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一代文豪林黛玉> 53.文贼(九)【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3.文贼(九)【修】(1 / 2)

这几天,林黛玉叔侄都在冷战。

前几天, 与渡儿重逢,黛玉欣喜异常, 却也受到了惊吓:

渡儿的胳膊上、身上、乃至于耳朵旁,都有狰狞的伤痕。

那是刀剑伤。

没几天,林家叔侄就发生了冷战, 不说话, 已经持续了四五天了。

黎青青问黛玉, 她只叹道:“说, 有什么好说!”

黎青青很纳闷, 只得从渡儿入手,试探道:“林姐姐, 我都好奇的很,你们交情不浅, 怎地不问她一个女儿家, 伤怎么来的?”

这些天, 林黛玉竟然一句也没提及过渡儿的伤。

只听渡儿说, 她是来南方探望黛玉的。

黛玉道:“我何须问?不管她怎么样, 难道她便不是我朋友了?别人有好奇, 我没有,她不说,我不问。我只望她安然活着就好。”

可是私下,又见她流了几天的泪。

渡儿也很奇怪。她一句没有提自己的遭际,只缠着黛玉,看她新写的《李香兰》,并好奇地跟着黎青青并黛玉,在当地看“稀奇的南方景”。陪黛玉看前段时间公演的那些出戏。

不过,没几天,一件事打破了这个冷战。

林若山拿了一叠寻南小报给黛玉,上面这一期的版面,连篇累牍是攻击“潇湘君子”。

黛玉冷着脸不看:“骂我一声文贼的,还少了?”

林若山摸摸鼻子:“好侄女儿,难为你看一眼罢!”

林黛玉这才气消了点,拿过一看,方才的火气以另一种形式涨起来了,不由她蹙眉冷笑:

“什么蠢东西!”

五月,南方的天气日益热起来了,一个举子等在家门口,不时地拿袖子拭汗。

“举人老爷,您的小报到了!”身形瘦小,背上背着个大竹篓的小矮子蹿了过来,汗流浃背地举起一张宽大的纸。

举子眼前一亮,劈手夺了过来,也不管那纸上有被汗浸出来的两个手掌印,只一目十行地扫视版面。

“找到了!”看到某个人的署名,他激动得差点不顾读书人的体面蹦起来,把小报一卷,几乎脚不着地往府里冲。

“哎?举人老爷?举人老爷!小的报钱还没给呢!”

砰,小贩头上被丢了一锭银子,喜得他一边屁颠颠直喊“老爷善人”,一边又急匆匆地赶往下一家送小报。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潇湘贼好不要脸!”

书斋里许多人早就等着了,看到这一句,一个火爆脾气啪地把镇纸一摔,骂道:“狂徒!”

“狂生学贼!果然是变法一派的!”

“后生可畏啊,不错。”一处闲雅的院子里,中年人看了一遍文章,颇为欣赏地点了点头。

他旁边一个青年也探头看了,笑道:“老师 ,此人看来是同道中人啊。不知系何方高徒?”

中年人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随后摇摇头:“庆之,你啊,读书读得傻了。怎么,都不看些闲书话本,不出门交游,不看戏的吗?”

青年人对道:“学生愚笨,学无余力,所以,并不曾理会这些。”

中年人摆摆手:“你哪里是学无余力?你呀,真不知道哪里染上的这副死读书还看不起天下英雄的鬼样子。”

“学生惭愧――”

“好了好了。这篇文章的作者,真名不知系何人,假作名号,唤作:潇湘君子。”

“潇湘君子?”青年露出一个带着思索的表情:“学生似乎在哪里听过。似乎是个写小说话本的。”

“你要是连他都没有听过啊。说明你真成了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东西,可别再做我的学生了。潇湘君子,是个奇人。《歌仙》、《烈女祠》、《杨柳树》等,均出自此人之手。”

青年人一怔,果然有点印象了。

中年人捋了捋长须:“从前潇湘君子,只是任人评说,从不现身。这次居然自己出面撰写了文章,怪不得现在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一场论战。”

“什么论战?”

中年人这告诉他,原来自潇湘君子此人横空出世之后,就掀起了一股风潮。

由于他的《杨柳树》、《烈女祠》、《歌仙》等,他被正统所不容。

小说本为贱业,此人所写,更往往大逆不道,所以被高官显贵,大夫君子,怒批为文贼之流。

只是此前潇湘君子从不曾回应这些诋毁半句。

只埋头写他的“低贱小说”。

“那这次怎么又论战了?”

“老夫想,概因虽然正统的那些满口圣人夫子的老贼,贬他为文贼,视小说为末流,不过到底没有欺到他本行来,他便也不屑得理会……这一次,却是同行相轻,专从他的得意之处开始攻击,他如果再不回应,那就是平白地叫人泼脏水了。”

“他既然耗费那么多心力写出这些好文章,那这些文章,不论怎么被说是下贱,都是他的心血罢。狗叫多了也是烦的,何况还是癞皮狗。”

“你看,他之前在寻南小报上回信之前,还格外登载了一句:‘许人尤之,众稚且狂’。说的是什么?就是指那些攻击他的人,自己写不出好文章,只知一味胆小地循规守旧,一旦有人想动用点新东西,试试写好文章,他们就就群起而攻之,幼稚又狂妄愚蠢。”

说罢,两人又去看“许人尤之,众稚且狂”下面的正式回信,正式回信开头是一个故事,叫做:《齐人学古》

黛玉把上一版的寻南小报翻给渡儿,笑着指给她看,渡儿一看,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咬牙怪叫:“这些东西,什么狗屁倒灶的玩意儿!”

只看那小报上有几个专门也是做小说的人,将林黛玉的《杨柳树》、《歌仙》等,尤其捉住《歌仙》,一改,改做了狗屁倒灶的小说:用了诘屈謷牙的语言,说是晋代的语言,重写了歌仙,写成寻仙问道之作,还穿凿附会,一本正经考据说刘三姐是魏晋成仙之人,须用魏晋之文,这才是正经之作。

再看下面,明晃晃写着“好文章须学古人”。

一字一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