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光阴匆匆流逝,皇宫内依旧未有皇后怀胎的喜讯传来,这消息如同轻风中的细雨,悄然间在朝堂内外激起了层层涟漪。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忧虑渐浓,于是一次朝会上,几位老臣再次鼓起勇气,向皇上进言,言辞恳切,望皇上能广开后宫,以绵延皇室血脉,稳固江山社稷。
皇上闻言,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却也难掩对皇后的深情厚意。然而,皇嗣之事关乎国本,不得不慎重考虑。
丞相府内,丞相亦是忧心忡忡。他深知女儿身为皇后,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更担心外界的流言蜚语会给她带来无形的压力。于是,丞相决定亲自入宫,探望女儿,给予她最坚实的后盾。
踏入皇宫,丞相直奔皇后寝宫。皇后见到父亲,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化作淡淡的忧愁。
“见过皇后娘娘。”丞相见到女儿知道宫中到处都是规矩和眼线,赶紧行礼。
“丞相大人,请起。”楚玉看着父亲心头一暖,知道父亲是担心自己才过来的。
丞相起身后心疼地拉着女儿的手,轻声问道:“孩子,近来可好?朝堂上的事,你可曾听说?”
楚玉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父亲,我知您担心。但此事非我所愿,亦非皇上所能左右。我们都在努力,只是……”
丞相叹了口气,打断了女儿的话:“孩子,你无需太过自责。皇上乃一代明君,自会明白你的苦衷。只是,这皇嗣之事,终究是要有个结果的。朝堂中各方势力都在给皇帝施压,陛下终究是要纳别的妃子的,哎。”
楚玉沉默片刻,然后抬头望向父亲,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父亲放心,我自有分寸。如果选秀,我会与皇上共商对策,定不会让这件事成为朝廷的隐患。”
丞相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心中稍感宽慰。他知道,女儿已经长大了,能够独当一面了。于是,他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背,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言罢,丞相转身离去,留下楚玉一人,在寝宫内沉思。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群臣站立,共商国事。日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龙袍之上,映得皇帝的面容更添几分威严。右将军李虎,身披铠甲,威风凛凛,他缓缓上前,言辞恳切地劝说皇帝:“陛下,国家昌盛,当广开才路,选秀充实后宫,亦能彰显我朝之繁荣。”
然而,其心中却藏着另一番盘算,他欲借此机会,将自家爱女送入宫中,以求家族荣耀。但此念一闪而过,他深知此刻非议私情之时。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忽有太监匆匆入内,手持边关急报,神色慌张。梁文渊接过一看,面色骤变,原来之前逃跑的安王梁亦修,已经借到楚国的兵力,意图挥师南下,攻打皇城。
片刻之后,梁文渊重重地将密信拍在龙案之上,沉声道:“众卿家,边关传来消息,逃跑的安王,竟勾结楚国,意图里应外合,攻打夏国!”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一片,大臣们面面相觑,神色各异,皆感事态严重。有的震惊于安王的胆大妄为,有的忧虑于即将到来的战事,更有的则暗自揣测皇帝的意图。
梁文渊扫视了一眼众臣,声音低沉而有力:“朕知此事关乎我夏国安危,不容有失。尔等身为朝臣,当共商对策,以保我大梁江山社稷。”
楚丞相站出一步,拱手道:“陛下,安王此举,实乃大逆不道。然楚国兵力强大,不可小觑。臣以为,当立即调集大军,前往边关防守,同时派遣使者前往楚国,晓以利害,争取和平解决。”
右将军则面露不屑,朗声道:“丞相此言差矣!兵法有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二皇子勾结楚国,不过是一时之勇,岂能与我大梁百万雄师相提并论?臣请命,愿领兵出征,誓将叛军与楚寇一举歼灭!”
皇帝微微点头,对两位重臣的意见表示认可,但并未立即做出决定。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需慎之又慎。于是,他缓缓开口,道:“丞相之言,乃是稳妥之策;将军之志,则是英勇无畏。然则,我大梁既要有备无患,亦需彰显国威。朕意已决,一方面调集大军,加强边关防守;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楚国,探其虚实,再做定夺。同时,朕将亲笔书信一封,昭告天下,宣布安王之罪状,号召百姓齐心协力,共御外侮。”
众臣闻言,纷纷跪倒在地,高呼:“陛下圣明!吾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共保我大梁江山永固!”
朝堂之上,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而坚定。
经过一番精心筹备,梁文渊钦点了一位才学兼备、风度翩翩的使臣李玉,赐以国书与厚礼,命其即刻启程前往楚国。李玉领命,心中满怀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也深知此行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路上,李玉带领的使团穿越了崇山峻岭,渡过了滔滔江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楚国的都城。楚国的都城繁华昌盛,市井喧嚣,与夏国自有不同风情。使臣一行人被楚国官员热情接待,安排入住了豪华的馆驿。
次日,李玉身着华丽朝服,手持国书,步入楚国朝堂。楚王闻讯,亲自出迎,两国君臣相见,礼节周到,气氛融洽。使臣恭敬地将国书呈上,楚王展卷细读,脸上露出了的笑容。国书中,夏国皇帝表达了对楚国的友好之意,并提议两国应加强贸易往来,共同抵御外侮,维护地区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