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捡漏 被无视的美人
金棕色的长发随意披在肩上,蓝色的眼眸犹如小鹿般清纯,精致漂亮的巴掌脸让人过目难忘,窈窕的身材上穿着金色的晚装。
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别说羽生秀树认识,在场众人就没有不认识的。
布鲁克·歇尔斯。
当然还有个港台翻译大家更熟悉。
波姬·小丝。
(波姬·小丝·图)
就是这个年轻的女人,因为自己的美貌,被阿美利卡媒体吹嘘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十岁便为《花花公子》杂志拍摄封面,十二岁便出演大尺度电影。
在其母亲泰瑞·小丝的刻意操纵下,波姬·小丝成为了阿美利卡炙手可热的年轻名人。
人们喜欢议论她的美貌,更喜欢追逐她的花边新闻。
另一个时空,羽生秀树看过不少关于这个姑娘的报道。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式了。
可说起她的演员身份,说起她的专业能力,真正能被大家记住的作品,却还是那几部因为尺度而被讨论的电影。
玩具厂商专门为她打造芭比娃娃。
人们对待你的态度,只和你的价值有关。
波姬·小丝义无反顾的在巅峰之时,选择退圈去普林斯顿大学读书。
羽生秀树微不可查地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既然已经认出了波姬·小丝,那刚才和他打招呼的中年妇人,就是一手把女儿捧红的泰瑞·小丝了。
从身处巅峰到无人问津,波姬·小丝难以适应这种巨大的落差感。
然后,为了摆脱母亲的安排,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波姬·小丝觉得这是她重新翻红的机会,便欣然赴约。
票房成绩也完全没有说服力。
1988年,有一位曾经的制片人朋友邀请她出演电影。
人们谈论她的方式以及对她的看法,与她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個体无关。
羽生秀树前世看过波姬·小丝的一个记录片。
然后呢?
她进入普林斯顿的第一个优秀成绩,是生物老师为她的身体打出的。
她觉得自己并非外人所看待的那样,认为她在性感的外壳下,其实拥有充满创造力的头脑。根本不是一个挂着艳星标签,头脑空空的花瓶。
她成为了世界上最热门的“商品”。
1985年,波姬·小丝还是观众票选最喜欢的明星。
笼罩在她身上的一切,都是虚幻且毫无根基的。
读书非但没改变大众对她的看法,反而因为长时间脱离娱乐圈,让她丢掉了最重要的人气与曝光度。
她是性感少女的代表,也是时代文化的符号。
可现在的她却已经快消失在大众视野里了。
同学们避免和她接触,她的自我价值没找到,校园生活也不像预想中那般愉快。
而这时,羽生秀树身边的弗雷德·韦伯也适时低声提醒,“老板,这是泰瑞·小丝,波姬·小丝的母亲。”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巅峰时期的波姬·小丝,与后世的流量明星其实毫无区别。
海量的人气,巨大的曝光,汹涌的话题性,以及市场的追逐,全都是因为她的外表和花边新闻。
所有人谈论波姬·小丝,似乎除了美貌和性感便再无他物。
关键是波姬·小丝自己,已经完全沦陷于闪光灯与媒体的包围中,失去了对真实自我的认知。
另一方面,娱乐圈也不喜欢她这种不配合的“商品”。
制片商纷纷找她合作电影。
娱乐圈这种竞争残酷的地方,身处其中之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结果她却被骗进了酒店,被那位曾经的制片人“朋友”强暴了,她想逃走,但得到的却是拽回来后一顿拳打脚踢。
不过现在,羽生秀树看着眼前满脸不耐烦、不高兴,明显是不情愿前来参加活动的波姬·小丝。
各大杂志争先恐后地邀请她做封面模特。
波姬·小丝放弃的人气,很快便有新人填补了上来。
或许就是这件事,让曾经的流行偶像明白了大学里学不到的东西,什么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显然正在上学的对方,并没明白这个道理。
在纪录片里,波姬·小丝亲口承认,从普林斯顿毕业之后,重返娱乐圈的她事业一落千丈,彻底坠入谷底。
杂志、广告、电影,都没有了她的位置。
是成千上万人的物化对象。
然后看向泰瑞·小丝回答,“你好,泰瑞女士,我确实在找艾米·海克林导演。”
羽生秀树口中的艾米·海克林导演,正是他在宣传位上看到的电影项目发起人。
在这个时期的好莱坞,艾米·海克林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国内熟悉这位女性导演的人估计不多,因为其巅峰期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是这个时期好莱坞最卖座的导演之一。
羽生秀树刚刚见过的菲比·凯茨的大尺度作品《开放的美国学府》,便是艾米·海克林执导的电影。
在那之后,艾米·海克林又先后执导了《宝贝福星》,以及《欧洲假期》两部作品。
前者票房虽然失败了,但后者却用一千七百万的成本,帮华纳换回了四千九百万美元的北美票房。
不过羽生秀树今天看到的项目,却是艾米·海克林自编自导的巅峰之作。
《看谁在说话》,国内也翻译做《飞越童真》,国内资深的好莱坞影迷,应该知道这部电影。
电影内容很简单,一个女人跟有妇之夫有了孩子,最终选择老实人接盘的喜剧故事。
当然内容其实不重要,毕竟时代不同,大家喜欢的内容也不同。
重要的是1989年《飞越童真》上映后,凭借七百五十万的制片成本,却在全球狂揽两亿九千六百万美元的票房。
单单在北美地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