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易帆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
他本科学的是运动生理学,同学里头就有不少在职运动员。当年和他一块上解剖课的实验伙伴后来还是冬奥会双人滑的冠军。
后来在拳馆里当理疗师时,也遇到过许多私下会去打黑拳的职业拳击手。
像余淼这种追求刺激,一心只为了赢的,不在少数。
他们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享受暴力。
体育界有一个很常见的说法,竞技运动是暴力原型和暴力形式的一种遗续和变形。
在古罗马时期,暴力和血腥被当作一种力量和美来欣赏。
进入现代社会后,源于暴力原型的竞技体育通过人为的手段、方式和规则,将原来过于激烈的行为变得为人所接受。
简单来说,竞技运动的存在将暴力合法化了。
蒋易帆并不反感余淼对暴力的沉迷,相反,他觉得那样的余淼十分耀眼。
十四年前初遇的那天,余淼就是这样,一拳撕开了他苦涩又晦暗的世界,带着一身光芒走进来。
然而,暴力是一把双刃剑。
蒋易帆忘不了一年前,他在拳台上亲眼所见,一名拳手在比赛结束后栽倒在台下,再没能起来。而那场比赛的对手,在赛后采访时精神恍惚,并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会打拳了。
蒋易帆又想起今天上午观看余淼比赛时汗湿的手心,双眼有一瞬的茫然。
他……这是在害怕吗?
余淼见他久久不说话,以为是自己说错了什么,忍不住问道:“怎么了?”
谁知蒋易帆收敛神色,话锋一转:“你喜欢拳击吗?”
“啊?”余淼没想到他会突然问出这样一个问题,愣了好一会。
喜欢打拳击吗?
这个问题好像从没有人会问余淼,因为大家都默认她喜欢啊。
答案不是肯定的吗?
你会去问一个画家,他喜欢画画吗?又或者说,你会去问一个歌手,他喜欢唱歌吗?
不喜欢的话,怎么会每天坚持着枯燥又单调的训练?又怎么会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去钻研和学习战术和技巧?
所以,就连余淼都差点以为自己肯定是喜欢拳击的。
但事实上,她并没有真正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她喜欢不喜欢什么,重要吗?
余淼不解地回望蒋易帆。
蒋易帆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答案。
他双手交叉放在桌子上,垫着下巴:“如果你认识一个人,她在拳击上没有任何天赋,辛苦训练了多年,成绩也很一般,但她就是很喜欢拳击,你会建议她继续坚持下去吗?”
余淼脱口而出:“当然不会,有这个功夫,去干点其他的什么不好呢?而且拳击是很危险的运动,水平不行,那不就只能等着挨打了吗?”
蒋易帆有些愕然,迟疑了一会,补充道:“所以你觉得,你打拳是因为自己有天赋,能力强吗?”
余淼自信地挺起胸脯,落落大方:“那当然。”
蒋易帆思路被打断,看着面前骄傲得像只小公鸡的姑娘,不禁勾了勾唇角。
毋庸置疑,余淼确实是蒋易帆见过的最有天赋的拳击手。
他表情柔和下来,用着循循善诱的语气,继续说道:“那如果……我是说如果,或者说你受了重伤,无法再登上拳台,你能接受吗?”
余淼耸耸肩,一脸无所谓:“能啊,那就干别的呗。”
“既然不能……”蒋易帆呆住了,“?”
一向温文尔雅的脸上,有一丝明显的裂缝。
他想当然地以为余淼一定是真心喜欢着拳击这项运动。
所以他想婉转地告诉余淼,如果喜欢的话,就要保护好自己,减少受伤的可能,这样她才能在拳台上待得更久。
在很长的时间里,运动员们好像已经默认一件事情——比赛就要全力以赴,只要能赢,受伤又何妨。
伤口痛?忍一忍吧。
痛到忍不了了?那打支封闭吧。
他们将荣誉,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蒋易帆并不觉得这种追求荣誉的做法是错的,只是从一个医者的角度来看,不太赞同将身体健康置之一旁全然不顾的训练和比赛方式。
目前体育界顶尖的运动员当中,有九成以上,身上都有着或大或小的伤病。这些旧伤,严重的甚至会伴随他们一辈子。
但他们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仅有几年,甚至更短。
竞技体育的生存法则残酷到近乎残忍。
蒋易帆认为,一个真心喜欢某项体育项目的选手,中途若是因为一些客观因素不得不退出比赛的舞台,一定会抱憾终身。
他不希望余淼有一天会经历这些。
但他唯独没想到,余淼居然不按理出牌。
“你……不喜欢拳击吗?”蒋易帆松开了交叉着的手,眼神有些许茫然。
可是你明明在拳击台上这么拼命。
余淼先是有一瞬的疑惑,但很快她就露出了然的神色。
她明白蒋易帆的真正意图了。
其实一开始余淼打拳的原因很简单。
正如江杰所说,她有天赋,老天爷赏饭吃,不打白不打。
在地下拳场时,她发现自己喜欢刺激,喜欢比赛,爱上了这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
更何况,打拳能挣钱。
当然如果后来她遇上的不是林飞兰,而是其他散打、泰拳、自由搏击之类的教练,那她还真不太可能会成为职业拳击手。
她并没有喜欢拳击到非它不可的程度。
余淼思考问题的方式向来直接,并不会去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
因为过去的经历告诉她,她没有喜欢的权利。
从来都只有,被迫接受。
蒋易帆的问题就相当于在问她:“你怎么不上清华北大呢?”
是她不想吗?
还是她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