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都市言情>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三百六十二章 JCIA成员企业齐聚喀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二章 JCIA成员企业齐聚喀什(1 / 4)

“没事,我也没想到孙伟挺会先到,何况华孚的主业是色纺,不会在乎这些的。”

当郭阳知道季林川在心里担心什么时,也不由一阵莞尔。

一直以来,郭阳都习惯了用国产品牌,在服装上也是这样,但他还真没注意过自己穿的哪个牌子。

反正给管家交待的是买国产。

这时,他才想起收集到的资料提到雅戈尔已连续多年是国产衬衫和西服销量第一。

“除了华孚的孙总,还有哪些人到了?”

“没有,都还在路上,听说是你组织的,几家品牌方掌门人都临时改了行程。”

季林川沉吟道“基地和工轧厂也做好了准备。”

“有压力了?”

“压力肯定有,但也有信心,这一年,在原料的建设上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季林川说道。

他不知道具体要谈些什么,但能猜测到和jia有关,大佬齐聚,这让他很难没有压力。

但如果说去年麻公司各方面都还没有理顺,那今年围绕着jia这一主线,则算小有成绩。

郭阳微微颔首,“走,先去见见孙总。”

对华孚时尚,郭阳最大的印象就是其曾在后世被美利坚纳入了实体制裁清单。

一家色纺企业被强加了一个‘强迫农劳动’的借口,让人感到无力辩驳。

而之所以被制裁,只因华孚时尚一家企业的色纺纱产能就占到了全球的近四分之一,其中半数产能在疆省。

色纺又被称为有色纤维纺织,可以简单理解为‘先染色,后纺纱’。

与先织布,再染色等传统工艺相比缩短了生产流程,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色纺纱又具有丰富绚丽的色彩,而且紧追国际潮流,因此为张扬时尚的针织企业所青睐。

其是服装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郭阳对现阶段的华孚时尚和孙伟挺不太了解,但不妨有团队为他收集信息。

和雅戈尔三线经营不同,华孚时尚一直专注于主业色纺,现下就俨然是一个色纺帝国。

孙伟挺19岁进入纺织业,27岁准备下海经商时被领导挽留提拔,干了三年副区长才辞官下海,创建了华孚公司。

从三四年前开始大规模投资疆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是投资疆省十大浙商之一。

论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地位,孙伟挺和李如成相仿。

但奈何李如成‘不务正业’,在金融和房地产投资上,雅戈尔稳压华孚时尚。

雅戈尔卖二三十年衬衣和西装的利润,可能都赶不上几年时间在金融和房地产上赚的零头。

汽车抵达了酒店门口,郭阳这时已换好了西服,在季林川几人的簇拥下走向酒店。

一进入大厅,就看到一个穿着浅蓝色西服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

季林川在身旁小声介绍了下,郭阳就快走几步伸出了右手。

“你好,孙总,久等了。”

“郭总,你好,久仰大名,今日终于得以一见。”孙伟挺笑道。

一阵寒暄过后,两人来到了酒店茶餐厅的雅间,简单的交流了一阵。

郭阳并没有感到孙伟挺对他选择在喀什见面的任何不满,相反,两人在产业上有不少共同的见解。

从2007年,华夏在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做到了世界第一。

现如今,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链要进行整合,上下游之间要走得更近一些。

除了互相之间的博弈,更重要的是合作,此即为‘抱团取暖’。

也就是嘉禾牵头成立的产业联盟,虽然现在圈子还比较小,但都是一些有实力的公司。

两人在jia的成立和发展上达成了共识,何况嘉禾与华孚的利益冲突很少。

所以,聊得很愉快。

孙伟挺说“华孚从投资疆省后,就一直在进行有机的开发,每年的有机产品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但今年和嘉禾在阿拉尔合作的有机田,才是让华孚打开了眼界。”

“是吗?嘉禾在有机上确实积累了很多心得。”

郭阳不知道今年田的情况,但他清楚嘉禾打造有机的实力。

绿肥种植、蚯蚓粪有机肥肥田、生物农药和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可以说每个环节上嘉禾都拥有最好的武器。

“产品有开发吗?”

孙伟挺笑道“正在进行高档纯和健康环保两个色纺系列的开发,已经有不错的品种出来。

时尚、舒适、有品位、绿色环保就是当下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而jia的原料品质好得出奇!”

嘉禾麻公司和华孚同处阿拉尔,靠着地缘优势,华孚的研发人员随时能去合作的田查看情况。

也能第一时间掌握原料的动向。

也正是因为关注,才知道今年生产的究竟有多优质,色纺出来的产品品质大为提升。

纱线更为饱满柔和,质地也极其柔软舒适,更是放大了色纺纱的朦胧立体效果和质感。

这样的色纺纱必定能在中高档服饰产品的应用中大放异彩!

所以,一接到嘉禾拟在jia内部进行私募基金募资,孙伟挺都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

随后又接到通知,嘉禾要组织jia聚一下,大老板亲自出席。

地点没能选在阿拉尔让孙伟挺有些遗憾,但也就牢骚两句,然后就忙不迭的赶到了喀什。

对于孙伟挺的称赞,郭阳笑纳了,这是出于对嘉禾体系的自信,让他在对田现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也愿意相信品质的优质。

和孙伟挺聊了半个多小时,李如成父女也到了。

李如成其实为人处事非常低调。

‘我是带着一百个亿来考察的’这句话只在小范围内流传。

他除了工作似乎也没其它嗜好,这可能和他从小的经历有关。

顶着父亲的***身份长大,从魔都被下放到宁波务农长达15年,1980年初,被安置到青春服装厂。

拉板车、运砖头、当小工、干裁缝……

在小厂岌岌可危时,李如成远赴东北揽下12吨面料的加工业务,使小厂起死回生。

从那之后,李如成逐渐显露出经营才能,最终被工人推上厂长的位置。

稳健、谨慎,成为了李如成的符号。

乃至于被批评搞集中管理,一板一眼,格式化、制度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