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开春,大明集结三十万大军出兵吐蕃。
由徐辉祖担任统帅。
朱元璋其实并不同意徐辉祖担任领兵。
毕竟他是徐达的长子,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干这危险之事。
朱元璋的意思也很明显。
徐达是当初陪着朱元璋一路打过来的,完全可以称之位大明第一猛将。
如果没有徐达,就没有当今的大明。
朱元璋对徐达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不想让他的儿子再去冒这个风险。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徐达在军中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再让他的儿子领兵,很难保证徐辉祖不会继承他爹的势力。
但大孙已经定下,朱元璋也不好再说什么。
徐辉祖其实是有很军事天赋的,他继承了徐达的旧部肯定会有所作为。
蓝玉当初之所以能横空出世,离不开两个原因。
第一,朱元璋把手底下所有的将领几乎都给杀了个遍,出征北元时几乎已经无将可用。
第二,蓝玉接管了常遇春大部分的旧部。
常遇春是何等人也,如果没有早逝,他是完全可以和徐达争一争这第一猛将的位置的。
他手底下的士兵个个都是勇猛无比,蓝玉接手后也是如有神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朱元璋担心的正是此事。
如果徐辉祖接管了徐达的旧部,很有可能会连着徐达的声望一同接管。
到时候,军中又会冒出一大股势力。
但在朱雄英看来,老爷子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徐达的名号虽响,但当初跟随他一起出站的士兵几乎已经全都退役。
在朱雄英制定的最新政策里,不管你是不是军官,最大也不能到四十五岁还赖在军营里,当然除了你特别有才能之外。
徐达部下的老兵所剩无几,多数都被分配到了治安所和治警司。
其次,各个军营里都有军事学堂的人。
如果非要说势力,那军营中应该是朱雄英的势力最大才对。
军事学堂的人全都自成一派,他们效忠的对象只有一个,那便是朱雄英。
如今军事学堂已经有了将近六期学员,总数加起来也有了将近两万人。
这两万人,其中五千都是中层军官,散播在军营各地。
只要朱雄英愿意,他可以随意瓦解任何一个将领的兵权。
徐辉祖是个人才,不拿出来用可惜了。
调兵三十万自然不能全从应天府调,主要还是出自其他各省。
徐辉祖只从应天府带了几千人,这些人都是曾经徐达的旧部。
临近出征,朱雄英亲自到达徐府。
“拜见太孙殿下!”
两百人齐齐跪地道。
为了迎接太孙殿下,徐府上上下下的人几乎全都出来迎接了。
徐达身为国公,本可以免叩拜之礼,但他还是站在第一排双膝下跪。
皇上所忌惮的,徐达心里怎可能不清楚。
他跟随皇上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皇上的心思他早已摸得透透的。
此次徐辉祖能够带兵出征,徐达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按照皇上的品性,大概率不会再重用徐府的人。
徐达细细琢磨,觉得肯定是太孙殿下在其中说和。
“魏国公,快快请起!”
朱雄英急忙将徐达搀扶起。
徐达是真的老了。
满头白发,腰也跟着驼了。
从他的身上再也看不出当年的那份雄姿英发了。
想当年不管是陈友谅还是张士诚,哪怕是北元的张保保,都不敢和徐达为敌。
他这一生,唯有岭北之战因贪功冒进而失败,其他战役全部都是大获全胜。
“免礼!”
“咱们进屋说吧。”
朱雄英在徐辉祖的带领下来到了书房。
徐达自知太孙殿下此次来是要商讨出征一事,便识趣的没有跟着一同进去。
“不必紧张,按道理来讲你还是我的大舅子呢。”
“坐吧,不要在那傻站着了。”
“谢殿下!”
徐辉祖小心翼翼的坐下,唯恐得罪了太孙殿下。
朱雄英也不废话,当即开门见山的说道:
“既然都是一家人的话,那本宫也不弯弯绕绕的了。”
“本宫听说最近有不少将领来到徐府,请求想跟着一同出征?”
徐辉祖闻言心头一颤。
“殿下,臣不敢隐瞒,确实有很多老臣来找过臣。”
“当前大明军队的变化很大,不少老兵在军中都没了地位,他们很需要军功来维护自己在军营当中的权力。”
“这次去吐蕃,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来见臣。”
“殿下放心,这些事臣全都没有答应。”
朱雄英点头道:
“本宫果然没有看错你。”
“这些年本宫一直在致力于改革军队,想把军队打造成百姓的子弟兵。”
“先前军营里的风气,我想你是知道的,一个个的简直就是穿着军装的流氓。”
“平日里胡作非为,欺压百姓,这样的士兵怎可能不会遭到百姓厌恶呢?”
“本宫后面也做了一系列改革,但收效甚微,现在军中的风气虽说有所好转,但还是达不到本宫心中所想的那种程度。”
“后来本宫算是想明白了,军队缺的并不是军饷粮食,而是信仰。”
“只有一支有信仰的队伍才能打胜仗,作风才能好。”
“也就只有这样的队伍,才会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士兵的地位才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百姓先前对士兵的印象实在太差了,这点需要我们尽快的改观。”
“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之前每年招兵总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