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自从有了钱财,京营是一天一个样。
先是那帮老弱病残拿着钱财回家种地,然后是大量的招人。先发军饷,月初就发,这可是开了先河,投军之人数不胜数。
不得不说曹化淳这厮就是有路子,马匹,铠甲,火器,接连不断的买进来。
现在朝廷混乱不堪,本来军械打造是工部的军器局和内务府的兵杖局负责。
后来因为管理问题,比如赫赫有名的天启大爆炸,就是火药库管理不善发生火灾引起。在这背景下,官方制造武器规模不断缩小。与之相伴随的是地方武器制造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崇祯朝更为混乱,到处都欠俸禄,大家都要吃饭,都需要钱。只要有钱有路子,就能买到精良的武器装备。
老谋深算的曹化淳显然是这里面的行家,张尘看看曹化淳买的那些东西,铠甲上落了一层灰尘,说明已经压在仓库里多年。
内忧外患,到处用兵,竟然还能有铠甲放在仓库里吃灰,真是可笑。
火枪也是,枪杆上一层灰。
“张爵爷,你就说咱这事办的怎么样?这三眼铳可是当今最先进的火器,比火绳枪厉害的多。没有咱的面子,你有钱都弄不到。”看到张尘盯着火器看的出神,曹化淳很有成就感。
三眼铳其实就是大家所说的三管枪,一次能打出三颗子弹。但是射程近,比不了弓弩,装填速度也太慢。
曹化淳说的火绳枪就是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故名火绳枪。和三眼铳一样,射程太近。
历史上,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时,崇祯当时手提的就是三眼铳。
可见曹化淳没说谎,现在三眼铳确实比火绳枪吃香。
可是这些射程只有一二十步的东西,又怎能入得了张尘的法眼?
现在欧洲那边已经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美洲大量的金银源源不断的运向欧洲,欧洲的火器也得到十足长进,远远领先明朝。
不行,必须改良火枪。
可是改良火枪哪里有那么容易?现在马上就要进入崇祯十一年四月,内阁首辅张至发下台在即。
按照历史走向,崇祯十年出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很快就会提“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之策镇压农民起义军。
朝廷很快就会用兵,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把京营拉出去练练。起义军就是一帮被逼无奈的老百姓,战斗力几乎零。
不经历战争的兵,不是合格的兵,必须利用这次机会练兵。
按照历史走向,年底多尔衮就会南下,到那时才是硬仗。
“张老弟,是不是在担忧马匹?无需担忧,早已安排妥当。马匹是活物,运作起来有难度,还需半个月才能到位。”看到张尘摆着一副晴雨表脸,曹化淳很是纳闷。
听到曹化淳催促声,张尘依旧思虑万千。
后世影视剧里有个猛人说过,手中有家伙,腰杆子就硬。
改良火枪必须放在第一位,练兵也不能停。
练兵就利用杨嗣昌马上剿灭李自成,张献忠这次机会。
至于改良火枪,还是得靠曹化淳这厮。
“老曹,干的不错,就按这个来,不要怕花钱。还有,我想改良一下火枪,你有没有认识的人,给挖过来。”
“张爵爷,你说什么?你想改良火枪?你不会是在于哥哥开玩笑吧?你知道改良火枪有多难吗?有多危险吗?”对于张尘想要改良火枪,曹化淳很是惊讶。
“知道,所以我要找人,又不是自己亲自做。”
“人倒是有,我们京营的神机营是最早的火枪军。因为长期与火枪打交道,总是能第一时间发现火枪缺点,慢慢的也开始改进。”
“那还等什么?赶紧把神机营的人给我找过来。”张尘是真着急。
“张爵爷,你真是贵人多忘事,神机营刚被你给解散,里面几十名老人也被扫地出门。”
“那你还站在这干嘛?赶紧去把他们给聘请回来。用钱砸,砸到他们愿意回来为止。”
听到张尘这话,曹化淳懵逼当场。
先是花钱把人家扫地出门,然后再花钱给请回来。不得不说这操作真骚,绝对是同一圈子里的亲兄弟。
曹化淳前去请人后,张尘努力回想着历史上同时期的欧洲火枪。
虽然火药是炎黄子孙发明,可是炎黄子孙太善良,根本没有把火药往杀人上想。
可是欧洲那帮狼心狗肺之徒恰恰相反,他们天天想的就是杀人,抢钱。
明朝初期,欧洲已经完成了火门枪到火绳枪的转化,形成了近代步枪的雏形。后来欧洲又加长了火枪枪管,加装枪托和护木,同时使用火绳或者烧红的金属丝充当火源,此后又发明了控制点火的枪机。
后来,欧洲国家为了克服火绳枪依靠火绳点火的缺陷。欧洲人发明了簧轮枪,将火绳点火改为了燧石打火。
紧接着,为了克服燧石昂贵和保养难的问题。欧洲人又研究出了更为成熟的燧发枪。与火绳枪对比,燧发枪的性能更加优越,与簧轮枪比较,燧发枪的成本更低。
燧发枪,是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新发明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燧发枪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现在那帮欧洲人正用燧发枪开启海洋争霸时代,而大明却深陷内忧外患中无法自拔。
这不行,这是个转折点,欧洲人就是因为海上财富日益强盛。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阻止这些,必须要有好家伙,燧发枪必须搞出来。
想到这,张尘走回营房奋笔疾书,用歪歪扭扭的文字和画地图的画法将燧发枪图形,原理记录下来。
当天晚上,曹化淳就带了十年纪颇大的老者前来。从这帮人双手厚厚的老茧上就能看出,绝对是身经百战的熟练工。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