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什么?郑和回来了?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怕死,总有把钱看得比自己性命重要的。
对于这样的人,铁铉没有什么好说的。
直接动用武力追缴税款。
若是武力抗税,则一律视为对抗朝廷,满门抄斩。
事后,铁铉冷声表示:真当本官不敢杀人吗?
陛下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自己肯定不能辜负陛下的期望。
若是连此事都完不成,他还有什么脸面再回去见陛下。
就这样,一直到十一月之前,新政的推行都很顺利。
十一月中,两广地区发生了一场叛乱。
当地地主勾结土司杀了知府,并举行了造反活动。
铁铉并没有向朝廷求援。
他也是经历过战争的,不是那些文弱的书生可以相比的。
他用王命旗牌,调集了数万兵马,以最快的速度平息了这场叛乱。
当消息传到京城,朱棣大笑着说:“大明有铁铉,乃社稷之幸。”
高兴的不止朱棣,还有文官们。
因为铁铉是这场平叛战争中最大的功臣。
最重要的是什么?
铁铉他是文官啊!
不管众人之前与铁铉的关系如何差,但这份荣誉,是属于整个文官集体的。
他们如何能不高兴呢?
于是,关于铁铉的赏赐问题,文官们也是出了大力。
纷纷进谏应该重赏铁铉。
朱棣又岂能不知道这些人的心思,于是他将计就计,反过来利用了一下他们。
于是他下旨重赏铁铉。
这让一部分人看到了文官带兵的希望。
于是朝堂上支持新政的声音变多了。
朱棣也顺势加快了新政的推行速度。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时光悠悠,很快永乐十四年就结束了。
永乐十五年正月初八。
一匹快马闯入了京城。
随后直奔皇宫。
一路畅通无阻,不管是高官勋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纷纷避让。
因为马背上的人一路上都在高声大喊一句话。
“郑和回来了!”
京城所有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之事,因为上次出海的时间是永乐十年五月。
这远远超出了以往出海的时间。
所以上至君王,下至普通百姓,都在关注这件事。
甚至有不少人以为,郑和他们遇到了危险而葬身大海了。
现在终于回来了,很多人为此长长松了口气。
皇宫,御书房。
王忠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满脸都是开心的笑容。
“陛下,好消息!”
正在批阅奏疏的朱棣闻声抬起头来。
“哦?是什么好消息?”
“陛下,郑和,郑和回来了。”
王忠快速说道。
此话一出,朱棣直接愣住了。
过了两秒,他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眼睛直直的盯着王忠,满是不可思议。
“什么?郑和回来了?”
“你说的可是真的?”他问道。
“陛下,是真的。”
“信使就在外面呢!”
王忠道。
“传,快传!”
朱棣激动不已。
“是。”
紧接着,信使就进入了御书房。
他走的很慢,整个人非常紧张,腿肚子还打着颤。
毕竟,他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而他即将要面对的,则是主宰整个大明帝国的皇帝。
这压力可不是一点半点。
“小人参参参参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此,朱棣眉头微微一皱,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平身!”朱棣开口道。
“谢陛下!”
“郑和回来了?”
朱棣问。
“回禀陛下,是的。”
“小人出发的时候,郑大人已经带着船队停靠在了交趾,进行补给。”
“不日便可回归。”
信使将自己所知道的详细说了出来,并且转呈给朱棣郑和亲手所写的折子。
朱棣接过折子快速看完,心中大喜。
“王忠,带他下去领赏。”
朱棣对王忠吩咐道。
“是。”
“谢陛下赏!”
信使也是恭敬感谢。
待两人退下,朱棣再次打开郑和的折子,仔细御览起来。
刚刚一目十行,只是看了个大概。
然而他看了没有一会儿,就有人闯进了御书房。
朱棣正要发怒,抬头却看见来人是杨轩。
于是他的表情立刻多云转晴。
“听说郑和回来了?”
杨轩迫不及待的问道。
“嗯,回来了。”
朱棣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又对杨轩招了招手:“杨轩,你快过来看,这是郑和的折子。”
“他说,他已经找到了你所说的粮种。”
听到此话,杨轩的神情也是一怔。
在他的预想中,郑和要找的玉米,土豆,红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万万没想到,惊喜竟然来的这么突然。
回过神来的他立马上前,从朱棣的手里一把抢过了折子。
“哎哎,你干什么?我还看着呢!”
朱棣不满地嚷嚷,同时出手抢夺折子。
“别吵吵。”杨轩喝道,也没在意朱棣的反应,而是转过身继续看起了折子。
他深知这三种粮食对大明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