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劾太后以及其麾下那些人的罪状?”
鄢景卿抿了下嘴唇看着杨国富无奈摇头:“实在是今日的事情,心有余悸啊。这怎么也想不到,陛下说伸爪子就伸出来了,而且那样子你又不是没看到,跟先帝一模一样啊。”
杨国富也是理解鄢景卿,不过看了眼外边天色后站起身,看向其中一人:“那些御史们,已经去了吧。”
被问官员当即点头:“老爷子吩咐下来后,我立马让那些人写了折子去宫门外边候着了。”
杨国富看了眼众人:“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也走。”
众人齐齐点头,纷纷站起身就朝着外边走去了。
出了院子后,更是上了一辆辆马车。
其中杨国富坐在马车上,手上拿着折子,想到自己老爹派来的人所说的,将太后所有罪名全部写成折子,今天亲自去面见陛下上书,便是涉及到了自己利益的事情,该扔的全扔了。
这么想着,杨国富叹了口气,他们跟太后倒是没太多的直接联系,也就一个生意上因为一些地方被太后的人把控,为了省下过路税务,所以才分一些给太后罢了。
但是
这无疑是让他们把这条生意交出去啊!
所以杨国富心疼,很心疼!
但是一想到今日祭坛那里,天子的样子,杨国富依旧惊魂不定。
正如刚刚鄢景卿所说的,犹如先帝一样。
但是杨国富想不明白的是
自己老爹为什么让传话的人说了,将与李霓裳有联系的所有官员,哪怕是小小知县也要挖出来,人数越多越好。
哪怕是将蜀王还有八王爷这两边的人挖出来,也无所谓,只要人多。
虽然他照做了,但实在有些想不明白。
不过蜀王的人他倒是没写,因为有用。
但是八王爷的人,他可没少写。
……
审讯今日太后党官员的公堂,设立在了刑部最宽广的外庭所在。
规格以及规模,可以说是查阅整个刑部卷宗都是少有的。
太傅杨善长,中书令苏子沐,大理寺卿独孤如愿,刑部尚书陆卿栩,还有未到场的太师苏文清。
可谓是当朝三品以上官员中,涉及朝政与查案的官员都在这儿了。
而在两侧,大理寺以及刑部的从五品以上官员全部坐着旁听。
拢共数十名官员,全部坐在院子里,让平日里宽敞的院子,一下子显得有些拥挤起来。
堂下嫌犯众多,但是当下所审讯官员,却也是昔日追随太后的四品以上的十数人之多。
公堂之上,刑部尚书陆卿栩虽然是女子,但是为人刚正不阿,不苟言笑,当下更是一脸铁青,严肃非常,伸出右手重重拍了一下惊堂木。
‘砰!!!’
一声浩然正气响声在整个公堂回响,公堂之内一下子肃静了起来,细微之声也听得清清楚楚。
“汝等所为,大逆不道!多亏圣上谋划周全,若是圣上有个三长两短,我大夏数百年基业,岂不就毁在汝等乱臣贼子手上!汝等食君禄,却做乱朝纲之事!泼天大胆!今日事情败露还不坦言!”
“下官冤枉!”
“我等冤枉啊!”
“陆大人,下官往日里虽然听从太听那李霓裳吩咐,但是却不知道她要做此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啊,冤枉啊!”
……
下边罪臣们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
陆卿栩怒色更重,尤其看着那喊得最大声的王懋卿,当即就骂道:“冤枉?你们还有脸喊冤枉!太后要运那制作火药所需材料,先不说是祭坛那里,便是贡院之内,就绝对有你们这些腌臜逆贼掺和其中,现在你们喊冤枉?!左右骁卫无诏入京,那般大的动静若非没有你们这些人从中作梗,如何不被他人所知道!!本官从不遵循那刑不上士大夫的,今日你等所犯之罪乃是乱我大夏之根本的泼天大罪!这些圣人言,管不到这里!而且汝等逆贼,有何脸面再自称是我大夏之士大夫!”
说罢,陆卿栩喊道:“来人!上刑拘!”
闻言,刑部的差役们当即抱拳,而后转身将那杀威棒等各种刑拘拿了上来。
下边这些官员们自然是知道这些东西的厉害,毕竟以前没少给别人上,却是没想到今日这些东西要往自己等人身上招架了。
当即一个个叫冤的声音更大声。
其中王懋卿更是扯着脖子喊道:“陆大人,我真的不知道啊,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我被那朱晃不对,不对,是我自己不小心摔倒后就在家里修养了,今日我连去那祭坛去都没去啊。”
“放肆!!”独孤如愿一直是夏凤翔的人,当下听到王懋卿提起朱晃名字,马上怒斥道:“今日所问皆是追随太后之人,你王懋卿素日里以太后为所谓的靠山自居,今日一句在家休养,就喊了冤枉?!!来人,掌嘴!!”
大理寺少卿听到,当即走上前。
大理寺少卿是有些功夫在身上的,来到王懋卿身前,当即就开始掌嘴,力量之大,才打了几下,就已经让王懋卿的胖脸更胖了一大圈,甚至都开始出现血迹了。
不过就在这时候
堂外传来苏文清的声音:“还真是热闹啊。打从外边就听到冤枉两个字儿了。”
看到苏文清的大理寺,刑部官员纷纷站起身行礼。
而当苏文清彻底走过来后,所有人,便是太傅他们也是站起身。
苏文清身上穿着朝服,瞥了眼被打的跟猪头一样的王懋卿笑了一下后说道:“哎呦,这早早说多好呀。都打的没个人样了。”
而后,看了眼坐在主审官位置上的独孤如愿还有陆卿栩笑着说道:“没让太傅审讯,可就是你俩的错误喽。太傅可比你我都了解这些人做过什么。”
杨善长笑了一下后说道:“文清说笑了,陛下让我监审。”
苏文清笑了一下后,转身说道:“陛下口谕。”
闻言这话,在场所有人纷纷走到苏文清身前作揖躬身。
苏文清朗声说道:“太后之事牵扯众多,故而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