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三百十章 植物源农药的崛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十章 植物源农药的崛起(2 / 4)

前年这个数字仅2亿元出头,500%多的年增长率。

今年如果保持这种增速,意味着全王的生物农药产品销售额要达到80几亿元。

比全国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都还要高,显然有点异想天开。

余秦哼哼的说道“从春耕到入夏,全王的三大主要品牌制剂速杀、青刈、新叶,加起来销售额已达10亿元,全年三大产品有望突破20亿元!

再加上其它产品系列的上市,以及原药出口,海外市场的开拓,生物农药板块营收有望突破30亿元!”

郭阳说道“那增速比去年也低多了,说你尾巴翘上天,还真一点也不为过。”

余秦有点悻悻然,“海外市场只能出口原药,制剂市场比巨头们还是差远了。”

“全王的海外扩张速度也得加快。”郭阳沉吟道“这次杜邦和陶氏合并,全球化工行业也将重组,这期间像陶氏巴西、巴基斯坦这些巨头们剥离的资产,全王要留意,有机会就接下来。

另外,海外计划投资的工厂,也要抓紧了,尤其是美利坚工厂,如果全王解决了变异的铁蒺藜和红火蚁,那可就赚翻了。”

“哈哈哈,任务也重啊!”余秦感叹了句,“这一两年全在飞机上飞了。”

“成绩也很斐然,全王势不可挡了。”郭阳笑了笑,说道“准备好成为全王的股东了吗?”

余秦惊喜道“哈哈,早等着这一天了。”

全王能有如今的成绩,和余秦脱不开干系。

虽然有特殊植物的加持,但余秦对研发始终如一的重视,也是全王完成蜕变的关键。

植物原料→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农药制剂→流通,全王的生物农药全产业链也已成型。

现在差的就是市场开拓。

这个时候给高管团队一点激励股份,取得的效果是最好的。

在农药市场中,化学农药占绝对主导地位,生物农药只是辅助作用。

而现在全王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固有认知,重塑市场格局。

这需要极具攻击性的团队!

市场上的寸土必争,生产上的提规模、降成本,研发上提品质……这些都需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股权激励方案也早就完成了,在员工分红计划的基础上做了诸多调整。

全王已经是一家很成熟的公司,团队稳定,如今也能稳定盈利,互相之间的信任度也较高。

所以,郭阳采取的是让员工掏钱入股,员工手中资金不足的,也可以采取用期股的入股方式。

所谓期股,类似于按揭买房。

即授予员工一定比例的股权,让员工先享受到分红,在得到分红款之后,再用分红款偿还购买股份时应付的款项。

这次,郭阳打算先行释放10%的股权,同时预留5%~10%为未来扩张做准备。

全王去年的营业额约28亿元,净利润达到了504亿元。

经过一番衡量,郭阳简单粗暴的给全王估值504亿元,即10倍市盈率。

对正在上升期的全王是一个较低的估值。

然而考虑到全王没有上市计划,员工入股的收益预期全部来自分红。

这个估值也不算低。

因为按照去年的利润计算,入股千分之一需要员工投入504万元的本金。

即使利润全部用于分红,千分之一也只能分到504万,假如全王发展停滞,需要十年偿还应付款。

然而,当余秦在全王内部宣布股权激励方案时,却得到了热烈的响应。

许多有认购资格的员工纷纷奔走相庆,即使是一些有疑虑的人,在深入思考后,也打消了疑虑。

全王去年的利润是5亿,今年呢?

10亿元是保守估计。

而且,明显全王在快速扩张之中,炙手可热的产品,快速扩张的产能,常年高研发形成的护城河……

说不定,过几年全王的利润就将达到50亿元!

甚至员工的积极性被激发,再进一步也未尝没有可能!

“老板慷慨,从今天起实验室就是我家了!”

“大气!”

“我要和公司一起成长!”

“跑市场,跑市场,一天不上班,我心里就直发慌!”

“哈哈哈,德农的那帮孙子羡慕得眼睛都发紫了,说老板这就是在给员工送钱!”

员工认购的热情超乎了郭阳的想象,短短一个多星期,80%以上有认购资格的人就签好了协议。

有不少人还主动选择了掏钱认购入股。

郭阳感慨道“员工的信心很足啊,士气可用!”

“但即便是老板送钱,还是有人不愿意入股。”余秦摇了摇头,说“这些人受外界影响太严重。”

“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少一些百万千万富翁而已。”郭阳无所谓的笑道。

股权激励改革是嘉禾迈向跨国集团必须走的路,未来很美好,但需要人去为之付出。

不只是全王,天禾、苜禾、丰凯、河西等公司也陆续在进行这一步。

只是最近农化行业的风波更甚,于是郭阳便亲自呆在全王坐镇,对认购的中高层和核心员工进行了勉励。

只要愿意参与认购的,全都对全王充满了信心,状态也像打了鸡血一般亢奋。

然而,还是小那么一小撮人不认同全王,即使是期股,也放弃了认购,其中还有一些人是余秦十分看好的。

这些人基本都受到了最近超级并购事件的影响。才过去一个月时间,杜邦和陶氏合并的进程很快,而先正达董事会也正式向外界传递了出售股权的意愿。

孟山都是最有希望的并购方。

国内时刻有人在刻意传递压力,让人感觉有一座大山压在身上。

“国内农化行业完了。”

“长期合同工被套牢了,只有生产原药的命。”

“一旦巨头们合并,核心技术、资金、人才全被其掌握了,代工企业拿什么翻身?”

各种悲观的言论充斥着网络、电视、商界等各个领域。

在这时,却猛然间传出了化工集团有意竞购先正达!

化工集团的老总任建新公开表示,“国内的农业生产技术太落后,先正达的核心技术正是国内所需要的,化工集团将不惜一切代价,克服重重阻碍竞购先正达!”

一时之间,关于华夏化工集团有意收购先正达的消息传得满天飞。

在社会上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