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结婚
时间过很快,来到了1968年。
学校有了新教材,学习的制度也缩短了,小学从六年制变成了五年制,初高中,从三年缩短到了两年。
这个事,属谁最高兴,莫过于顾二姐二闺女春晴小姑娘了。
非常好,她只要上两年初中就可以了。
缩短了学制,红星就从高中毕业了,明月则是直接上高一。
高中毕业的红星很迷茫,他们县里各厂都不缺人,他也不是小孩子了,成年了,他今年都19了。
难不成待在家靠父母养吗?
“爹娘,姥姥姥爷,舅舅舅妈,我要不下乡去吧。”
吃晚饭的时候,红星在饭桌上说道。
听的众人一愣,王组长,“下乡?你下乡到哪儿?”
王红星咧嘴一笑,“就咱们向阳村啊。”
他现在虽然住在他姥姥姥爷家,在农村,但他是城里户口,就算下地干活也没有工分。
王组长没说话,在考虑,他们各行各业确实都饱和了,他们厂里也不缺人。
“我觉得可行,工农兵大学不是有个要求嘛,上大学前学生必须有两到三年的工作经验。”
“红星在乡下干个两年活,到时候争取一下咱们公社推荐名额。”
听闻,苏荷道。
红星,“对对对,舅妈,我也是想到了那个。”
王组长,“行吧,反正你自己看着办。”
儿子老大不小了,成年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于是在第二天红星去街道办报名了,下乡。
跟着顾父下地干农活。
红星虽然是城里的娃,但是前年去年下地干活过,很勤快一小伙。
扒苞米不输村里人。
除了红星这个知青,村里还来了其他几位知青。
一共七人,三位男同志,四位女同志。
村里没有知青点,知青们只能现住村民家。
等知青点建好,再住进去,好在现在是夏天,房子建好,晒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住进去了。
十一,地里开始扒苞米,知青们有些跟不上速度。
村里有的人就嘀咕,“同样是知青,红星就比他们干的好。”
这话知青们能愿意听吗?
再者红星是谁呀?也是知青?他们怎么不知道?
于是过去问。
“就那小伙子呀。”村民给指。
休息的时候,大伙就过去找红星问了。
“你也是下乡来的知青,以前咋没见过你呢?”
“你没住在知青点啊?”
一连三问。
红星点头,“对,我住在我姥姥家。”
众知青疑问,“你姥姥家?不是你哪儿的人?”
红星,“我就县里的。”
众知青,“你县里的,你报名下乡?”
红星,“不可以吗?我不想待在家里吃白饭。”
众知青,“可以。”
“那你住你姥姥家,是不是挺好的。”知青们很羡慕。
住在姥姥家吃饭各种啥的肯定很方便。
红星,“那肯定的,我都住了好几年了。”
众知青: 散了散了,他跟我们不一样。
人家外皮是知青,但内里是本村人。
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红星对于自己现在的状态特别满意。
他是知青,下地干活有工分挣,吃住在他姥姥家,吃的好喝的好睡得好,哪哪都舒服。
爸妈妹妹们还能天天见。
确实他跟村里人没啥区别,但他是知青,嘻嘻。
十二月份,顾大姐家来了消息。
大儿子赵青木要结婚了。
苏荷问顾母,“妈,青木对象哪个村的?”
顾母,“不是哪个村的,是下乡的知青。”
“知青?”
“对,是知青”
原来是夏天那会儿,知青下乡,有个女知青住到顾大姐家,然后跟顾大姐大儿子赵青木看对眼了。
这忙完秋收就准备结婚了。
真是改变了,书里顾大姐大儿媳不是知青啊,就是村里姑娘。
结婚定在一个星期后,选了好日子十二月九号,阴历十月二十。
苏荷顾建华俩人随了一对枕巾。
顾父顾母这个当姥姥姥爷的买了一对暖壶,顾二姐一对茶缸子,顾三姐王组长俩人则是随了一对毛巾。
他们这年代结婚亲戚随礼实用为主,大多数都是枕巾毛巾茶杯肥皂盒等物品。
新娘子长得挺秀气,南方姑娘川省来的,叫张宁,说话温温柔柔,跟他们北方姑娘大不一样。
苏荷感觉他们北方人说话就温柔不了,即使放低了声音,平缓了语调,但说出来的口音跟人家那个不一样。
还是人家那个听着温柔,娇。
吃完酒席大伙就回去了,空间留给新人。
不过要盘点一下亲戚们送的礼。
“舅舅舅妈他们真抠,那么有钱,就送了一对枕巾。”赵青玉嘀咕。
下一秒啪,被顾大姐一巴掌打在后背,
“你个死孩子,瞎说什么呢!”
赵青玉,“本来就是。”
张宁在一旁尴尬的笑,赵青玉坐到她身边小声,“嫂子你不知道,舅妈可抠了,小时候我想吃糖,她一颗糖都不给我吃。”
对于小姑子这话,张宁不知道说什么好,听说青木的舅舅舅妈,都是在县里上班的,舅舅是公安,舅妈是老师。
她今天也见到了,看着挺好挺和蔼的,感觉不像小姑子说的那样。
所以她只能干笑。
晚上的时候,她跟赵青木说起这个事,赵青木,“你听她瞎说。”
“舅舅舅妈不是那种人。”
“小时候舅妈给她糖,说跟两个哥哥分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