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燕京急报,让整个应天一夜间哭声震天。
第二日。
朱元璋下旨辍朝三日,以祭英魂。
昨夜战报抵达时,朱雄英就知晓了其上的内容,面色同样不好。
朱元璋将朱雄英和朱标都叫了过来,看着二人的神色,朱元璋沉声说了一句,“跟咱出宫看看。”
朱标这会儿不再如昨日那般叫嚣着要出家,恢复了一国太子的气度,同样眼带哀戚。
祖孙三人换上了寻常的衣裳,出了宫。
然而出宫之后见到的场景,尽管朱雄英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但依旧深受触动。
所有街道俱是缟素,放眼望去,一片素白。
明代军制规定了,一家父子,不可都在军中。
就是为了防止战事激烈,总要给家里留个后。
可昨夜牺牲的那四千八百名羽林右卫,背后就是四千八百个家啊。
不论勋贵、世家,还是百姓,在死亡面前,都无法幸免。
四千八百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亲朋好友。
全城带孝,哭声不绝,哀戚不绝,愤怒亦不绝。
昨夜的战报上没有附带阵亡名单,因为人都死光了,用不上名单。
滔天血恨,如何能平?!
一路走来,朱元璋紧咬着牙,眼里也蓄满了泪水,他狠狠一抹袖子,语气森寒。
“吾必屠北元,告慰英魂!”
除这八字外,朱元璋再没说别的话。
正当朱元璋准备带着朱标父子回宫时,大虎过来悄声禀报道:“皇上,凉国公、韩国公、颖国公等诸位国公侯伯,以及六部尚书进宫求见。”
朱元璋身子顿了顿,随即低下头沉着声音开口道:“孩子们,咱肯定给你们爹娘一个交代。”
朱元璋转头对着朱标说道:“标儿,下令让六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五品以上官员,文武不论,都给咱进宫来。”
“是!”
说完,朱元璋便大步流星地回了宫。
奉天殿。
蓝玉等一众淮西武将俱是肃立原地,本就生得威严的面容上更添了一抹凶狠。
他们这些人征战沙场几十年,体内积攒的杀气仿佛下一刻就要喷薄而出,冲破这座皇城。
“皇上驾到!”
“拜见皇上,吾皇万岁!”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第一次觉得这“万岁”时刺耳。
真的能万岁吗?
若是天子当真有万岁之龄,把他的寿数分给那些为国捐躯的二郎们就好了。
蓝玉等人一个个面露哀戚,眼带水光。
朱元璋将眼神一个个扫过去,殿内肃穆了将近一刻钟的时间,方才道:“孩子们被害死了,咱们这些老家伙可得为他们报仇,你们……可还能拿得起刀?”
“拿得起!”
“报仇!”
殿内气氛仿佛一下子被点燃,所有人都高喊着嘶吼着,尤以汤和的声音最大。
汤鼎战死,他们信国公府最优秀的继承人死在了北元阴谋之下。
汤和怎能不恨?!
几十息过后,朱元璋稍稍抬手,声音肃穆又携带着肃杀之气。
“涤荡北元,以慰英魂!杀了咱大明的人,就要将其亡国、灭种!”
最后一个字落地,似是蕴含着深深的杀意。
闻言,汤和悲痛的脸上扯出了一抹笑意,看起来很奇怪,他跪伏在地,高声道:“遵旨!”
随后深深将头埋了下去。
汤和这一跪,使得殿内的人都跪了下去,脸上皆是又哭又笑,“臣等必不负圣恩,灭北元,告英魂!”
“去吧。”
朱元璋声音有些沉,身子有些脱力般地靠在了龙椅上。
再是如何,那四千八百人也回不来了啊……
汤和、李善长率先起来,向着殿外走去,他们要奔赴自己的战场了。
一众淮西老兄弟们走出午门时,就见到那座已建成一月的英烈忠义祠外站满了百姓,举香哀悼。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已经堆满了菊花,甚至还有一壶壶好酒。
汤和眼眶再度红了,鼎儿,爹不会忘了你,大明百姓也不会忘了你。
……
户部。
李善长直接坐镇衙门,与展廷芳一起负责此次战争的粮草调动。
行军打仗,粮秣的重要性并不比强兵骏马低,毕竟要是没有补给,再强的军队也会后继无力。
与此同时,五军都督府也是彻底动了起来,一道道命令下来,城外三大营枕戈待旦,势要手中刀剑染遍鞑子血!
朝堂之上,再无议和之声。
如此当口下,再言和谈和赵宋那些怂蛋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不愿做宋真宗,不愿做徽钦二帝,不愿做赵构!
他们这些大臣也不想当秦桧,遗臭万年。
这一战,必须打!
朱雄英也跃跃欲试,这很可能是大明建国以来,规模最宏大的一次战役。
如今他既身处其中,和那些将士一起浴血沙场是每个男儿都会幻想的事吧?
于是,群臣告退后,朱雄英就站了出来,“皇爷爷,孙儿也想随军出战,犁荡北元!”
朱标听到后,面色瞬间变了,他一把将朱雄英扯过来,“胡闹!你才八岁上什么战场?!战场上刀剑无眼,你想让老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朱雄英抿着唇眼神倔强,并未回答朱标的话,而是一直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本也想向朱标一样劝说朱雄英,可从他的眼神里,朱元璋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昔日他加入红巾军时,年岁也不大,标儿小时候也是跟着他四处征战,甚至朱樉朱棡朱棣三兄弟北上就藩……
英雄,出少年啊!
大孙不愧是他朱元璋的种!
朱元璋脸上露出了些微的笑意,他打消了直接拒绝的想法,因为他不愿意让朱雄英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