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离开后,秦羽立刻将行政法相关的法律都弄出来,官员们的权力也太大了,该好好上一上枷锁了。
等到第二天早朝过后,李世民将长孙无忌几个人给留下来,单独议事,便是说的立宪制的事情。
长孙无忌问道:“不知陛下让我们留下来,所为何事?”
李世民很是直接地说道:“是这样的,朕打算直接推行君主立宪制度,既然要施行,你们需得从中支持才行。”
“什么立宪制?”长孙无忌等人,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个词,全都面面相觑。
他们不知道李世民说的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则将立宪制的草案,分发给他们,让他们好好看一看。
“你们都仔细看看吧。”
三人拿到草案,都低头琢磨着,是越看越心惊。
等看得差不多了,李世民才说:“你们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三人面上都是疑惑:“陛下的意思是,要限制君主权力?”
虽然他们还是云里雾里,不知道这立宪制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看了草案,还是有些了解的,毕竟这里面,对皇帝权力,可是大大的限制了啊。
这种东西,从古至今都没有听说过,
毕竟哪里有皇帝,会自己弄个宪法,来约束自己的?
李世民点头:“是啊,如今大唐这样富足,往后的皇帝只要不乱来,江山就能一直延绵,这立宪制,正是为限制皇权而出现,不让皇帝们胡作非为。”
作为臣子,当然知道皇帝的权力一旦不受约束,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被李世民的做法,给大大的震惊到了。
“陛下,您当真是千古贤君啊。”
李世民喊他们过来,可不是听这个的。
当下摆手道:“客套话不必多说,朕喊你们过来,就是为了此事,让你们在朝中造势,以便朕推行立宪制时能更迅速稳固。”
三人哪里会拒绝?当下点头道:“请陛下吩咐。”
李世民说道:“朕命人在大唐日报上面刊登相关消息来造势,而后引向朝堂,到时候你们须得呼应,让大臣们都统一想法。”
三人都很乐观,立刻应声:“此事简单,陛下放心。”
毕竟文武大臣,有谁会对限制皇权的事情提出意见?
不过他们平日根本不敢说。
而他们三个,现在就是带头的作用了。
李世民非常满意,造势容易,只要有人带头,就好办了。
而百姓们阅读报纸的时候,再次被头版的新闻给吸引了。
监督与约束的重要性?
权力若是在好人的手中,就可以用来造福百姓,也能增强使用者的力量与权威,但是若没有约束缺少了监督,不管在什么样的人手中,必定出现腐败的情况。
所以,若是权力少了约束监督,那就是一剂毒药,权力越大,危害就会越大。
里面有详细举例,前面多个朝代的末年,皇帝和官员们的腐败,让百姓们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尤为详细的就是隋朝了,百姓们受到无尽的盘剥,最终不得已选择造反,隋王朝也因此而灭亡。
文章生动详尽,又的确属实,百姓们看了之后,全都非常的触动。
如今他们身处大唐的盛世,就更不愿意看到从前的景象回来。
而这篇文章的末尾,说的则是,李世民乃明君,但是后代帝王,要想不出现杨广那样的,就必须要强有力的监督来约束权力了。
从皇帝,到官员们,权力全都需要约束。
百姓们看到最后,既觉得深以为然,心中的震撼也是巨大的。
毕竟,这可是向皇权挑战,这是谁如此不长眼啊,大家便是有想法,也没人真正的敢说出来。
怕就怕皇上看到了会大怒,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真的还好吗?
然而,当他们看到末尾作者的名字,却更惊讶了。
这人好像是李世民的笔杆子,专门给李世民写稿的,他怎么会跟李世民对着干呢?
人们等着他被收拾,这时候大唐日报又连着好几日,都刊登了类似的文章。
全都是写要限制皇权等等。
李世民倒是风平浪静,好像根本没有关注过一样。
当然最终还是有官员按捺不住,议论纷纷。
于是上朝的时候,长孙无忌便将此事上奏。
“陛下,民间百姓对于一事议论声实在是大,还是需要警惕的。”
李世民问:“何事?”
长孙无忌说道:“就是要限制皇权的事情。”
这几天报纸上刊登的消息,百官们当然都知道了,但是着实敏感,他们哪里敢参加讨论呢?
李世民问:“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爱卿你是如何看待的?”
长孙无忌说道:“臣以为,文章写得有些道理,前朝的杨广就是明证了。”
房玄龄与杜如晦二人也都出列。
“臣以为赵国公之言极是。”
“臣附议。”
李世民则装模作样的沉吟着,点头说道:“此言有理,朕深以为然,诸位爱卿可还有别的看法?”
都到了这一步,若是大臣们还不知道李世民与他们几个,是在唱双簧,那他们也就不用在官场上混了。
而且想到大唐日报上刊登的那么多,官员约束皇权的消息,一日一日,那作者一点事情都没有。
他们就能明白,这件事,一定是李世民授意。
不然谁敢真的明着这么写啊?
百官们没有谁乐意当这个出头鸟,但是跟在后面附议,他们还是很乐意了。
于是便有几个胆大的出列。
“陛下圣明。”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表示:“陛下圣明。”
李世民满意了,说道:“你们也是这般想的,如此甚好。看来这皇权也的确是需要约束监督了。”
他又看向长孙无忌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