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只是私事而已
看到贾瑜居然敢当着贾母的面指着贾赦的鼻子破口大骂,所有人都看呆了。
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来,眼前这家伙是什么人?
那是敢当着贾母的面当场杀人的主,更别说只是骂人了。
“你……你你……”
贾赦面色涨得赤红,一时间居然说不出话来,此时的他只感觉面前的贾瑜就如同一只猛虎,随时都会扑过来将他撕碎。
其实别说他了,就连贾母一时间也都被吓着了。
“你什么你!”
贾瑜站了起来,朝昌平帝躬身行了一礼,后退了几步后这才转身出了御书房。
贾瑜也懒得管旁人怎么想,反正自己该说的都说了,他们要是听不进去自己也没法子,毕竟良言难劝该死鬼,有人执意作死他能什么法子?
他转身看向了贾母,微微一躬身,“老太太……瑜还是那句话。
看到来人,贾瑜赶紧停下了脚步,躬身道:“臣贾瑜见过皇后娘娘!”
看着一身麒麟袍的贾瑜站在荣庆堂中央,一脸威严,如同训孙子般训斥贾赦,贾母眼神都变得有些恍惚起来,仿佛看到了当初自己刚嫁入贾家时,恭敬的站在自家婆婆旁边一旁听着老国公训话时的场景。
向来阴盛阳衰的荣国府,已经太久没出现过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男人了,贾瑜的出现就如同一轮烈日突然出现在阴雨潮湿的天气里,温暖的阳光照得所有人的身上都暖洋洋的,甭提有多舒服了。
“你……”
这可是一条无辜的人命啊,你们就这么毫不犹豫的下手啦?”
“你给朕闭嘴。”
贾瑜不禁为之哑然,元春是十三岁入的宫,而那时候他才八岁,就是个小屁孩,就算真遇到了元春又能干什么?
只是事虽然如此,但身为男人的他被自家媳妇这么看扁却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这……这……”
贾瑜赶紧老老实实的闭上了嘴。
这种事不是他一个宦官能多嘴的,而且他也明白昌平帝说的不过气话,就连他一个宦官也知道,真要将所有犯错的勋贵全都杀掉的话,大夏立马就得乱套,搞不好皇帝的宝座都得不稳。
大明宫御书房
昌平帝看着贾瑜,眼中看不出任何情绪。
被贾瑜在耳边吹气,元春的娇躯一下便软了下来,整个人都躺在丈夫的怀里,媚眼如丝的白了他一眼,娇声道:“呸……你这坏胚子,想什么美事呢?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贾赦,等待着他的决定。
如此一来,赦大伯的罪名便可以减弱了很多,然后我再亲自入宫向陛下解释一下,这样的话赦大伯兴许还能从轻发落,不至于连累荣国府被除爵。”
自从上次贾赦闹着要将她送给贾瑜做妾后,只要求五千两银子后,迎春就觉得自己再也没有颜面面对贾瑜。
贾瑜也静静的看着他,一句话没有说。
一旁的贾母当然清楚自己儿子的秉性,见状后当即吩咐道:“老大家的,你现在马上带人去准备一些衣物和棉被,给赦儿一起带过去。
两人坐在马车里,元春将皓首依偎在贾瑜的肩膀上,有些不安的对他道:“夫君……你跟妾身成亲后,总是有种被妾身和贾府拖累的感觉?”
宝钗越想心跳越快,只能低下头看着地面,生怕别人看到自己羞红的娇颜。
看到贾瑜三言两语便将事情给处理完毕,跟刚才贾赦、贾政一群人只会急得团团乱转的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几名姑娘看向贾瑜的眼中几乎都泛出了光,就连李纨、王熙凤等已婚的女人都觉得身子有些燥热。
昌平帝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指着贾瑜骂道:“你让朕怎么说你好?
啊……原本你刚远征回来,朕为了褒奖你,还破例将你晋升为侯爵,可你们呢,就是这般回报朕的?
为了几把扇子,便设计弄得别人家破人亡?
从那以后,她看到贾瑜也会远远避开,即便是不得已相见她也只是如同木头一般默不作声,贾瑜表现得越优秀越耀眼,她就感到自己的心越疼。
马车继续往前行,只是不知为什么,却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声音,车身甚至摇晃得有些厉害,甚至还有一些奇怪的声音传了出来……
成天除了和小老婆喝酒你还会干什么?
居然为了几把扇子就逼得人家破人亡,这是王公子弟该干的事么?
倘若代善公尚在的话,你猜他会不会抽出宝剑亲自砍了伱的狗头。
一句话便将贾瑜堵得哑口无言。
戴权应了下来,昌平帝沉默了一会后忍不住骂道:“这起子混账,一点都不让朕省心。一个个仗着祖宗的遗泽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朕恨不得全都将这些人都杀了!”
很快,贾瑜便和元春出了荣国府。
“怎么……你以为是去干嘛的?跟袁英德这老头喝酒吗?
你要记住,你是去认罪的,在这件案子没有了结之前,估计就是出不来了。”
马上让赦大伯到顺天府认罪,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告诉袁大人。
元春见状也站了起来,跟在他后面便要回去。
气道:“那你是不是后悔娶我了?”
过了良久,贾赦一咬牙一跺脚,猛的站了起来大声道:“不就是去认罪么,我去便是了,大不了把这条老命搭上,也绝不能让荣国府的爵位在我手中丢掉。”
只听贾瑜继续道:“如同我们这般的食鼎之家,老祖宗们已经替咱们打下了基业,只要后世的子孙都能牢记祖训,不为非作歹,不欺男霸女,不在大事上犯糊涂,保代人的荣华富贵那是没什么问题的。
贾瑜被逗乐了。
贾母见状赶忙喊道:“瑜哥儿,大丫头,你们别急着回去啊,留下来吃了饭再走!”
而一旁的宝钗也有些痴痴的看着贾瑜,心中在敬佩之余也有些羞涩,随后心中不禁想起了自己那个混不吝的哥哥曾经对她说过的话。
她还记得当时薛蟠刚说出这句话时,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