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节目收视率不好,就该从自身找原因。是切入点不够好?还是立意不够新?做的栏目没深度,收视率怎么上去?时代已经不一样了,访谈如果还是老一套,请几个名人往演播室一坐,聊挫折,聊荣誉,聊未来,无法推陈出新,被市场淘汰真怪不了谁。”
邹静的话直指《名人连线》,大家脸上都有些许尴尬,然而邹静根本不在意桌上那些暗示她不要过于锋芒毕露的眼神,直接道:“传统的访谈栏目没有市场潜力了,就该想想新的流量在哪里。自媒体时代,人们更注重内在自我的发掘,风向在变,全球的新闻媒体都在做转变,我们也应该做转变。”
姚导脸色不好看,有人很有眼力见地按了按姚导,示意他没必要在台长面前跟邹静杠。
但话匣子已经打开,怎么可能收的住?
姚导:“做栏目也不能唯流量是从的,那和只追求收视率有什么区别?”
不等姚导说完,邹静又道:“流量大,收视率高,不代表栏目就没质量。我很早就跟领导提过,我想做一档新兴类型的访谈栏目,不采访名人,用新闻视角来审视社会上的边缘群体和有争议的人物,比如说出狱之后跻身直播网红行列的那位“大砖哥”,深度挖掘,关注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命运起落,做话题价值度和社会意义都更高的东西。”
所有人都以为邹静这种当面打脸的行为会让姚导愤怒,没想到姚导绿着脸听了下去,最后若有似无地点了点头。
提到这个,台长表示这个想法挺不错的,可以做份策划书交上来。
邹静趁热打铁说栏目的名字她都想好了,就叫《与陌生人对谈》。
最让人意外的是,姚导在邹静热络地和领导聊完想法之后,向台长提了两个请求,一个是他年纪大了,无意奔波,既然《名人连线》要撤档,他不如趁机退休,给年轻人让位,另一个是他们栏目有个年轻人挺不错,是个做新闻的好苗子,想推荐去新闻部门学习。
有人说这是邹静风头正旺,姚导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台长一番惺惺挽留无果后,就顺势应了下来,只道退休颐养天年也好。
至于推荐年轻人去新闻部门学习的小事,台长随口就将此事交待给了邹静。
姚导本以为给吴畏调动岗位的事在这个节骨点上卡在了邹静的手里,肯定会被邹静以各种理由挡了,没想到邹静真的通知人过去面谈了,但吴畏拒绝了。
姚导没有责备吴畏,他认为新闻人有血性有态度是件好事,不是非得磨平年轻人的棱角。在他看来,邹静确实是个市场敏锐度很高的新闻人,但又确实如吴畏所说,她自负,过于看重所谓的荣誉感,有时候太个人精致利己主义。
“不想去也没什么,做新闻也不是非得跟着邹静做。”好半天后,姚导才丢下这样一句话来安慰吴畏。
两人聊东聊西了好一阵子,姚导又给吴畏推荐了几本新闻相关的书,吴畏才心满意足地抱着书回家去。
待吴畏走后,姚导的妻子边进书房收拾茶杯,边好奇地问自家丈夫:“这孩子就是你收的那个关门弟子?看着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啊,长得倒是不错……你说你这老头,既然有心培养,怎么不托托关系再给他找个好栏目跟着练练?你不是有好几个徒弟都在圈内混得不错?”
姚导却摇头笑笑:“妇人之见。条条道路都通罗马,如果他连靠自己的本事再进业内的能力都没有,那还真不够格做我的徒弟。等着吧,这孩子应变能力特别强,我挺看好的,他想做新闻,就一定能有自己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