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术去安慰盖聂,但鉴于这是鬼谷祖传的技能,她还是放弃了巧舌如簧,转而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试着劝师兄看开点。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要怂,继续干之类的。)
荀蓁参与了试炼的布置,她明白了老师用死囚犯的用意,这能让师兄和卫庄排除不相干的因素,纯粹做出决定。
这其中,没有好坏,只有抉择。
盖聂当然知道自己师妹是个什么个性,露出了一个无可奈何的笑容,却是接受了来自师妹的好意,
两个人一起回去,这一幕被鬼谷子看在眼里,忆及素日里盖聂对荀蓁的照顾,动了撮合二人的心思。
盖聂的天赋心性身为老师的鬼谷子是十分清楚的,无论结局怎样,他总是能有一二十年的荣华富贵的,这样蓁儿嫁了她也能自在,至于二十年以后……
不说容华还在不在,二十年过去了,以蓁儿的天赋心性还惹不起还躲不起?
再加上有卫庄的对比,衬托盖聂是如此地宜室宜家,王老师也知道自己的小徒弟不是儒家所称颂的贤妻良母,所以就想给她找一个贤夫良父。
虽然玄虎试炼暴露了盖聂的性格特征,但在鬼谷子看来这并不全是缺点,至少以他的这个性格,不会想着效仿吕不韦奇货可居。
王老师想的很周全,打定主意的他把荀蓁的功课提了进度,该教的不该教的都教了。
鬼谷认为弱肉强食是人之天性,身为鬼谷子的王渝当然是信奉这一理念的,
剑法固然重要,学识却是不可或缺,前者虽强,却远不如后者,不然苏秦张仪何能以一人之力而敌百万之师?庞涓孙膑又如何搅动了天下风波?
学习的时间转瞬而逝,鬼谷中仍然一如既往的平静,同门之间的比试远不如谷外的天下大势来得精彩。
魏无忌率五国之军攻秦后,威名大振,面对这种情况,秦王派人带着金银珠宝到魏国贿赂晋鄙的门客,令其对魏王进献魏无忌的谗言,另一方面秦国又数次派使者去信陵君府邸恭贺他要被立为魏王。
众口铄金,积销毁骨,如此数次,魏王对信陵君起了忌惮之心,魏无忌于是谢病不朝,魏庸成为大司马,掌握了魏武卒。
纲成君蔡泽使燕三年,燕王令太子丹入秦为质子。
秦王政四年七月的蝗灾遮天蔽日,百姓困苦。
秦王政五年,秦国就使将军蒙骜攻魏,酸枣二十城,置东郡,控制了东西交通的要道。
但秦魏的这场仗也让王渝想到了一件事,他定下了接下来的一次试炼。
秦王政六年,秦攻魏,取朝歌,拔濮阳,并其入东郡为郡治,公孙羽战死濮阳,丽姬荆轲奔逃齐国,隐居下来,秦令立角为卫君,徙居野王,作为秦之附庸。
盖聂卫庄出鬼谷,前往魏家庄调查,与悬翦交手。
王渝想着弟子在鬼谷这么久了,也该出去见见世面,就带着荀蓁出谷,目的地是魏家庄,出门就碰到了在朝歌的秦王政,然后就和对方一同经历了江湖险恶。
荀蓁虽然带着面纱,也没出声,但无论露在外面的手腕,还是身段气度,都让山贼意识到这一定是个美人,具体有多美不重要,只要他们能下得去嘴就不介意。
然后荀蓁就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一山更比一山高,。
江湖险恶还好解决,山贼打不过她,只能俯首帖耳,以待授首。
王渝有意锻炼她,就问她要如何做。
荀蓁出谷之前背了秦国的律法,表示按律法来吧。(她比盖聂卫庄要早知道试炼内容,因此多做了准备)
她说话的声音实在悦耳,秦王忍不住转移了些注意力,主要是他也想知道这一对师徒究竟会怎么做。
然后王渝就开始教导徒弟人间险恶,把自己经历地很多糟心事都说了,荀蓁长了见识,也受教了。
王老师满意地点头,复问她这样一来,你准备怎么做。
荀蓁觉得还是打听到尽职负责官吏然后把贼人交出去。
王渝:……
偷听的秦王听到这里笑了出声,于是出言表明他是秦国官方人员,姓尚,然后好奇地问荀蓁为什么这么做。
荀蓁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老师,见老师不做声,只老老实实道,她不会从所谓惩恶扬善中得到快乐,她对杀人也没兴趣,所以没必要,何况她也不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资格处理这些事。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一句话,她不感兴趣,不想替天行道。
比起行侠仗义,还不如变法改革呢,当商鞅就当商鞅。
嬴政听得忍不住看向少女露在外面的一双眼睛,明亮至极,璀璨夺目,如水含冰,望向旁人时总是带着疏离。
那一瞬间,他想知道说出了方才那番话的姑娘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大概是眼神有些明显,王渝打断了嬴政的注视,对荀蓁说我们走吧!
嬴政连忙追问二人的门派,王渝看了他一眼,说小门小派罢了!
嬴政不信,老者的气度,怎么看也不是普通人,小门小派养的出这样的风范吗?就是蒙骜蔡泽也远不如其多矣!
王老师想着另外两个弟子的脚力,也不再和眼前这个贵族公子纠缠,直接带着荀蓁走了。
在魏家庄,荀蓁看到了魏庸的卑劣,罗网的庞大,以及玄翦魏芊芊的过往。
荀蓁依旧没开窍,对于玄翦和魏芊芊的爱情没什么感悟,她唯一的想法就是魏庸不当人父,魏芊芊很倒霉,玄翦这么活着也不容易。
当然了,荀蓁的想法是当然大家都不容易,她还天天带着面纱,不过比起玄翦来,她还是幸运的。(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
荀蓁用一句话概括了整个事件,利益动人心,“丑人”多作怪,以及,天下真乱!(各种意义上的乱)
至于幕后推手的秦王……
荀蓁表示:秦王大概都是一个样子吧!(虽然她没见过秦王,但前辈们见过,并给他们这些后辈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同时,荀蓁也意识到信陵君魏无忌的死期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