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云黄寺探秘(1 / 2)

坐下来后,小二哥急急忙忙迎了出来,三人点了云吞面后等待着,阿梨看向远处,见视线尽头的山峦如绽放的莲花,和残阳交相辉映,美丽不可方物。

“那是不是所谓的“清水出芙蓉”?”

阿梨故意发问。

穆连城还没说话,那送食物的小二哥已经纠正,“这位女公子,清水出芙蓉说的乃是您母亲这样的天生尤物啊。”

阿梨盯着方氏看。

见方氏安安静静坐在一边,温良贤惠的模样,心头也很欣慰。

【你这好事者,本公主会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本公主在促进父母亲的关系,你知道什么啊?】

那小二哥送了食物又送小菜。

穆连城皱着眉,只因为小二哥那双眼色眯眯的,似乎不怀好意。

他自然要成飞醋,“你如何这般看向人家娘子?”

“只因为夫人貌美如花,小人看呆了,这菜是免费送的。”

“单我们有还是人人都有?”穆连城用筷子指了指。

那人压低了声音,“实话告诉您说,小人是个以貌取人的,单漂亮女子才会白送,其余人都送,掌柜知道了岂不是要解雇我了?”

“大胆狂徒,你……”

穆连城自然不允许男人这样目不转睛地盯着方氏看了。

倒是方氏,自己也低着头。

但她哪里知道,她这低头的时候更增添一抹少见的妩媚。

担心穆连城会动怒,阿梨急忙摆摆手,“夸赞阿娘,岂不是说明阿娘的确是屈指可数的天生尤物?”

【暴君父皇,在我们那个时代,女子可以大方热烈地让人参观,我们还有各种表演呢,您就不要拘束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啊,我的父皇。】

那小二哥似乎也有点生气。

两人视线接触的一瞬,穆连城却哈哈大笑。

“这不正证明了我的眼力见不错吗?”

“客官鸿运当头洪福齐天,要是小人能有您这么好的福气,真是开心的要睡不着了。”那小二哥切换了笑脸,朝穆连城翘起来大拇指。

吃了东西,到远处溜达了一圈,穆连城开始部署计划。

“今晚,你带阿梨在客栈好好休息,朕只有一个要求,你必须保护好真的七公主。”

“老奴万死不辞,就是老奴人头落地也一定会保护好她。”

看王振掷地有声的保障,穆连城这才看向阿梨,“阿梨如今是大孩子了,要学会听话,王振对外是老太监,实则是朕从数以千计的御林军中挑选出来的,他的武功出神入化,定会保护好你。”

“阿梨想要和您,和阿娘在一起。”

对于这独裁的安排,阿梨不大赞同。

【阿梨要是和您们在一起,没准儿还能帮到您们呢。】

穆连城捏了一下她脸蛋。

“外面会发生什么,谁也不得而知,父皇也保证一定会保护好你母妃,咱们拉钩如何?”

【咿,什么鬼把戏?果然将阿梨当做三岁小孩了?】

穆连城:难道你不是?

两人拉钩完毕,回了客栈。

阿梨一到晚上就犯困,树胶成了必修课。

老太监王振走了进来,问客栈索要了艾草在熏香炉内点燃,这才出去。

那以后,王振就雕塑一样站在门口,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起初阿梨还不相信这个老太监有什么厉害的,如今再次观察才明白,他的确不同凡响。

也是,能留在穆连城身边夜以继日听差的家伙都是被筛选出来的大内高手。

阿梨不大放心方氏,准备推开窗户看看。

但她才刚刚下手,门外就传来了王振那苍老的声音,“阿梨又调皮了吗?老爷安排老奴照顾好您,您可要听话啊。”

“你这个家伙,你你你……”

阿梨指了指门口。

外面闷声不语。

阿梨不好作祟,气鼓鼓躺了下来。

外面。

今晚有明澈的月亮,这对他们来说是适宜行动的。

两人很快就进入了云黄寺,香客离开后,寺庙内安静得好像一个巨大的墓穴,方氏跟在穆连城背后,两人才准备到大雄宝殿去看看,穆连城就一把抓住了方氏的手。

“下面有问题。”

穆连城提醒。

方氏火速低头,就了月光一看,见枯草之间有一条几不可见的细麻绳,穆连城压低了声音,“这个上面有铃铛,只要咱们走动,声音就被他们听到了。”

“妾身知道了。”方氏愧怍得很,自责:“臣妾什么都帮不到您,哎。”

穆连城抓了方氏的手,两人纵身一跃已上了一棵树,从这棵树居高临下,可以将一切尽收眼底。

方氏看了看下面,又看着远处的帝京。

“那边灯火辉煌的乃是帝都,是也不是?”方氏问。

当初在都城内,只感觉日子苦不堪言,如今短暂离开,却发觉当初的日子居然也不错,难道“好”和“不好”是通过对比才成立吗?

穆连城点点头,“那边的确是都城。”

“从这里看下去,都城倒是一览无遗。”

方氏本来是自说自话。

但穆连城听到这里,神情紧张。

“这里高屋建瓴,易守难攻,当年朕准备在这里修筑塔楼,但云黄寺已拔地而起,数以百计的和尚陈情,朕才放弃了这个念头。”

闻言,方氏语笑嫣然,“陛下才是真正宅心仁厚。”

“外面人都说朕是暴君,你居然不怕?”

穆连城嗜血成性,不但在良国人尽皆知,附近诸如云国和北国人,对他也是谈虎色变。

甚至于晚上给小孩说穆连城的名字,可止夜啼。

可想而知,他是多么声名狼藉。

在阿梨没进宫之前,穆连城也的确想要将“暴君”人设进行到底。

但逐渐地,他真切地体会到了民生疾苦,也明白倘若自己不做改变,势必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