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知道,老十四故意这么说,就是想往他的伤口上撒盐。
老十四和老四,别看是同母的亲兄弟,他们之间的积怨,不是一般的深!
老四的心里越不痛快,老十四就越高兴!
谁叫老四对德妃不孝顺呢?
这都是雍亲王了,给德妃的寿礼,比老十四这个贝子,还要低三成以上,实在是不能忍!
人家同胞亲兄弟之间的事儿,即使是老十三和胤禑,也不方便乱说话。
胤禑比谁都清楚,老四和老十四的尖锐矛盾,主要是因为德妃的偏心眼。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就算是胤禑这边的三个亲兄弟,密妃最疼的也是老十八,其次是老十六,最后才轮到胤禑。
胤禑混得太强大了,亲妈密妃的做法,多少有点扶弱的成分。
至于,康熙这个亲爹宠信和重用胤禑,那也是因为,胤禑不仅护过驾,而且对巩固皇权有大用!
在关键性的立场上,胤禑永远和康熙站在一起,这才是胤禑强大的根源!
雍亲王府死儿子,也不是第一次了。
照宫里的惯例,夭折的皇孙,一律薄葬。
当然了,人都是双标的!
若是弘皙不幸死了,至少也是以亲王礼下葬。
四福晋也很伤心。
虽然,四福晋和侧福晋李氏,面和心不和。
但是,站在雍亲王府的根本利益上,弘昀的夭折,相当于天塌了!
只有一个儿子的老四,在未来的争位过程中,显然处于不利的境地。
托合齐饮宴案爆发之后,明眼人谁不知道,太子的再次被废,已是早晚的事儿!
偏偏,老十四的四个儿子,个个活蹦乱跳的,看不出半点夭折的迹象。
这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比老四小十岁的老十四,无可阻挡的强势崛起!
唉,亲兄弟,居然成了夺位的死敌之一,找谁说理去?
翠晴和惠香,肚子都凸起了老高,不方便出门,四福晋也是知道的。
弘昀是夭折的小皇孙,丧事的规格,薄得令人心酸。
老十二和老四没有什么交情,但是,看在胤禑的面子上,老十二主动凑过来,帮着操持弘昀的丧仪。
老四嘴上没说啥,心里很自然的高看了老十二好几眼!
这人呐,处于人生低谷之际,既是看白眼的时候,也是记人情的时候。
将弘昀发送进了皇孙墓园之后,老四按照惯例,拿出一千两银子,想答谢老十二的帮忙。
老十二却摆着手说:“四哥,弘昀也是我的亲侄儿呢,给银子就是赶我走。”
这话说的贼漂亮,不愧是苏麻喇姑一手教出来的好徒弟!
苏麻喇姑,比康熙年长四十多岁,康熙就算是再饥不择食,也不可能像某些剧里瞎编的那样,纳个老太婆为妃。
顺治死后,太皇太后伙同鳌拜,一起掌握朝政,哪有精力教导小康熙呢?
实际上,苏麻喇姑算是康熙的养母,老十二的养祖母了。
“四哥,你就甭和十二哥客气了,都是自家兄弟!”胤禑有心帮老十二得个大人情,就故意搭了个梯子,让老四和老十二有了亲近的基础。
料理了弘昀的后事之后,胤禑继续此前的两点一线的生活。
不过,此两点一线,非彼两点一线。
只因,康熙一直猫在畅春园里逍遥快活,根本不想回宫里受规矩的约束。
畅春园到京城的距离,说是只有十二里地。实际上,从西直门前,到康熙所住的清溪书屋,足有二十里地。
胤禑索性带着表妹王惜月,住到了畅春园边上的赐园内。
康熙的心里,也确实有胤禑的一席之地。他赐给胤禑的园子,正好就在畅春园的边上。
胤禑出门之后,不足百步,就到了小东门前。
虽然,康熙赏了园内骑马的特殊待遇。但是,胤禑每天第一次进园子的时候,一律牵马而行。
这人呐,必须知道分寸,尤其是必须知道,自己是吃几碗干饭的!
得志就猖狂,迟早栽跟头!
胤禑走到小东门前,忽然,一名红顶子大员,从人群中出来,主动扎千行礼。
“四川巡抚,奴才年羹尧,请十五爷大安!”
哟嗬,年羹尧这是回京述职了啊?
照规矩,外任回京的官员们,必须先来陛见,才能回家。
胤禑淡淡的问年羹尧:“亮工啊,何时回来的?”
“回十五爷,奴才前日就回来了,蒙皇上的恩宠,连续召见了奴才三次。”
胤禑眨了眨眼,他没听老四说过,年羹尧回来的消息。
“亮工啊,去给雍王请过安了?”胤禑明明猜到了,年羹尧大概率没去看过老四,却故意要这么问。
“回十五爷,皇上很关心打箭炉那边出的乱子,奴才尚无空暇想别的事儿!”
既然年羹尧想自己作死,胤禑又何必多事呢?
年羹尧死活瞧不上刻薄寡恩的老四,偏偏和贤味十足的老八走得很近,唉,胤禑也没辙啊!
清溪书屋前,胤禑赫然发现,很久没见的马齐,居然就站在门前。
实话说,康熙确实比老四和乾隆,都更有人情味。
以马齐当众打掉皇冠的恶劣行径,若是雍正在位,早就被弄死八回了!
“奴才马齐,请十五爷大安!”
“起吧。”胤禑对马齐的态度,异常之冷淡。
除了马齐是康熙发小之外,更因为,他曾长期担任满洲首相,其门生故吏遍布整个朝野内外。
兵权在握,圣眷正隆的胤禑,即使脑袋被门夹了,也不可能和马齐走得太近。
如今的马齐,已经不是那个权势显赫的保和殿大学士了,而是派去罗刹国的使臣之一。
胤禑心里有数,西边的准噶尔汗国,在策妄阿拉布坦的手上,能够再次崛起,罗刹国的暗中卖火枪,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补给距离过远的缘故,罗刹国暂时无法大规模侵略大清,便暗中拱火,支持准噶尔汗国给大清添乱。
康熙派马齐出使罗刹国,一是让他出去避避风头,免得被言官们的口水淹死了。一是,想断了准噶尔汗国的外援,为彻底解决西北患问题,打个基础。
不过,胤禑即使用脚去思考,也知道,康熙的幻想,注定会落空!
历史上的罗刹国,只要在欧洲吃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