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实在没什么存在价值的企业,碍于跟种花家的约定,又不得不解决他们债务问题的,汇鑫投资也会将他们买下来。
位置好一些、周边经济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汇鑫公司会将他们进行整合后,倒手转卖给河东的那些企业。河东的那些企业,会将他们的地方,改建成分厂,提高自己的产能。
剩下的那些一无是处、包袱一样的存在,汇鑫投资将他们买下来后,会毫不客气的将企业关闭,随便给点补偿解散工人,只承担他们的债务,其他事一概不管。
至于说工人同不同意,会不会闹起来,汇鑫才不管呢,这种事得由当地官方出面替他们解决。当地要是不承诺解决,汇鑫连来都不来,全国那么多的困难企业,能接受、答应汇鑫条件的地方有的事,为什么要来他们这里呢?
资本都是血淋淋的,他们是来赚钱的,不是为了行善做好事当义工的,没有好处的事谁干啊?
这些累赘、包袱一样的企业,唯一还算能值点钱的,大概也就是他们所占用的土地了。不仅面积大,还都是处在好地方,以后城市想扩展,绝对绕不过这些地方去。
汇鑫拿到这些土地后,马上就会改变它们的使用性质,然后就丢在那里不管了,用后来的名词来形容,那就是“捂地”“囤地”!
这是唐伟东吩咐的,他也是跟黎长实那老货学的。这厮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到内地买地、囤地,当地还想借用他的资金开发呢,结果这老不休通过种种优惠,以极便宜的价格把地拿到手中之后,就没动静了。
绝大部分地块儿的开发周期竟然长达十几、二三十年。八十年代拿的地,有的到二零一几年都没开发完,在这个缓慢的开发周期中,土地的价值在急剧膨胀。
尤其,他拿的地块儿还都是像京师、沪市这种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你就放开胆子猜,猜猜他到底从国内划拉走了多少钱吧!
这可是什么都没做,纯粹就是捂地捂出来的利润,就跟白捡的似的。等到开发的时候,大家的房子都卖一千,其他人的成本是五百,而他的却只有五块,房地产玩儿到他这个程度,他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要不怎么就说这老货心里只有生意,哪有什么爱国情操呢。如果有,那也是爱人家自己的国家,爱约翰牛的女王,跟种花家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当然,汇鑫投资也不仅仅是忙活着解决债务问题这一件事,这事只是顺带着干的。他们真正的业务,是拿着钞票到处挑选有发展潜力的、又急需要钱的那些优质企业和产业,进行投资。
比如,保险金融行业。
当汇鑫投资拿着真金白银,找上刚在特区成立没两年的苹安公司时,面对这种国际知名金融巨头主动伸来的橄榄枝,苹安公司甚至都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在汇鑫投资主动放弃了经营权,只要监督权和分红权的情况下,苹安公司二话没说,立马就答应了汇鑫参股的要求。
不掺和经营的金主爸爸,打着灯笼都难找啊。此时的苹安,可不是后来世界五百强榜单上排名前二十的巨头,现在他们只不过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面对金主爸爸伸过来的粗腿,能不赶紧抱住吗?
有了国际金融巨头的加入,对他们的逼格和品牌建设,也是一种莫大的提升,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如果以后想走出国门,不管是开展业务还是上市,汇鑫投资这种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巨头,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目前来看,让汇鑫投资加入到苹安公司中来,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什么要拒绝呢?
再说了,现在就算给他们十几个点的股份,绝对的控股权,不还是在国资的手里嘛。
说到此处,不得不说,汇鑫公司真是捡了个大便宜,赶到好时候了。多了不说,等再过不用十年的时间,那时候你再看看,估计几个点的股份想拿到都不容易。
除此之外,汇鑫投资还拉来了马斯伯格的t公司和康奈尔的lvh集团,以及杨南坡的养益堂,合资成立了一家名字叫做“众合盛”的商业投资管理公司。
公司的大股东是养益堂,这样算下来,这就是一家妥妥的国内企业啊,只不过有了外资的投资入股而已。有了这样一个身份,以后行事起来可就方便多了。
这家公司的第一个目标,就瞄向了国内的啤酒行业。
虽说这四家公司都没有跟啤酒相关的业务,可轩尼诗那不也是卖酒的嘛,管他啤酒、葡萄酒、烈酒的,总归多少也沾点边,那啥,也算是同行了。
打着这种大牌子的招牌,去参股或者收购啤酒企业,总比空口白牙的更能让人信服不是?
这里要说一下种花家的啤酒了。种花家的啤酒跟国外的啤酒,大不相同,基本全部都是工业轻啤,口味相比国外的那些更淡,也更符合国人的口味。
曾经有德国号称地道啤酒的厂家来种花家开拓市场,结果搞的灰头土脸。别管他们的啤酒地道不地道,种花家的人就是喝不惯他们的味道。
国内的经销商给他们提议,让他们改良配方,让其更符合国人佐餐的口味。可骄傲的德国人认为他们的啤酒才是最纯正的,不屑于去生产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啤酒,还说种花家的人不懂什么才是啤酒。
最终如何?还不是灰溜溜的卷铺盖卷滚蛋,退出了种花家的市场?尼玛,生产出来的啤酒是给顾客喝的,不是拿来曲高和寡,显示你多能耐的。即便你的啤酒再好,卖不出去也白瞎!
九十年代正是国内啤酒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时代,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啤酒厂,仿佛一夜之间就涌出了上千家啤酒厂。
夸张一点说,基本每个县级以上区域都有一家、或者数家当地的啤酒厂。在市场竞争方面,已经不能称之为激烈了,那叫一个惨烈啊。
唐伟东犹记得上一世他年少时帮父亲去打啤酒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都如历历在目一般。
为了喝一个新鲜,当时打的都是县里的啤酒厂拉出来的散啤。打酒的家伙事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暖壶、热水壶、塑料袋,还有用脸盆的。每次只需要花个五毛、一块钱,就能打满满一壶。
看着父亲喝着津津有味,当时的唐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