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不凡看到蜀锦上标注的地图,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心想,既然是左慈先生遗留,一定有他的道理;
说不定是个藏宝图呢,那样的话,自己不就发财了吗?
也可能藏着不为后人所知的惊天大秘密,反正自己既然作为左慈先生的传人,珍藏下来就好!
于是将半截地图轻轻折叠好,放在贴身内衣口袋里,再看木盒底下,却是有一封信;
华不凡带着毕恭毕敬的心情打开这封信,心道,难道这封信是左慈先生留下来的不成?
果不其然,真的是左慈先生的遗愿;
“等有缘人打开这封信的时候,相信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千八百年……”
华不凡心中惊异;
难道左慈先生竟然算出了自己身后一千八百年的事情?
一千八百年之后,才能打开这封信?
真乃是神人也!
华不凡接着往下看去;
“一千八百多年的时光悄然而逝,斗转星移、星辰变换,华国朝代更替、后世英雄辈出,这封信也必将是在华国大地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大之际,有缘之人方能见到!”
“既然是有缘之人,希望能承继愚的遗愿,为天下苍生免遭生灵涂炭,为国家绵尽微薄之力!”
这封信果然记载了左慈先生的遗愿,但是不知道左慈先生为什么说“免遭生灵涂炭”之类的话来;
难道说,左慈先生预测到了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吗?
“愚断言,曹操孟德后人,一千八百年之后,必将再次在华夏大地兴风作浪、作恶多端、甚至阴谋分裂国家……”
华不凡看着蜀锦上左慈先生的亲笔字迹,惊得眼珠子都掉下来了;
左慈先生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第一的奇人也!
不但能算出,一千八百年之后,国家强大、太平盛世,有人能打开这封信,更更算到,曹操后人在一千八百年之后,会再次在华夏大地兴风作浪!
华不凡不禁对左慈先生钦佩得五体投地;
又想到了曹丞相的九合诸侯联盟,已经开始采取了行动,目标直指江北市……
信中接着写道,“愚希望有缘之人,学得愚之本领,手持轩辕宝剑,为天下苍生计,务必揭开这个惊天阴谋、为国效劳!”
华不凡心中暗道;
左慈先生,您就放心吧!
我华不凡一定继承您的遗愿,铲除九合诸侯联盟,还这个太平世界一个朗朗乾坤!
华不凡接着看去;
“愚平生最为后悔的一件事,便是收司马懿为徒,以泄曹操不肯做我徒弟的私愤……”
咦?左慈先生为什么这么说?
三国时期,曹操确实是不愿意放弃位极人臣的丞相之位,而去做左慈先生的徒弟;
就因为此,左慈先生对曹操心生不满,转过头来收司马懿为徒,司马懿正是靠从左慈先生那里学来的本事,助司马家族夺取了曹魏政权,并先后灭掉蜀、吴两国,一统天下成立晋朝!
但是左慈先生为什么对收司马懿为徒的事情,那么后悔呢?
华不凡心中甚为不解,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去;
“愚万万没想到司马家族乃是华国最为残暴、贪婪的家族!亦是愚生平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想起来便追悔莫及!”
“司马懿一家三代人,凭着愚传给他们的排兵布阵和治国方略,以智谋和军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最终篡夺了曹魏的政权,建立了晋朝,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愚本想,曹孟德不愿意做我的徒弟,愚便让曹孟德失去江山;
同时,让司马家族夺取天下的目的,是为了休养生息、造福百姓,同时建立强大的军队巩固边疆、护佑我华夏大汉百姓之安危……”
“然而,司马家族在夺取权力的过程中,不惜杀害忠臣良将,废黜正统皇帝,消灭对手国家,欺压百姓民众!”
华不凡看到这里,心中也瞬时想到,司马家族正是华国历史上最为阴险、狠辣的家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正是《史记》对司马家族的评价!
原来左慈先生最为后悔的是这件事;
左慈先生留下来的信中继续写道;
“这天下之势,既能载舟、也能覆舟!司马家族的众叛亲离,引起了天下人的愤怒和反抗,我们华夏民族由此遇到了八王之乱的动荡时期,黎民百姓遭殃、流离失所、穷苦不堪……”
“但是最为可怕的是,因为五胡乱华的外患,差点让中华民族陷入了民族灭绝的危急之中!”
左慈先生说得没错,正是因为司马家族的众叛亲离、天下动荡,引发了八王之乱,华国连年战乱,边疆也疏于防范,正是因为如此,北方蛮夷族类才趁虚而入……
“而这一切全都是因为司马家族的残暴和对百姓的欺压,而愚传授给司马懿的正义和仁爱,却忘得干干净净!”
“司马家族夺得政权之后更没有将愚传给他们的治国方略,用于休养生息、发展民生,而是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也没有将愚传给他们的排兵布阵、训练军队,用于抵御外来侵略,而是用于镇压天下黎民百姓!”
“愚看到这一切,悔之晚矣!恨不得时光倒退,将华夏这江山传给品德高尚之人……”
原来是这样,司马懿从左慈先生这里学会了行军布阵的治军方略和治国谋略,但是却没有学会“正义和仁爱!”
由此,遭到了天下百姓的反抗,身败名裂,由此引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甚至导致了中华民族的危急存亡;
华不凡想起了那段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危难的时期,也就是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
因为蛮夷的入侵,华夏汉族正处在灭亡的边缘,数百万汉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女性被胡人奸淫,男性被视为食物。在史料中,有一个特殊称呼专属于汉族人,那就是“两脚羊”。当时北方的汉族几乎濒临灭绝,南方也只存留百余万人,这是华夏几千年历史中最为危急的时刻!
华不凡甚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