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换皇帝01(2 / 9)

么几记铁拳,还能有命在?

“我们可是文化人,讲究先礼后兵,不能一上来就动手的”,辛弃疾强调说。

陆游:“......行吧。”

这一年,是乾道三年。

辛弃疾初回江南没有多久,在建康府当通判。

朝廷笼罩在「隆兴和议」的阴云中,主和派彻底占据上风,苟安之念横行。

他满怀热忱地写出了《美芹十论》,洋洋洒洒一万六千字的宏篇巨作,字字出于肺腑,却被随手丢弃,束之高阁。

辛弃疾一度深受打击。

但他毕竟还很年轻,未曾经历过后半生的那些风刀霜剑、雨雪摧折。

所以,也不懂得满腔炽血被世道浇凉,一次次希望破灭、理想成灰,唯有空望北国怅然流泪……

是怎样的一种滋味。

他对宋孝宗和这个朝廷,还抱着不切合实际的指望,觉得宋孝宗会成为一位英主,最终一定可以金戈铁马,打回中原去。

所以,谢枋得到底为什么要给他换皇帝?

他不知道,谢枋得正是因为看见了他的评论区名称,建康府通判,判断他身处于乾道三年这个时间节点。

所以,才许下了这个愿望。

这个少年是他未来的徒孙,文武兼资,才华横溢,各方面都和他很像,甚至被后世史家认为是最能理解他之人。

谢枋得并没有见过他,但半生都在为了他的身后事而奔走。

只因不愿让他“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决心披肝沥胆以雪其冤。

为他修祠,祭墓,著文,请谥号,加赠少师。

据说他墓前常有疾呼之声,自昏暮至三鼓不绝,似鸣不平,日复一日,苍天也知其枉。

直到谢枋得到来之后,焚稿相祭,这声音便再也没出现过。

所以,《宋史. 辛弃疾传》的故事,始于辛弃疾的杀敌渡江,终于谢枋得的秉烛夜祭。

那个少年用半生的岁月向他奔赴,终于将自己的名字和他一同刻进了史书里。

…..

此刻,许愿墙上传出一道声音。

“由于王朝易主事关重大,本次许愿将进行万朝公投,每名观众一票。”

“唯有原皇帝的反对率高于百分之九十九,才会进行更换。”

观众一头雾水。

我们甚至不认识这个皇帝是谁,怎么投反对还是赞成票?!

遇到这种问题,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去问欧阳修,让他快发一些相关的史书章节过来。

欧阳修无语。

他是文豪,但不是许愿池里的王八!

“辛弃疾生活的年代在我之后,我也不知道他是谁。”

很快,元惠宗的宰相脱脱,也是《宋史》的作者,将本位面最近编好的《宋史. 辛弃疾传》发了上来。

【大元宰相脱脱:这是我写的传记,大家可以先看看。】

【大元宰相脱脱:还有在写作过程中搜集的其他资料,比如谢枋得写的《祭辛稼轩先生墓记》,许多的奏折文书、地方公文存档,辛弃疾本人的文集,《美芹十论》、《九议》……对了,稼轩先生,这些可以发上来吗?】

辛弃疾见到这个称呼,微微一怔,觉得没什么好隐藏的,于是点点头:“发吧。”

脱脱得到许可,指挥几十名下属将大长篇《美芹十论》输入。

还顺带上传了八卷完颜构本纪,三卷《宋孝宗本纪》,三卷《金世宗本纪》,《虞允文传》,《李显忠传》等一些辅助阅读材料。

众人不由竖起大拇指。

欧阳修,你瞧人家脱脱多敬业,发几十个新章节不带喘气的。

再看看你,文章到现在还没更新一个字!

【周世宗柴荣:朕见了《美芹十论》的十条军事战略,字字珠玑,不禁想起了王朴给朕的《平边策》,也是同样的高水准。】

【北魏文明冯太后:朕看辛弃疾言辞犀利,淋漓如刀,将宋孝宗迎头一顿痛批,可谓毫不容情。李冲提议立三长制的时候,也是如此雷厉风行,当朝怒斥守旧派众臣。】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尤其是《美芹十论》里的这一句「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沉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一针见血,颇有狄仁杰平时劝谏朕,匡正得失的风范。】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巧了,辛弃疾的文章也让孤想起了苏绰的《六条诏书》,虽然并非一个领域,但贤才们高瞻远瞩,通察时局,忧心国家大政,思想上都有相通之处。】

【咏絮才女谢道韫:请问四位君主,王朴、李冲、狄仁杰、苏绰给你们上书之后,现在都如何了?】

【周世宗柴荣: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北魏文明冯太后: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哦不对,孤才是丞相,苏绰是孤的谋主。】

观众:“……”

合着你们是专门跑这儿炫耀丞相来了?!

可怜的辛弃疾,别人家的良臣都得到了重用,视如珍宝,只有他一直被埋没。

观众本来还在嘻嘻哈哈,但随着继续往下阅读,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忧郁。

从史料的字里行间,拼凑出辛弃疾的一生,当真是寂寞如雪,长歌当哭,万种凄凉。

故事的开头,一切都还意气风发。

少年鲜衣怒马,聚兵山东,旌旗拥万夫,挥剑裂浮云,以五十骑驰入五万人营地,生擒叛贼首领张安国。

祖父羁留在北方沦陷之地许多年,常怀南归之意,携他一道“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谋划未成,却已郁郁而终。

他怀着祖父的遗志,南渡归宋,授官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茫茫世路沉浮。

从建康,到滁州,湖南,再到上饶,铅山,绍兴。

当年南下之时,数十日就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