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当他们跑到沈家,才发现沈老头已经找好人了。
沈老头找了几家平时关系不错,干活肯下力的实在人,带头往山里去捡毛栗子去了。
捡了两天栗子,沈家后面一大块地都堆满了,山上的栗子也被捡的差不多了。
第三天,一场大雨落下。
接着一个星期,都是大雨,沈家人躲在家里,把栗子全部处理好了。
云氏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看着满当当的栗子,“接下来一年的栗子都不缺了,家里,总算是熬出来了。”
大妹站在云氏身边,小声问:“娘,开工钱都是一大笔钱,爷奶去城里一趟,能挣多少,能回本吗?”
云氏去过一次,心里大概有数,每次一桶都买完了,切成块,是有六百左右的,那么每次就是六百文左右。
不仅不会亏本,光是这些日子,已经赚了不少。
云氏看了一眼大妹,“再过两年,就得给你许人家了,家里这些事还是不知道的为好,免得以后去了婆家被为难,咱们女人,有时候知道的少了,反而是好事。”
要是婆家不厚道,逼问大妹娘家的进项,到时候受苦的还是她自己。
天气,终于放晴了。
这几天去张秀才家,沈青云都被沈老头背着,骨头都懒了。
村里,炊烟袅袅。
沈青云和沈老头已经踏上求学的路上了。
村长站在院子里,看到父子俩疾步,狗蛋人矮腿短,小跑着,一点都不肯落后。
“学明,别磨蹭了,赶快去读书。”村长大声朝屋里喊。
喊完,村长又跟父子俩打招呼,还让他们等一等杨学明。
都一个村里,在一个学堂读书,是同窗,情谊要比其他人亲近些,沈青云父子俩停下,一边等杨学明,一边跟村长说话。
“青云,我听学明说夫子经常夸你,说你聪明有天赋,还能过目不忘。”
沈青云笑,脆声道:“是学明兄夸大了,学明兄也很厉害,昨天夫子还表扬他了。”
杨学明从里面出来,正好听到这句话,脸都羞红了。
夫子夸他并不是因为课业。
“爷,时辰不早了,得走了,不然要迟到了。”
“好好好,那你们赶快去。”村长也怕耽误他们,催促他们快上学,一边还不忘对沈老头道:“有空了来家里坐坐,咱们哥俩好久没一起喝酒了。”
沈老头嘴上应着,心里却没当回事。
他和村长走的并不近,哪里用得着专门一起喝酒。
村长媳妇洪氏走到他身边,看着三人快步离开的身影,出声道:“你啥时候和沈大山喝酒了?”
“你知道啥,我想和沈大山多走动,不这么说,怎么拉近关系?”
“和他们家有什么好来往的,沈家男人少,平时喊人帮忙都喊不上他们家。”
“今时不同往日,你看沈家现在的日子,都能给人开工钱,还有沈家小子,以后就是读书人。”
“要考取功名哪那么容易,他们沈家就没那个根子,几代人都是地里刨食的,依我看,那小子最多就是个账房先生,以后咱们学明肯定能考个秀才。”
“头发长见识短,我懒得跟你争,你跟陈氏娘家在一个村,多走动,亲近点。”
村长媳妇不以为意,在她心里,自己的孙子才是真的聪明,那狗蛋上窜下跳,和陈氏一样,一看就没有本事。
“夫子,《论语》我已经抄完了,我还能抄其他书吗?”
沈青云把《论语》放在张秀才的桌子上,恭恭敬敬站在一旁,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全抄完了?”张秀才不太相信。
“是,全抄完了。”
“拿来我看看。”
沈青云把抄好的书给了张秀才,这段时间,他挑灯抄书,光是油灯都烧了不少钱。
夜里写字还是太伤眼了,他年纪还小,要是变成近视眼,就算是考的再好,恐怕也无缘官场。
沈青云很爱惜自己的眼睛,这几天是想把《论语》早点抄好,这样就能提前预习,上课的时候再结合张秀才指教,可以事半功倍。
张秀才除了惊讶还是惊讶,这个学生一次次超过他的认知,只是他年纪太小了,这样聪明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张秀才决定压一压他,不让他太过锋芒毕露,“卷面还是不太干净,自己用的书可以不用讲究,但一定要谨记,平时一定要养成好习惯。”
“是,学生记住了。”
“青云,记性好不意味着学识好,要想科举,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你也还需要多加努力,不然按照目前这个水准,想要脱颖而出还是很困难。”
沈青云神情一凝,没想到科考这么困难。
看来他还是不能太放松,要想走这条路,还得花更多心思。
学堂下课了,沈青云在村口遇到沈老头,父子俩说着话,一起往家走。
靠近家的时候,看到院子外有个女人站在外面。
女人在院子门口走来走去,不知道在干什么。
沈老头眼睛一眯,认出来人。
“那是你二姐。”
“二姐?”
等走近,看清楚那人的长相,确实是沈二姐。
“爹,小弟。”沈二姐有些拘谨,双手捏着衣摆,一脸不自在。
沈老头看了她一眼,淡淡问道:“回来了就进去,站在外面像什么话。”
沈二姐一脸羞愧,低下头,跟在沈老头后面进了院子。
她看到已经长高一截的小弟,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狗蛋,你长高了。”
沈青云拍开她的手,“你上次来家里都是三年前了,这中间你就没想过回家?”
沈二姐一愣,随即移开了眼,在无人看见的地方偷偷抹了一下眼泪。
陈氏看到男人和幺儿子回来,脸上露出笑意,当看到二闺女,立马又垮了下来。
“你咋回来了?”
“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