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才刚走到茶馆内,茶馆就平白无故的多了几十位客人,其中多半都是由锦衣卫假扮的。
店小二可不知道这些,还以为是突然来生意了,乐呵呵的给诸位客人倒茶。
“咱这身体不行了,才刚走了半个时辰就累了。”
朱元璋忍不住感叹道。
二人走到二楼,行至雅间坐下。
朱元璋叫来了好多个菜,但其中大多都是家常菜,甚至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素菜。
吃惯了宫中的山珍海味,偶尔换换口味还不错。
“总感觉在这吃的饭要比宫中香上许多,还是我大孙找的地方好。”
朱雄英吃完最后一口馒头,笑着说道:
“皇爷爷喜欢的话,我可以让这些厨子到宫中做事,到时候皇爷爷便能天天吃到这样的饭菜了。”
朱元璋连连摇头拒绝,随后摸着肚皮说道:
“若是这厨师进了宫可能还没那种感觉了,有些饭非要在特定的地点吃才能有特定的味道。”
两人相视哈哈一笑,便准备开始谈今天的正事。
“大孙,今日老四媳妇还进宫专门来给咱和你奶奶请安了。”
朱雄英听后心中一颤,他知道皇爷爷的意思,接下来要谈的绝对就是辽东一事了。
朱元璋也不墨迹,继续开口说道:
“辽东奴儿干地区的镇守任务,最合适的人选便是老四。”
“老四在北平生活已久,且天天都与外族人打交道,这几年征战频繁但几乎没怎么吃过败仗,由他来当这个统帅咱看最为合适。”
“不知道大孙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关于这辽东奴儿干之事,朱元璋肯定是更愿意让皇室亲系去做此事的,有血缘这层关系在这肯定比某个大将更值得信任。
但朱元璋也能察觉出朱棣最近和大孙的关系有些微妙,所以这件事还是要先听听大孙的意见才好。
对于朱棣,朱雄英很清楚他的能力,而且他从来没有忌惮过朱棣,有他在,靖难之役不可能发生。
这镇守辽东之事,不用多说肯定是朱棣最为合适。
虽然说大明还有很多将才,但选来选去还是朱棣最为合适。
辽东地区地属偏远,大明在此地的政权不强,若是派遣一个异性将军,不敢保证他没有反心。
如此多的军队绑定在他一个人身上,万一有一点不臣之心都有可能会惹出祸端来,此次大明准备派遣去的军队可是足足几十万,有这样一大批军队说难听点改朝换代也是有可能的。
但朱棣便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他现在限制于自身藩王的这个身份。
藩王的身边人几乎都是皇室调遣,并不属于他自身的权力,也就是说他手中其实是没有多大实权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之中藩王很少有造反成功的。
很少有人会答应和藩王一起作乱,这其中的风险实在是太大。
但上一世朱棣其实算的上是个例外,主要原因便是因为朱允炆做事太急,没有章法,且时机选的也极其不对。
朱允炆上位时,兵权几乎都分布在各个藩王之中,当朱棣和朱允炆对峙时很多藩王其实都是支持朱棣的,因为他们也不想失去自己手中的兵权,就算朱棣不成功,到时候至少也能让自己后面的待遇稍好些。
藩王一个确实不足为虑,但所有藩王联合起来的时候就很可怕了,正是在这诸多巧合之下,这才有了朱棣的成功。
但就目前来看,一个朱棣是远远不足以和朱雄英斗的。
并且从朱棣身上朱雄英能看出来,他其实现在早已没了那份心气。
就算自己安排他去辽东,奴儿干地区镇压,他也不可能一呼百应,肯定会有人和他处处牵制。
朱棣的将才是空前绝后的,他即使当皇帝时立下的战功也是数不胜数。
朱元璋还以为朱雄英心中有所顾虑,见朱雄英久久没有说话便主动开口说道:
“大孙要是觉得不合适的话,那就算了吧。”
朱雄英抬头朝老爷子看去,急忙打断了老爷子的话说道:
“不,孙儿觉得此人选非四叔不可。”
朱元璋此时欣喜无比,高兴的再次问道:
“大孙当真是这样觉得的?”
朱元璋其实在内心里还是更在乎大孙的感受。
但他并不是不喜欢朱棣,恰恰相反朱元璋也是打心底里喜欢朱棣。
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朱元璋都对朱棣赞赏有加。
但其实朱元璋对于朱棣的喜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自己的几个儿子当中除了朱标、朱棣以外,其他的几乎全都达不到他如此这般优秀。
谁会不喜欢一个打仗屡战屡胜的将才呢?
但当朱雄英逐渐展露头角时,这份喜爱就不存在了。
朱元璋现在对于大孙更加重视,几乎所有大事都要与大孙商量。
朱元璋自己心中也清楚,自己能活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了,只能尽快把大孙培养出来,否则只怕这大明江山不保。
朱雄英顿了顿神,继续说道:
“皇爷爷,四叔行军作战上能力极强,还对草原十分熟悉,对蒙古人也是经常打交道,如此看来舍我四叔还能其谁呢?”
朱元璋笑着应道:
“老四那孩子确实不错,看到你们如此和睦,咱心中也畅快不已啊!”
……
年关将至,所有大明百姓都开始陆续筹备起年货来。
也有少数人还在街上做生意,为的便是赚个这年货钱。
不过今年的年货倒不如前几年那般难买,有了蓝家庄的存在大明百姓几乎人人都能买到便宜的年货。
朱雄英在此事上早就做过安排,大大小小的货物都在不断地往宫内输送着。
这其中的货物基本上都是一些生活用品,是用来赏赐给宫中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就连婢女和宦官也同样都有礼物可拿。
若是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