说了,让爵爷你多读读书,然后参与科举考试。只要爵爷你能考取功名,一定给爵爷你封个大官。”
张尘:“……………”
读书?这兵荒马乱的世道,读个毛的书?
在后世咱就不喜好读书,这穿越过来还读书?傻了?!
“老王,做武将怎么了?我喜欢做武将。统帅十万铁骑纵横沙场,所向披靡,何等威风?”
听到张尘这话,王承恩大喜。
“爵爷,对于这次陛下的封赏,你真没意见?”
张尘:“……………”
意见?咱有个锤子的意见。
相较于文臣,武将的位置更为稳妥。毕竟历史上记载,崇祯喜好换文官,不然也不可能平均一年换一个首辅。
“没有,绝对没有。对了,王公公,你这属于是来报喜,咱理应给喜钱。”张尘一边说一边掏出一张八两银子的银票递给王承恩。
“爵爷敞亮,以后定然前途无量。”看到张尘给喜钱,王承恩终于明白一句话,年轻人好糊弄。
那么大的功劳,这么点官职,还高兴要命,不是年轻就是傻子。
“对了,爵爷,陛下让你到京营任职,已经给京营那边下了圣旨,张爵爷随时随地可以过去上任。”
张尘:“……………”
京营?曹化淳的地盘?
天启初年,太监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
后来朱由检继皇帝位,杀了魏忠贤立威,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委以重任。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信任。崇祯四年,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崇祯十一年,任司礼监提督太监,京营总提督。
王承恩走后,张尘一刻也不停留,带着方正化赶往京营。
京营是拱卫京畿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开始有十二个卫,洪武四年增加到四十八个卫,兵额足足二十多万。
这还不是京营最高光时刻,京营的巅峰时刻是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时期,当时京营兵力为七十二卫。此七十二卫分为三大编制: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兵力高达七八十万。
天道轮回,月有阴晴圆缺。
凡事有高峰就有低谷,京营亦是如此。
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五十万京营精锐大败而归几尽覆没,自此一蹶不振。
而此时,张尘看着眼前残破不堪的军营凌乱了,这能是大名鼎鼎的京营?
“可是张爵爷来了?”
就在张尘看着眼前京营心灰意冷之际,一道尖锐的声音传了过来。
“爵爷,来人是京营总提督曹化淳,曹总督。”看到张尘一脸懵逼,方正化赶紧提醒。
“曹总督,久仰大名啊。在几百年后,我都听过你的威名。”张尘一边喊一边迎了上去。
曹化淳:“……………”
几百年后听过咱的大名?这句话怎么怪怪的?!
“张爵爷,里面说话。”
张尘刚看到京营心头是凉半截,跟着曹化淳走进京营后,直接冰冻三尺。
这能是大明的军队?说他们是散兵游勇都抬举了他们。
一帮散汉衣衫不整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吹牛打屁,时不时的淫笑两声,这和街头小混混有何区别?!
“张爵爷,陛下已经打了招呼。你放心,咱一定照顾好张爵爷。别的不说,就说在京营这一亩三分地上,没人敢动张爵爷。”曹化淳一边给张尘倒水,一边打包票。
“曹总督,咱们京营一共有多少兄弟?”
听到张尘问这话,曹化淳明显一愣。
“一共有五万大军。”
张尘:“……………”
要不是老子在后世读过历史,差点就信了你这厮。
土木堡之变后,京营是一年不如一年。
明武宗时,京营吃空饷严重。当时京营总兵力明着三十八万,可实际只有十四万。就这还是老弱病残居多,真正合格能打仗的战兵仅两万。
世宗时期能出战的兵力只有五六万人,全是老弱病残,能打仗的几乎没有。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崇祯十一年京营有多少人,可是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只有三千京营镇守北京城。从这就能猜出此时京营最多一两万人。
现在曹化淳竟然说京营有五万人,这不是瞎扯是什么?
“老曹,都是自己人,不必这样,京营到底有多少人?”
“张爵爷,你是认真的?”听到张尘的话,曹化淳将信将疑。
“老曹,瞧你这话说的,你看我像是开玩笑?此时京营到底有多少人?”
“两万,能打仗的满打满算有一万。”看到张尘不像是开玩笑,曹化淳硬着头皮说了实话。
“张爵爷,你可能还不知道京营情况。不是我想吃那空出的三万人军饷,是现如今拖欠军饷严重,不吃空饷,兄弟们的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现在京营的情况就是一人领两份军饷,就这也只能勉强吃饱肚子。如果朝廷能按时按量发军饷,谁会想着吃空饷?”
张尘:“……………”
“陛下现在有钱了,拖欠的军饷很快就能发下来,不用着急。”
“张爵爷,发不下来。陛下已经透露过消息,军饷先紧着关外辽东的将士来,他们面对的是建奴八旗军。而我们,只能继续等。”
张尘:“………………”
“老曹,你的意思是我们京营是后娘养的?只能吃别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