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三百二十九章 粮食再增产的信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九章 粮食再增产的信心(2 / 3)

消耗量都在增加。

所以,大多数人的判断是明年粮食出口又要收紧了,可能往后都是如此。

当消费量再次大于总产量时,可能又要做出取舍,放弃部分大豆种植面积,保障玉米供应。

“这份调研做得很详实啊!”郭阳感叹了句,又看了看报告的署名苗一封,夏绮。

等候多时的江文松了口气,说“老板认同了先建设3~5万吨级的泊位?”

郭阳摇了摇头,在江文不解的神情中又喝了杯茶,才说道“10万吨级的泊位是需要的。”

他又挥了挥手中的调研报告,“至于这份调研,确实很有东西,但也忽略了一些要点。”

江文满脸讶然。

郭阳笑道“农业部有关休耕轮作的文件下来后,像这样的分析不会少,等等看吧,我会和高德沟通。”

事情也如郭阳所料,接下来几天,有关轮作休耕的话题成了行业热点。

从今年600余万亩试点,激增到明年的60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

农业部这一消息第一时间就在种业、农资、种植、粮油行业中传开了。

股市里有关农业的股票异动频频,种子、化肥等相关概念企业迎来了一次下跌。

有人开始举着休耕将威胁粮食安全的旗帜质疑这一政策,破口谩骂的更是不少。

种植面积下跌,种子和化肥农药的需求量也都会跟着下降,许多人的利益都会跟着受损。

连带着也有人开始夹枪带棒的内涵嘉禾。

“最近两三年,嘉禾粮油在国内外粮食物流供应链上卓有成效,悄然完成了四散化运输改革,令人耳目一新,嘉禾粮油也成了国内玉米等粮食出口的急先锋。

同时嘉禾还在港口上进行了诸多配套设施投资,但大都是为了出口通畅,而不是加工。

然而,随着轮作休耕文件一出,嘉禾的粮食出口梦也该醒了。

讽刺的是,提出轮作休耕的刚好是嘉禾的董事长郭阳。”

办公室里,高德、瞿阳、严群、陈燕秋、祁子文、苗一封六人围坐在郭阳的办公桌旁。

郭阳随口就将一份媒体针对他的报道念了出来,这几天同样的言论并不少。

他看向众人,“你们中有多少人是这样想的?”

战略投资部的副总苗一封第一个举了手,那份调研报告就是他主导的,他也认为嘉禾现在的投资过于激进。

苗一封举手后,高德也跟着示意他也持同样的看法。

郭阳看向其他人“你们呢?”

陈燕秋说道“国内的粮食生产我不清楚,但即使不从粮食出口角度出发,嘉禾也需要在北部湾有10万吨级别的泊位,既然已经成立了港口公司,一开始就不能畏手畏脚。”

按他的想法,既然要参与国际贸易,那最好一开始就建设2个10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及堆场、筒仓等相关设施,除了粮食,豆粕、原、钢材及其它杂货都可以运输。

所有投资加起来超过10亿元,投资额很大,但从整个西南西北地区的物流体系来看,这笔投资是值得的。

瞿阳和严群也发表了看法。

让陈燕秋、高德等人诧异的是,这两人旗帜鲜明的认为国内粮食的增产速度可以可以超过消费的增长速度。

最后发言的祁子文也不假思索的就加入了这个阵营。

这让高德、苗一封都不明所以,即使陈燕秋也很诧异。

这些人哪里来的信心?

郭阳双手放入兜里,整个人放松的靠在老板椅上,“其实休耕轮作损失最大的是天禾,但他们反而最有信心。”

高德早就心有疑惑了,此时忍不住问道“瞿总,严总,天禾又出什么新种子了?”瞿阳回道“如今,天禾每年都会进行上百个新品种的审定,新种子每年都不缺,全国范围都是如此。”

“这是什么意思?”苗一封也不解的问道“单产还能上一个台阶吗?”

主抓制种的严群笑道“这几年国内的粮食单产一直在爬台阶,只是如今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关口。”

严群详细的解释了起来。

从天玉1号打破常规,开创了耐密单粒播种以来,国内玉米产量就进入了飞升阶段。

各种大田玉米高产记录层出不穷,天玉1号开始称王,市面上仅有先玉335、郑单958等少数几个品种能支撑。

各家种子单位自然不甘心,你们能搞耐密品种,那我们也能搞。

在仿造这方面,国内种企也是一流的。

而且现在育种趋势在变,大品种很难出现,所以大多数种企和科研单位都是以一省或地区为目标进行科研。

这提高了育种的成功率,也让培育的新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更强。

按严群的说法,现在已经到了收获成果的时候。

这一两年,登海、隆平、垦丰、北大荒、万向德农等企业排队审定的新品种都是此类精准的小品种。

在各省级品种审定种植试验测产田中,高产攻关田也能达到4000~4500斤/亩,已经追上了北美的高产攻关田。

虽然这些品种里面多少都带有天玉1号的基因,但这依然算是整体实力的提升。

这意味着国内玉米单产还将迎来一个小跳步。

此外,天玉8号也还有潜力可挖。

这些,只是瞿阳和严群信心的来源之一。

三大主粮的另外两个小麦和水稻也同样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小麦和水稻种子的商品化率都不如玉米,基本没有任何农户会自留玉米种,但小麦和水稻不一样。

尤其是小麦种子,商品率长期在50%~70%徘徊,部分农民,乃至合作社等种粮大户都在使用自留种。

小麦以自交品种居多,在以前的农村种地的时候,如果哪一年农户购买了产量高、品质好的麦种,能留种2-3年,如果是邻居家有了好品种,也会拿着自家的小麦去换种。

所以,一般小麦丰收的年份,小麦自留种比例会大幅提高,有时商品种子使用率甚至不到50%。

这加大了小麦种子的推广难度,也同样阻碍了天麦1号和小麦全优生的推广。

天麦1号上市了六年,小麦全优生也是推广的第三年。

靠着天禾的田间营销推广体系,天麦1号的推广面积一直维持在800~1200万亩之间。

对于一个高筋小麦品种来说,已经是极优秀的单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