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皇亲国戚有穷有富,有老有少,也有老实无奈的,但没有一个不爱钱。
信王想拖,别人哪会错过这种名正言顺捞钱的好机会?
皇族不在乎士绅的赞美,王爷的位置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银子才是最实惠的名声。
在皇族的软硬兼施下,信王最终还是走进了酒楼,继续宴席,讨论征银的具体细节。
这一刻,信王突然醒悟,从头到尾,朱由校设了一个局,一边是皇亲,一边是士绅,无论怎么选,都很难两边都不得罪。
夹在中间,两边都不讨好。
而在孔家内部,也正在热烈讨论朱由校的话……
-曲阜,孔府。
当代孔家的头面人物孔家主正坐在厅堂中央,面容平静。
他一边听着曲阜县令的汇报,一边随意敷衍了几句,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位低微如仆、惊慌失措的县令打发走了。
这一幕里,县令在孔家主眼里,不值一提。
毕竟,在这片圣人后代的地盘上,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不过是尘埃中的一粒罢了。
等到曲阜县令那弯曲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孔家主缓缓开口问道:
“听说皇上已经启程南下,各位家族的老前辈,你们怎么看?”
在过去,就算天启皇帝亲自来到曲阜,孔家主也只会淡淡地看待这件事。
毕竟,孔府是圣人的家门,孔子的名声足以让整个明朝都颤抖,没人敢小觑或者轻易动摇,孔家主心里一直是这样坚定认为的。
但是时过境迁,当天启皇帝收揽了大权在握的魏忠贤,还毫不留情地处死了几位老臣。
甚至在朝拜宫室时,对圣人的牌位熟视无睹,孔家主内心的那份自信,就慢慢发生了变化。
就连之前天启皇帝对孔家外族如此欺凌,这般做法,实属不合乎常理!
京城之中,政治斗争残酷,连尊贵的成国公都不能幸免,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这不得不这让孔家主内心难以平静,孔府的安稳,真的坚不可摧吗?
更让他疑惑的是,明朝似乎在放弃过去对蒙古贵族的怀柔策略,那么,对于儒家学问的未来,又会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毕竟,近来天启皇帝的一系列举动,都在表明削弱文臣势力、提升武将地位的意图。
孔家主的担忧并没有在其他家族长辈心中引起太大的反响,多年的富贵生活,早已让他们习惯了事事顺心的优越感。
那些年老的家族长辈,身体日渐衰弱,只顾享受自己的安逸,除非事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否则外面的风雨变幻,他们一概不关心。
第二位家族长辈平时待人和蔼,处事圆滑,想要让他明确表达意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第三位家族长辈则直截了当地说:“皇上南巡,就由他去吧,我们孔家上书夸奖他几句,称赞他的孝心就够了。”
孔家主轻轻责备道:“长辈说话要慎重!皇上怎么能被轻视呢?”
第三位长辈哼了一声,心中不悦。
当年孔家主继承爵位,自己也有出力,如今却受到这样的压制,觉得十分不公平。
第五位家族长辈关切地问:“皇上南下去祭拜陵墓,有没有召见爵爷您一同前往?”
孔家主摇了摇头,眼神深沉。
第五位长辈叹了口气:“吩咐运河沿线的家族年轻人们最近行事要低调,别惹事生非。”
第三位长辈却不以为然:“五哥太过谨慎了,咱们孔府的儿郎,谁敢欺负?”
“官员仗着圣人的名义胡作非为,已经触怒了皇上,还是尽量避免麻烦为好。”
第五位长辈忧虑地说,他只求远离纷争,平安度日。
对于那些借着孔子的名义做坏事的官员学者,孔家人只能无奈地旁观,进退维谷。
最后,孔家主下达命令:“严格要求运河边上的家族子弟们言行谨慎,不要惹是生非。”
即便有家族长辈心中不满,但在爵爷的威严之下,也不敢公开反抗。
商议结束后,第二位长辈满脸堆笑:“如果爵爷没有其他吩咐,我就先告辞了,家里熬的药正等着呢。”
第四位家族长辈突然插话,笑容里意味深长:“恐怕是新娶的那位让你更加放心不下吧。”
大长辈听到这话,脸上带着几分玩笑的神色:“老四啊,你胸无大志,只知道风花雪月,哪像我,只关心银钱。”
“上一季度的份银,什么时候发?”
“我这把老骨头,全指着那点钱养老呢。”
对于大长辈这样直白地索要银两,如果换做别人,孔家主一定会让他明白挑战孔府权威的严重后果。
但对于这位年岁高、德望重的长辈,即便孔家主心中不满,也只能忍耐,生怕一时冲动,落下个不尊敬长辈的坏名声。
孔家主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眉毛间隐约流露出一丝不易发现的忧虑:
“最近家里的银钱流通确实不太顺畅,需要些时间才能恢复流通。”
这话一出口,不光是大族老,连其他几位长辈的心里都猛地一紧,他们担心这番话背后的意思是不是想要放弃?
就连平时总是和颜悦色的二族老,这时也不再露出习惯的笑容,说话的语气里带着几分焦急:
“银子怎么会不够用?家里这么多人等着吃饭,处处都要花钱啊。”
孔家主心里暗暗好笑,哪个大家族不为银钱周转发愁,但表面上还得保持镇定:
“连续不断的战争,大家都清楚。那些山西商人遭遇了巨变,根基都被拔除了,咱们自己当然也逃不了这影响,更别说那赚钱的路子因为战争断了,以前的暴利现在就没了。”
提到山西商人的不幸,孔家主心里其实是感到可惜的,那可是一条财源滚滚的路啊。
三族老接着问:“不是还有山东登莱那边的海运可以走吗?”
孔家主轻轻叹了口气:“三族老有所不知,海运比陆路更危险,风浪无常,更不用说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