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冀国公府。
如今的冀国公夫人正是魏修的母亲秋氏婉娘。老国公和国公夫人身体都不太好,自从魏旭成了冀国公,两个人也极少出现在大众面前,习惯去京郊温泉待着,平日里最多问问魏修的亲事,其他一概不管。
头上没有婆母,秋氏自然觉得舒服,只是年节将至,到底有些疲惫。身在富贵人家,秋氏不会为柴米油盐烦恼,可却总有不顺心的事情。
今年汴京发生了不少事情,尤其是宫中诸事,秋氏只觉危险。
官家重病,太子和裕王带兵闯入内宫…这样的事情若只是一个人干,必定是杀头大罪。可偏偏官家膝下就这两个儿子,都做了这样的事情。
自然有罚,偏偏唯有裕王被罚得格外重些。
冀国公府不站队,可魏修是太子属官,他们也不自觉有了些倾向。按理来说,官家重视太子,惩戒裕王,他们本该开心,可秋氏却有些不安。
同样都是儿子,做了同样的错事,为何赏罚不一?
贵妃重病,裕王纯孝,跪行至宫中请求侍疾,官家虽然解了他的禁足,可裕王今年也不曾有什么动作,和从前相比,再无半分嚣张姿态。
倒是太子,竟说得上否极泰来。
东宫传来美人怀孕之事,孩子还没降生,官家已挑选好了皇太孙的名字。
是的,刘美人还未生子,就已经知道腹中孩子是男是女。
腊八之时,秋氏曾去往端本宫,看到了那位刘美人,一见便觉骇人。
汴京女子并不以瘦为美,太子更是喜欢丰腴女子,杨宝仪便是这般,雍容似牡丹,独得宠爱。
刘美人却不是这般,她瘦弱似柳,腰肢纤细,怯懦非常……这是东宫传来喜讯时,秋氏第一次见到的模样。
半年过去,刘美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是她变得很美,而是她变得很胖。
有孕女子都会变怕,毕竟是双身子,可秋氏年龄不小,她还从未见过像刘美人这样胖的孕妇人。
秋家颇有底蕴,秋氏嫁到魏家,一开始并未有孕,倒也读了一些妇科医术,她记得清楚,孕中胎儿不宜过大,不然受累的定是母亲。
秋氏当时将信将疑,如今见了刘美人她又想到了那句话。
席上言笑晏晏,刘美人面若银盘,眉眼间满是骄矜,看得出来这些日子十分顺心,秋氏看着她身上绣着凤凰,一点也不觉得惊讶。
所有人都知道太子身体不好,刘美人肚子里的孩子怕是唯一一个。
还没等秋氏回过神,官家过来赏粥,还为没出生的孩子赐了名字,席上众人自然恭贺,刘美人得意非常,夺去了曾经属于杨宝仪的风光。
杨宝仪也看到了刘美人身上图案,她看着身旁太子,只看到喜悦,再无其他。
没有太子准许,刘美人敢穿这样的衣服吗?杨宝仪的手不知何时紧握成拳,怎么也无法咽下这口气。
可她也不知道冲谁撒气。
冲刘美人吗?杨宝仪看着不远处几乎胖成两个人的刘美人。
一开始刘美人身子弱,几次见红,哭得厉害,还是杨宝仪在旁安慰,后来缓过劲,又有官家赐下的妇科圣手,这才日日见好,每日不停吃东西,吃到吐也要吃。
太医说多吃东西才对腹中胎儿好,因为这句话,刘美人从没有停下来过,端本宫中厨房也从没有熄火,一应俱全。
刘美人自己愿意吗?杨宝仪不知道,可她知道如果刘美人不吃,她身旁跟着的那些宫人就会扒开她的嘴,生生给她灌进去。
和皇孙比起来,他的生身母亲并不重要。
冲太子吗?咳嗽声传来,杨宝仪还没想完事情,已经伸出手将太子扶了起来,安抚着众人道:“我陪着就好,诸位安心。”
太子自小吃药,早已习惯苦味,也习惯被杨宝仪伺候,用了药很快混混睡去,杨宝仪屏退宫人,独自守在床前。
偌大国家的储君,多么尊贵的身份,可惜是个病秧子。这些年来因为太子被赐死的太医不知有多少,可太子的身子从没有好过半分。
他好不了。
杨宝仪又觉悲哀,太子对她不错,称得上独宠,她也真心喜欢太子。可那些喜欢太过浅薄,撑不住太久的时光。
如果她有个孩子或许还能……可是,有孩子的不是她。
算来算去,杨宝仪发现最后怨得只有自己。
怨自己承宠多年,肚子却没有半点动静,怨自己没有福气,怨……杨宝仪的泪不知不觉又流下,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太子用药昏睡,她不能惊扰,起身或者流泪都是打扰,她只能坐在太子不远处,看着床上气息微弱的太子流泪。
杨宝仪的不对劲遮掩得很好,只是瞒不过有过类似经历的人,秋氏便是其中一个。
嫁到冀国公府,秋氏也担着开枝散叶的责任,可她也不是一入门就怀了魏修,纵然魏旭为人正直,对她很是尊重,可秋氏同样独宠无孕,这其中的酸楚不会比杨宝仪少半分。
魏修对于秋氏而言不仅仅是儿子,更是救赎。
可惜杨宝仪没有她的运气。
秋氏暗自摇头,又将送往端本宫的礼中加了些平江府送来的缎子。
如今捧刘美人的不少,倒也不缺冀国公一个。倒是杨宝仪,虽然管着端本宫,却始终是个良娣,太子妃另有其人。
这对杨宝仪不公平,可谁让她没有孩子呢。京中已有不少人听闻太子有心废掉太子妃,想要刘美人为太子妃。
空穴不来风,纵然刘美人身份低微又如何,将来的尊荣定然少不了。
这些日子赴宴,杨宝仪大方和善,秋氏对她其实观感不错,只是觉得她运气不好,宴上刘美人张扬,身上东西也比杨宝仪好了不少。
秋氏作为妇道人家,自然不能劝谏太子,何况刘美人和杨良娣都是妾,哪里能说什么独宠不当。
不过她也能进些新意。
秋氏吩咐着丫鬟道:“宣明前些日子不是送了些料子?把它也加进去。”不同于汴京花样,平江府送来的料子花样繁多,其中有些一看便是外邦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