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范被这二人给问住了。
脸上愣了愣。
一时间也不好回答。
因为,今日之事,他也没有收到女帝的任何风声。
以往,秦范作为四个辅政大臣之一,也算得上是女帝的心腹,女帝许多事情都会提前知会他一声。
可今日没有,秦范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自然觉得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
稍微寒暄了两句之后,秦范就转头跟自己的人站在一块,等着女帝的到来了。
过了好一会,女帝曹节才在一众婢女的簇拥下,姗姗来迟。
“参见陛下。”
女帝出现,群臣当即毕恭毕敬行礼跪拜。
曹节只是扫了群臣一眼,随即冷淡地说了一句。
“免礼。”
“诸位爱卿可知朕今日为何召集大家在此?”
群臣沉默不语亦或是摇头。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而是想邀请诸位爱卿一起商讨一下,马上要应对的匈奴人来犯之事。”
女帝的一番话立刻让全场的文武百官都窃窃私语起来。
“当真是匈奴人来犯之事。”
“今年各地大旱,洪涝,北边的匈奴人也是早早的大雪纷飞,入冬的日子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所以今年匈奴人势必会再次南下劫掠。”
“我大魏确实应该提早未雨绸缪,不然等匈奴人挥师南下时再来应对就有些晚了。”
大臣们脸上的神色各异,有人紧张,有人担忧,但大都并没有露出太过于害怕的神色。
因为这些大臣们都知道,匈奴人虽然对于大魏来说,一直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但也仅仅只是一个威胁而已,每年匈奴人南下,也最多只是劫掠一些粮食,抓走一批百姓,并不会真的举全族之力进攻大魏。
他们这些身处京城皇都的王公贵族们,根本体会不到被匈奴人欺压的可怕。
反正这些危险又落不到他们的头上,至于能不能挡住匈奴人的进攻,对于他们而言,也不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
就算挡不住又如何?
反正他们又没危险,无非就是大魏国少些百姓,一批百姓被劫掠而已。
“朕初登帝位,马上就要面临匈奴人南下劫掠的局面,想问问诸位爱卿,可有良策应对匈奴人?”
“如今我大魏,年年天灾,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是无力与匈奴人正面抗衡。”
“最好是,能缓个几年,与民休息,让百姓们恢复一些元气,在考虑与匈奴人大战一事。”
女帝并不是第一次跟这帮大臣们聊起匈奴人的事情了,但每次聊起这些事情,最后都会不了了之。
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是主战派,以秦范为首的主战派他们自是认为只有在正面战场上将匈奴人打服了,彻底击溃匈奴人才能遏制匈奴人南下劫掠的现象。
而另外一派则是以大魏丞相林中南为首,他们则是主和派,匈奴人的厉害,他们最是清楚不过,若是真能在战场上将他们打服,又何必等到现在。
曾经魏武帝时期,大魏国力强盛,都没能够在战场上彻底击溃匈奴人,现如今大魏国力日渐衰弱,以如今的情况,想要挡住匈奴人都颇为困难,更何谈主动出击。
但不管是战是和,对于女帝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
主战的话,以当前大魏的实力,难以支撑一场大战,到时候必然引发一系列的恶果,打赢了还好说,打不赢,军饷能不能发下去都是问题。
到时候边境不稳,国内动乱,藩王势必也会有二心,满朝文武一逼宫,她这个女帝,怕是要直接禅让逊位了。
可不打,主张议和的话,匈奴人的胃口,可不是那么好满足的。
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议和的时期,无一不是用和亲,上供才能保住短暂的平安。
曹节不想自己一上位,就去做那屈辱的事情,这对于她一个有野心,有想法的帝王来说,是不愿意走这一条路的。
一旦向匈奴低头,这就是一条会被世人,被满朝文武,被别国君主瞧不起的劣迹。
不到万不得已,曹节不想去主张议和。
“陛下说的,都是老臣想说的。”
一个身穿丞相服的老者,在人群之中走了上来。
此人就是丞相林中南,也是曹节能够上位的最大支持者,林中南的女儿,就是曹节的母亲,也是文帝时期的皇后,按辈分,女帝还得叫林中南一句外公。
如果不是有林中南的辅佐。
曹节没有那么快坐稳自己的帝位。
“与民休息,让百姓们缓一缓,才是当务之急,所以唯一能够让匈奴人不会南下劫掠的,只有议和了。”
“若是陛下答应,老臣这就派人,去出使匈奴,只要满足匈奴人提出的条件,他们还是会答应,不南下劫掠的。”
林中南这个丞相开口,自然让许多大臣们点头。
“是啊,陛下,想要与民休息,只有议和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议和,方能解决此祸。”
“老臣也赞同丞相之言。”
听着这些老臣们老调重弹,女帝的脸上明显闪过一丝不悦。
秦范见状,确实马上站出来,唱起了反调。
“陛下,老臣则不然,一味求和,只会助长匈奴人的志气而灭了我大魏的威风!”
“匈奴人可是一个无底洞,今日要钱粮,明日要美人,难道我们都满足于他吗?”
“更何况,若是这一次软弱低头了,那岂不是让匈奴人认为我大魏是好欺负的,必然年年来此劫掠,届时又当如何?”
“只有以强硬的态度,跟匈奴人对抗到底,才能让匈奴人不小瞧了我们大魏!”
“陛下,是不是在担心,在战场上打不过匈奴人,这一点陛下完全无需担心,有成王在,陛下只许将驻守在西边的成王大军,调派入关,进入雁门一代防守匈奴人,足以与匈奴人一战!”
秦范说的大气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