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那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啊?”
陶玉墨故作为难,演技跟咔姐有一拼。
陶玉书只一句话就打消了她的想入非非,“回家可没人给你零钱!”
“姐、姐夫,香江这边的公司还有那么多事,确实离不开人,这段时间我就留在这边吧。”
陶玉墨立刻表态,如同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奔赴战场的士兵。
陶玉书对她的态度很满意,说道:“好。那就这么说定了,这段时间你先在香江照料公司的事。”
见着她如此说,玉墨同志忍不住对这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表达抗议,嘟囔道:“你都决定好了,还问我干什么?”
林朝阳又叮嘱道:“回头有时间学个驾照。”
“又学啊?”
之前林朝阳还让她熟悉香江的法律,现在又让她学车,陶玉墨感到压力山大。
这点零钱可真不好拿啊!
“给你报销你怕什么?别人求还求不来这个机会呢。”
“好吧。”
陶玉墨想了想,林朝阳夫妻俩一走,小冬子肯定也走,到时候山中无……呸呸呸,是她独掌乾坤,有的是时间,学个车也没什么。
说完这些正事,陶玉书又忍不住叮嘱了陶玉墨几句,无非是出门在外注意安全,不要去那些危险地方,不要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
陶玉墨问:“张曼玉算不算不三不四?她前两天还想约我逛街呢!”
陶玉书满脸严肃,“别理她。有逛街的时间,不如琢磨琢磨怎么演戏。”
她的语气好像老师要求学霸孤立班里的学渣。
林朝阳看在一旁,心想人家在片场的时候好歹也把你当知心大姐姐,你这也太不地道了!
翌日,林朝阳夫妻俩一起出门去购买要给家里人带的礼物。
在太古城中心逛街的时候,陶玉书看到负一层的书店,说道:“看到书店才想起来,《楚门的世界》在香江上市了吧?”
“算着时间,应该上了。”林朝阳说。
《楚门的世界》在香江出版远没有在内地的声势,在香江的文化氛围里纯一直就不是主流。
出版之前明报出版社倒是在自家报刊和一些杂志上打了广告,但这些广告的受众主要还是局限在读者的范畴。
至于董桥之前所说的签售会,明报出版社的想法与城出版社不同,他们是打算等上市几天后有了些声音和反响后再举办。
夫妻俩说话走进了书店,太古城中心的书店很有格调,主营的是英文原版书,这当然不是因为太古是英姿开发商。
而是因为太古城中心的客户群体面向的多是中产阶级,这些人向来是以阅读英文读物为荣的。
不过这倒不代表书店里没有中文书,林朝阳两人在书店找了一下,还真就发现了《楚门的世界》摆在了专门放新书的书架上。
“看样子好像卖的还不错。”陶玉书欣喜的说道。
摆着《楚门的世界》的位置上看起来原本应该是有几本的,但现在只剩下一本放在那里。
她说着话,将剩下的那本书拿下来翻了翻。
竖版、繁体字、字体和翻页从右向左,对于内地读者来说绝对是一种“倒行逆施”的阅读体验。
可陶玉书不在乎,她高高兴兴的看了一会儿书,然后问书店的营业员,“这本《楚门的世界》还有多几本吗?”
“女士稍等,我们需要查看一下库存。”
两人等了一小会儿,营业员推着小推车来上书,让林朝阳有种亲切感,这活他可干了好几年呢。
“买两本就行了,带书过关的时候麻烦,还那么沉。”林朝阳见陶玉书有大采购的架势,连忙劝说道。
最后陶玉书只拿了三本,“我们自己留一本,剩下的两本可以用来送朋友。”
两人边说话边结账,陶玉书见这期间又有进店的读者拿起了刚才补货的《楚门的世界》,嘴角露出轻笑。
“也不知道这本书能在香江卖多少。”走出书店,陶玉书对林朝阳说道。
“管他卖多少呢,反正钱都收了。”林朝阳轻松的说。
《楚门的世界》在香江出版,首印1万5千册,明报出版社已经预付了15万港元版税。
这个数字对比国内的版税基数肯定不算多,但香江毕竟只是个弹丸之地。
而且如果卖得好的话,后续还是会有不少版税的。
这几个,林朝阳又陆续收到了之前几本书出版的版税,现在夫妻俩在香江的银行户头的存款已经超过了150万港元。
几天后,香江三联书店湾仔店从一早就很热闹,书店内外聚集了不少热心读者。
今天是林朝阳新书签售会的日子,这些读者都是为了签售会而来的。
林朝阳的作品最早登陆香江还要追溯到四年前,当初完全是在机缘巧合下,《梵高之死》被香江中文大学出版社带到了这里。
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后来凭借着口碑打开了市场,再加上这两年林朝阳因为金像奖和各种各样的新闻在香江名气越来越大。
《梵高之死》《闯关东》《棋圣》,这些作品一步步的走向了畅销书的行列,这几部在香江所取得的销量放在香江界也是值得骄傲的。
不说名气的提升,如果单说作品的受欢迎的话,《闯关东》在香江的出版绝对要算得上是一道分水岭。
在《闯关东》之前,林朝阳凭借着《梵高之死》在香江文化界有了些名气,又因为金像奖的得奖上了几天报纸,在香江确实有了些知名度。
但这种知名度实际上是夹杂了一些娱乐属性的,并不纯粹,那个时候还有一些香江文化界人士认为林朝阳面对记者的那些发言更像是哗众取宠,不是很瞧得上他。
等《闯关东》在香江出版后,林朝阳在香江文化界的口碑飞速提升。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写的牛逼,牛逼到让人不得不佩服的那种。
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里,但凡是跟沾边的香江报纸、杂志,几乎都发表过有关于《闯关东》的评论或者推介性文章,好评如潮,一片盛赞之声,要不然《城》也没那么多素材去转载。
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林朝阳在香江的忠实读者数量已然不逊于那些声名卓著的老资格作家,今天签售会现场的热闹画面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上午时间,签售会的排队读者就没断过,虽说声势远没有内地那么浩大,但以香江这个环境而言,能有这样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