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的立于边境之上。
自然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吴用闻言点点头。
他也是这样的想法。
只可惜被赵岩给先说出来了。
别说是他们,就连贾诩也微笑着点点头。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中庸之策。
而且也不需要他来得罪什么人,所以他对此自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周元面无表情,手指在桌案上轻轻的扣着。
司徒轩然突然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又要践行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之事。
大魏国都,不过就是个幌子罢了。
如今的大燕,只需我大乾一只精锐骑兵就能将其攻下。
而后,难道我大乾国都,再进行迁都吗?”
他不屑的撇了撇嘴。
他能够理解赵岩的想法,但是身为武将,他对这样的想法绝不能容忍。
赵岩也不生气,只是笑了笑说道:
“司徒大人此言差异。
陛下将国都立于大魏国都旧址,不光能够践行诺言。
最重要的是。
大魏国都本就是一座雄城。
再加上不错的地理位置,将其改造为国都,所需要的花费极小。
可就是自行建造一座国都。
那花费可就大了,如今我大乾,军费支出极高。
正是因为陛下英明神武,以及庞大的军费支持之下。
我大乾军才能够无往不利,在诸多王朝之间纵横。
但若是将庞大的资金全部都放在兴建国都之上,那我大乾如何能够对外保持足够的威慑力?”
此话不假,虽然司徒轩然是兵部尚书,对户部并不怎么了解。
但是他也清楚一个王朝的资金是有限的。
如果想要保持在军队之上的战斗力,那自然要在其他的方面相应的削减一些。
如今的大乾可以说是穷兵黩武了。
只是因为陛下拉出一支支秘密的军队。
这些军队不光战力非凡,而且忠诚度惊人。
更重要的是。
没有人知道陛下训练这些精锐的资金是从哪来的。
但他们不可能将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压在陛下的小金库上。
即便如今现在这种状态。
贾诩也时长上和他们说大乾国库亏空的问题了。
再建一座新城。
那自然是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国库,再次雪上加霜。
所以,司徒轩然闭上了嘴巴。
他被说服了。
不过很显然,虽然他已经被说服,但是脸上依旧带着几分不甘。
卢文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口说道:
“陛下,臣以为,大魏国都虽然是一个选择,但却不是什么上佳的选择,顶多算是中庸之举罢了。
其他事情可以行中庸之道,但是立国都之事,乃我大乾之要事。
只能用于中庸之道来糊弄。
所以臣以为,立国都之地,方位有二。
第一个,将国都立于大元之边,此地与大景相近,有大景为盟,能够减少新国都之危险,若是有变,也能够作为一道防线。
之所以在此地立国都。
是因为,其离大蟒较近。”
“混账!”
没等他说完,赵岩就已经开口呵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卢文翰居然这么激进,敢把国都直接立在国境之上。
那地方他自然也是有一些了解的。
一旦大蟒来攻。
用不了十天时间,就能够打到新都城之下。
就算是召集各地勤王也远远来不及。
看到赵岩的态度,周元开口道:
“这已经说过,畅所欲言,恕尔等无罪。”
听到这话,赵岩也只能无奈的闭上嘴巴。
这和他想象的可是完全不一样。
卢文翰并没有因为状元的话而打断自己的思路。
“第二种,便是将国都,再往东移百里,立于原大理与大乾边境所在!
现有的乾元城,则作为陪都,这样一来,不需要放弃乾元城。
新国都之事,也可缓步推进。”
听到这话,赵岩更是惊呆了。
这卢文翰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那地方,对比如今的大乾版图来说,距离现在的国都其实不算远。
但他们所在的位置,再往东靠的话,那距离大绒,也就不远了。
这个提议,在他看来比之前的提议还要让人惊悚。
大元之边境,需要面对的是大蟒。
可是且不说那里有大忌,作为邻居能够接应,而且如今的大蟒光是大蟒朝内的事情都难以处理,而且他们现在又有安神王在手。
更何况现在大蟒与上国九黎之间,战乱不休,根本就腾不出手来对抗大乾。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对抗大蟒已经拥有了不止一个办法。
但是对于大绒。
那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了。
哪怕是其他人在听到卢文翰的话之后,也露出了惊讶之色。
一直老神在在的常宏远,听到卢文翰的话,面露惊讶的同时,也忍不住开口说道:
“卢大人,你这第二条建议,实在是有些太过激进了。”
哪怕是诸葛亮也多看了卢文翰一眼,而后摇了摇头。
有时候太过激进的想法,可是会将自己推入深渊的。
所以他对这件事情并不支持。
虽然他并没有开口,但是这个时候没有开口,其实就已经代表他的态度了。
卢文翰面色不变。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第二条建议,恐怕很难会被接受。
但这并不是他不提出自己建议的理由。
这是一条非常危险的建议,但是同时,也是对大乾发展,最有帮助的建议。
众人讨论了一阵,并没有得出任何答案。
有人支持赵岩的中庸之道。
也有人支持卢文翰的第一条建议。
过了许久,周元看向从来没有开口的贾诩。
“贾诩,你的意见如何?”
他能够猜到,诸葛亮是不会支持卢文翰第2条建议的。
原因非常简单。
诸葛亮所行的是堂皇大道。
他是个全才。
无论是内政,还是军事,都能够打理的井井有条。
但是全才,通常也意味着,在某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