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月(100)
印辰的婚礼,宴席虽不是顶好的,但是来的客人的却都是贵客。
对着一对能从中战场上九死一生爬回来的新人,大家都不吝送上祝福。
林家的人也来了,就连林大嫂的娘家,也一并过来了。
云师傅和云帆,连同研究所里的领导同事,就来了不少。
大家这么给面子。林雨桐给回礼也毫不含糊。
忙忙叨叨的一整天,直到晚上,人才慢慢的散了。可这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不都得自家收拾吗?
印昆只催着人都回去,“这边我都安排好了,真不用管。”
事先他就雇好了三个妇女,洗洗涮涮,将这些都清理干净,一人三十块钱。有的是人抢着干。
回到家里,洗漱后上床,林雨桐才想起问四爷,“咱们所里谁给了什么礼,都记下了?”
四爷点点头,“都记下了。等人家家里有事的时候,要还回去的。二哥那边请的人挺机灵的,账本子都是分开记得。明儿拿过来就行。”
林雨桐这才放心,就怕忘了谁家,那就真失礼了。
其实胡家的后妈和弟弟不怎么满意今天的酒席,觉得不够档次,那表情谁都看的出来。这是今天唯一有瑕疵的地方。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印辰突然道:“爸,我们想领养个孩子。”
老爷子的筷子微微顿了一下,“嗯。怎么想的?说说。”
印辰安抚的看了一眼胡枫,低声道:“是一个牺牲了的战友的孩子。这几年我们一直寄钱过去,后来,打听情况,这个孩子的情况很糟糕。他爸爸是我的搭档,牺牲了。孩子的妈妈改嫁了,没带走孩子。这两年,孩子一直跟奶奶生活。上个月,孩子的奶奶也去世了。就剩下一个八岁的孩子。三姑六亲的,都没人愿意养,这才给我来信。我想趁着年前这几天的时间,将孩子给领回来。”
老爷子点点头,“那就领回来吧。烈士遗孤,应该的。不过还是找到孩子妈妈,正式的过一份手续才好。”
印辰应了一声。
两人之间没有孩子,时间久了,日子过得也会枯燥。有个孩子,就是生活的调节剂了。
“男孩女孩?”印薇问道,“我也好给孩子准备衣服被褥,还有房间。”
“男孩。”印辰的语气带着笑意,“是个很懂事的孩子,这两年,都是他小小年纪伺候眼睛不好的奶奶。”
老爷子就点点头,“那就去接吧。早一天接回来,也能少受一点罪。”
林雨桐接话道:“衣服大姐不用管,我这边有。”
“又是找雨亭拿吧。”印薇不好意思的道,“连我们家的晓晓的衣服,雨亭都包了。”她扭头问晓晓,“给你送新衣服的谁?”
“是小舅舅。”晓晓道。
屋里的人都笑。显然这称呼是跟着雨生学的。也没人纠正她,她就这么一直管林雨亭叫舅舅。
胡枫有些拘谨,有些不安,新婚第二天,□□进门,放在谁家都是事端。
四爷笑着跟印辰道:“领养回来,当亲儿子养着,挺好的。云师傅你们也见了,那些年,我也得亏了云师傅教养。以前,我和桐桐还想着□□,但是我们家一下子就生了三个。这事就一直在心里搁着。只要孩子心性好,家里哪里就养不起一个孩子?”
“生恩不及养恩大。”印昆也表态,“有个孩子在身边,就算大哥忙起来,大嫂也不至于寂寞。孩子嘛,养着养着,就养熟了。”
世上哪里那么多的白羊狼呢?
要真是性子不好,有性子不好的处置办法。自家的孩子这么多,真要不好,也不会叫他翻了天了。
都表了态,胡枫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两人当天就买了票,年三十才返回来。
家里的年夜饭都做好了,两人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进来。
孩子穿着一身旧棉衣,黑色的家染的土布做的。上面有好几个补丁。棉鞋也是一样。脸上,耳朵上都是冻疮,只怕手上也是吧。
这孩子瘦得很,显得眼睛特别的大。
见大厅里这么多人,孩子顿时有些手足无措。
“是江淮吧。”老爷子道:“到家了,就别愣着了,赶紧上去洗澡换衣服,不过年了?”
印辰和胡枫笑着应了,带着江淮上了楼。林雨桐拿着冻疮的药膏给雨生,“给你大伯娘送去。”
等上面那一家三口下来,年夜饭已经摆好了,今年有春节晚会,大彩电开着,吃着饺子,别提多惬意了。
“哎呦,那是谁啊,那红衬衫真好看。”印薇端着鱼从厨房里出来。就指着电视里的主持人liuxiaoqg喊道。
林雨桐扭脸一瞧,其实红衬衫真的只是平常,但在这种时候,红的衬衫配着一条黑色的裙子,确实挺亮眼的。关键是这衣服好看,穿着也像是正经人能穿的衣服。
毕竟,很多元素很流行,但就是不被主流所认可。
她还没说话,雨生就先喊,“妈妈,给我做一件。”
“我也要。”晓晓跟着举手。
林雨桐又看了两眼,“行,过完年给你们做。”
男人们坐在一起喝酒说话,偶尔停下来看看电视,几个女人凑在一起,更多的是盯着电视看,看人家是怎么穿衣打扮的。
“小枫也该准备几身便装,总不能老穿着军装吧。”印薇就撺掇胡枫,“不趁着年轻好好打扮,老了哪里还能打扮的出什么模样来。”
“准备了也没机会穿。”胡枫摇摇头,“横不能在家里的时候加班加点的穿吧。”
林雨桐还没说话,一扭头,见江淮夹了鱼肉,一点一点的挑出鱼刺,然后才将鱼肉放到晓晓的碗里。
这孩子真细致。
跟他一比,自己那三个已经拿着鞭炮在分,等着一会子出去放炮仗呢。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真是叫人瞧着心酸。
吃完饭,也是这孩子悄没声息的帮着收拾桌子,收拾碗筷。
更是抢着要洗碗。
“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