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祭酒茹太素跪拜在皇帝面前声声哽咽:“臣,罪该万死!身处国子监中,却未能尽到为臣为师之责,学生们尽数都参军去了!”
哪怕有心理准备,听到这个消息众人也是倒吸一口冷气。
汤和更是不可置信地追问道:“国子监中有四千余书生啊,全部都……”
茹太素含泪点了点头。
“自昨夜起,老臣便发觉孩子们有些不对劲,但是想到年轻人心气不平也是有的,直到今日那军歌一起,这些孩子们就完全坐不住了!”
“沙场征战,这本是武人之事,岂有书生冲锋陷阵的道理?”
“国子监乃是为国家挑选人才,选贤举能的地方,这是培育天下文种之地啊!”
茹太素是出了名的酸儒腐儒,研究儒家学说几乎严谨到了不知变通的地步,也是因此,朱元璋才将国子监交给了他管理。
放眼望去,像茹太素这种既有渊博的知识又严守朝廷规章还爱生如子的老师不多了。
朱雄英一下子就将国子监中的那么多的学生都忽悠从军去了,这老头不崩溃才怪!
战事紧迫,距离大军开拔的时间越来越近。
此时从军也是有些迟了,这些书生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了。
大军出征不是玩笑,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刀下亡魂啊!
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现在朝中还是很需要文臣治世,若是这群人上战场再全军覆没……
那大明就真的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朱元璋想到此处,脸色逐渐变得难看。
“蓝玉!”
“臣在!”
“大军尚未开拔,还有时间,咱要先交给你一个任务,可能接受?”
“请皇上下令!”
“咱要举行一场军演,你去把大军中最精锐的兵马挑选出来,战场可不是讲道理的地方,真刀真枪地实战一场,让那群小崽子们心服口服的待在金陵!”
“种地的都知道,粮食要丰收,种子也要留下!”
“老臣领命!”
蓝玉马上领会了朱元璋的意思,领命出城!
听到朱元璋的话后,这些淮西武将的眼神一亮!
这可真是好主意!
“皇上圣明!就是该让小子们知道知道厉害!”
“只有一腔热血去报国是远远不够的!”
“诸位放心,老夫这就回去召集文臣子弟!”
“这个时候了,还找文臣?有啥用?”
“联名弹劾!”
“……”
牛还是你们文官牛。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文武官员第一次团结一心,万万没想到竟是为了一群热血的小娃娃!
整个六部在最短的时间内便达成了共识,上通下达,齐心协力务必阻止羽林右卫成军!
随着臣子们的离去,朱元璋看着空荡荡的奉天殿,不禁握紧拳头。
“都是大明的未来栋梁,你们可千万不要莽撞出事啊!我们这些老家伙还在呢!”
……
朱雄英也没想到竟会有这么多人来参军,那些勋贵子弟来他不意外,倒是国子监那些书生也来,当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但人都来了,朱雄英自是不客气地都收下了。
朱雄英大手一挥,直接将人都带去了蓝家庄,安营扎寨。
朱元璋与他定下的赌约以三月为期。
朱雄英深知老朱是想要他们知难而退,可他不知朱雄英的性子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前世,他也是个军事迷,古今中外一些知名战役他都有所了解,还有那本说是穿越者必读的《民兵手册》他也拜读过。
如今的羽林右卫组成人员,论起来比寻常的军队文化水平要高多了。
毕竟那些纨绔勋戚只是不上进,但家里肯定是会逼着他们读书的。
国子监的书生更不必提,完全就是后世的清北苗子。
最令朱雄英惊喜的事,洪武十五年之前,大明科举并不止是八股取士。
这些书生同样读了许多世人眼里的杂书。
天文、地理、数算、水利等等方面皆有其精通者。
这可都是人才啊!
朱雄英将武将子弟和书生们都打散了分入个个营队里,准备按照自己脑海中的知识,来进行一场现代军事化的作战训练。
首先是将时间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月一期。
第一阶段会将所有人聚合在一起,进行队形训练,以及打靶训练,务必做到令行禁止,所有人都能手持火铳攻击。
毕竟古代的军队们都太粗糙了,只为一个目的去行动,那就是杀人。
兵匪兵匪,战时是兵,其余时间便成了匪。
朱雄英不求能将这些人训练成后世的人民子弟兵,至少也要像戚家军那般,不动百姓。
而火铳作为当今的火器,算是杀伤力极大的一种武器。
现在的羽林右卫都是新兵,怎么可能真刀真枪地打得过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唯以巧取胜,进行火力压制才行。
第二阶段是分兵种训练,朱雄英既要组建自己的军队,那军队中必不可少的兵种也都要有,例如骑兵、步兵、炮兵、弓箭手等等。
每个兵种训练好后,再和其余兵种进行磨合,军队,最看重的便是团结。
第三阶段便是实战演练,毕竟光说不练假把式,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
训练了两个月,总得看看成果如何。
但是现在这群人的身体素质实在是太差,勋戚们成天招猫逗狗,书生们整日读书,愣是没几个身子健壮的。
朱雄英思来想去,最快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给补起来。
往里砸银子就是了!
身子弱的,就多吃补品,每天肉蛋奶一样也不能少,高营养的东西通通供应。
训练强度太大,那就把各式伤药都准备好,再请两个太医来传授一些按摩药浴的法子,后勤必须保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