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东海贸易与刺杀
大明与朝鲜的修好,可追溯到隋唐之前。
隋唐时期,是两国交往的一个鼎盛时期,到了大明朝时,中国与朝鲜的交往则达到了另一个高潮时期。
按大明朝廷规定,朝鲜应该三年一贡。
但事实是,当时慕名或慕利从山东沿海登陆中国的朝鲜贡使,每年都不止一次!
仅就明洪武三年、四年统计,高丽使节每年有两次浮海来到中国,大多从江浙一带登陆,经由运河乘船抵达南京。
因为洪武年间的大明王朝,都城还在南京,还并没有迁都。
他们走这条路线,主要是考虑运输便利,因为大量朝贡贸易的货物和夹带的私物,水陆运输成本是最便利的。
所以等到大明迁都北京后,朝鲜贡使依然经大运河乘船进京,只不过登陆地点多改在山东沿海,这样进京更加便利一些。
朝鲜进贡大明的特色,主要就是战马。
因为明初为防御蒙古进攻,军队需要马匹,大量战马即是从朝鲜半岛购进的,而这些战马里面又以济州马为最。
仅就洪武十七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间,由朝鲜输入大明的战马就达三万五千多匹!
朝鲜虽然盛产战马,可跟大明关系再好,也好不到白给那么多战马的份上,当时两国的贸易价格,至少要用文绮二匹、绢布八匹交易获得。
也就是说,朝鲜贡使每次入大明,船上满载而来的是战马,而船载而归的,则是大量的绢帛和布匹,往来所行的水道,依然是浩浩长流——京杭大运河,再经由海运,运归朝鲜国内。
但是现在有一个难题在于,朝鲜赖以为生的济州马场,直接就被明军给抢占了啊!
那除了优良战马之外,大明还能看得上朝鲜的什么东西?
这也是李怿和崔潭等人正苦恼的地方。
说实在地,朝鲜跟大明比起来,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现在连大明最紧缺的战马,都直接变成了大明的了,那朝鲜拿什么东西跟大明进行贸易?
布匹吗?
大明布匹那可是一等一的好!
一旦运到朝鲜那可都是权贵缙绅争抢的抢手货!
战马大明不需要了,布匹这些大明又看不上,那朝鲜唯一剩下的东西,可就只有……粮食了!
李怿与崔潭君臣商议之后,崔潭立刻赶去了济州岛,会见汤木。
只是汤木并不能轻易做决定,索性带着崔潭一起回国,抵达山东之后立刻赶往京师。
毕竟汤木可是得了个世袭伯爵,还没有正式接受赏赐呢!
对于崔潭的抵达,汤昊可谓是给予了应有的热情和尊重。
毕竟这位现在可是朝鲜权臣,旧勋势力的领袖人物。
为了确保东海贸易可以正常进行,朝鲜方面就绝不能出乱子,那么崔潭的重要性在此刻就体现出来了。
“崔潭,一些日子不见,倒是气度愈发不凡了嘛!”
看着被领入大堂的崔潭,汤昊忍不住笑着打趣道。
这家伙比之先前更是多出了一些异样气度,这是手握大权而带来的自信和底气!
崔潭确实有自信,也确实有底气,因为他现在是朝鲜第一权臣。
得益于那夜他亲自率领禁军血洗了士林派,旧勋势力纷纷投向了他门下,因此崔潭一跃超过了沈贞、南衮和洪景舟等人,成了无可争议的旧勋势力领袖,更是深受朝鲜大王李怿的器重信任。
此外,东海贸易利润动人心,因为中山侯汤昊的一句话,李怿不得不倚重崔潭,毕竟李怿都已经将士林派给血洗了,要是还不能进行东海贸易,那他才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崔潭地位牢不可破,但他很清楚自己如今的地位权势,都是来自于何人。
没有遇到中山侯汤昊之前,崔潭还只是一个饱受排挤打压的济州牧,因为他先祖崔莹的原因,整个崔氏都不得进入李氏朝鲜的权力中枢。
直到现在,因为中山侯汤昊的提携扶持,他崔潭终于在年过花甲之年,成功进入了朝堂中枢!
一想到这儿,崔潭就向汤昊躬身行礼。
“潭多谢汤侯!”
“此生愿为汤侯门下走狗!”
要说还得是朝鲜,人家儒家文化传承至今,那真是比华夏正统儒学还要多出几分韵味,更加看重这种士子风骨与仁义恩德。
汤昊笑呵呵地点了点头,随后示意崔潭坐下。
“这一次来,是为了东海贸易吗?”
“侯爷英明!”崔潭急忙解释道:“以往我朝与大明进行贸易的主要货物,就是战马,尤其是济州马。”
“可是现在……”
崔潭话没有说完,戛然而止。
因为有些话真不能全部说出口。
济州马场怎么没的?
还不是因为眼前这位中山侯。
不但强抢了俺家的济州马场,而且还硬逼着朝鲜向大明低头主动献出马场!
这种强盗土匪行径,也就只有中山侯才做得出来了。
“除了战马之外,朝鲜还有很多特色产品。”
“比如你们的朝鲜人参(高丽参),具有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等作用,比起我中原人参效果更好,你们完全可以将此打造成为招牌!”
“再比如你们朝鲜的米豆、草束等谷物,我大明可用布匹手工制品与你们进行贸易,明码标价或者义务购物,反正交易的目的是互利互惠各取所需,这一点你不用担心。”
“除了我们两国之外,还有倭国的刀剑、漆器和屏风等,还有琉球的琉球漆器、蔗糖等等,这些都是三国子民都需要的东西,也是可以改变大家生活的东西,这也是东海贸易真正意义所在。”
“毕竟不同于朝贡贸易,涉及到矿产资源等等,比较官方严苛,咱们办的东海贸易你可以看成是三方交易平台,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有人愿意买,那就是好东西,所以不用考虑太多,把家底都带出来就行了。”
听完汤昊这些话,崔潭一颗心终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