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轻的诛心之语。
陶氏心梗,汝阳伯狐疑。
顾扶曦长睫轻颤,烛火摇曳间,在她的面容上投下了一片淡淡的阴翳
不动声色道“长姐,陛下日理万机,又岂会烦忧伯府小事。”
“暗揣陛下心意,有大不敬之嫌,怕是会给伯府招祸。”
顾荣斜睨了顾扶曦一眼,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扶曦妹妹长在市井,不知父亲也曾炙手可热人前显贵。”
“有一个词叫英雄惜英雄。”
“毕竟,帝后鹣鲽情深啊。”
顾荣语调放缓,拖长声音。
两世为人,看穿了父亲的伪善和自私。
“看来,这晚膳是吃不得了。”
顾荣施施然站起来,踱步朝外走去。
难得的好日子,自是得锦上添花。
两根白玉食箸横在光洁的地板上,落在汝阳伯和陶姨娘眼中,如鲠在喉。
汝阳伯神色变换,愤怒依旧。
但愤怒之下,又生迟疑。
那句诛心之语,宛若一颗种子落在心间,迅速生根发芽。
陶姨娘察言观色,心中暗恨。
顾荣竟长脑子了。
不着痕迹对顾扶曦使了个眼色,顾扶曦心领神会,起身,柔顺乖巧地斟了盏恰到好处的茶水,双手捧着,低眉垂首“父亲,今日是长姐于佛宁寺为大夫人祈福的日子,许是长姐思念亡母心绪不佳,这才言语之间才有所冒犯,顶撞父亲,惹父亲不快。”
“还望父亲念长姐年少失恃,原谅长姐的失态。”
茶盏举过头顶,字字句句孝顺贴心。
犹如浸染着江南烟雨的袅袅垂柳,摇曳着抚平人心中的烦躁。
汝阳伯轻叹一声,接过茶盏,幽幽道“若是顾荣有扶曦一半懂事,我就知足了。”
“是女儿尚有不足,没能让长姐敞开心扉接受女儿。”顾扶曦的声音一如既往又轻又柔,蕴着娇憨甜美。
“父亲放心,女儿以后会多多亲近长姐的。”
汝阳伯呷了口茶,目露怜惜,指尖划过顾扶曦发髻上的鹅黄色娟花,侧身道“夫人,扶曦豆蔻年华,正值青春年少,再花团锦簇也不为过。”
“明日,你便差人精心为扶曦缝制几套时下上京最为流行的衣裙,再引着扶曦去珍宝阁挑些珠钗首饰。”
“曦,晨光也。”
陶氏笑意盈盈“扶曦,还不谢过你父亲。”
“女儿谢父亲。”顾扶曦温声软语。
汝阳伯紧皱的眉头缓缓舒展。
椿萱院外。
“小姐,回望舒院吗?”
青棠提灯,照亮顾荣脚下路。
顾荣摇摇头“去竹葳院。”
竹葳院里住着她一母同胞的幼弟,顾知。
年方九岁。
母亲身染恶疾缠绵病榻那年,她十岁,小知四岁。
枯瘦如柴的母亲咳着血,紧紧握着她的手,喘息着一遍遍嘱咐她和小知好好长大。
她清楚的感知着母亲的手一点点变的冰凉、僵硬,最后颓然落于床榻。
留给她的唯有手背上青色的指印。
小知趴在床沿声声唤着母亲,哭到昏厥。
父亲不知去向,数日未归。
是她安排府中下人报丧,挂白。
为她和小知撑伞遮风挡雨的母亲去了。
那一刻,她便知道,她得自己撑起那把风雨飘摇的伞。
可她终归还是没能如母亲意愿,好好长大。
她身中算计,又急于摆脱继母,亲手饲养了裴叙卿这头饿虎。
小知死时,不及舞象之年。
竹葳院一年到头弥漫着浓浓的药味。
如同被又厚又重的阴霾死死的笼罩着,熏人的春日花香,凛冽的冬日寒风都不能驱散。
顾荣踩在青石小路上,一阵又一阵的剧烈咳嗽声不断飘入耳中,似刀子剜心。
她被裴叙卿和乐安县主关在暗牢后,小知在汝阳伯府的日子该多难熬多痛苦。
“小知。”顾荣立在风雨廊下,散去夜风的凉意,敛起心中的自责悲戚,轻拍面颊,挤出一抹笑容,推门而入。
明明已经是垂丝海棠开的正旺的时节,小知身上还裹着厚实的狐皮大氅,房间角落的炭盆蹿着猩红的火苗噼啪作响。
一进门,热浪扑面而来。
“阿姐。”一见顾荣,顾知的眼睛亮了起来。
话说的太急,咳嗽又起。
苍白的脸色憋的青紫。
顾荣快步上前,手掌伸入大氅,轻抚顾知的后背顺气。
狐皮大氅很暖和,须臾,顾荣的掌心透着密密麻麻的汗。
可,顾知却好似难以从大氅上汲取到暖意一般,体温低的吓人。
很瘦很瘦。
衣袍穿在身,晃晃荡荡。
“阿姐,没事了。”顾知眸子亮晶晶的。
顾荣屈膝,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顾知。
她的弟弟。
相依为命的弟弟。
饱受病痛折磨,眼窝凹陷,眼下青黑,双颊皮包骨。
不好看。
但顾荣怎么看都看不够。
眼泪不受控制,一滴一滴落下。
不该哭啊。
她该笑的。
她与小知,阔别生死,得以重逢。
这是可遇不可求的造化和奇遇。
“阿姐。”顾知笨口拙舌,不知所措。
慌乱的伸手想拭去顾荣面颊上的泪水。
狐皮大氅的袖口被泪水沾湿,一坨一坨的。
“是不是父亲和陶姨娘责罚阿姐了?”
顾知急的呼吸急促,唇色又白了几分。
顾荣止住哭,叉腰冷哼“阿姐厉害的很,谁敢责罚阿姐。”
只是,哽咽的声音委实没有丝毫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