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王公百官都学习《老子》,每年科举明经考试,一律以《孝经》、《论语》为准则,又请求儿子当父亲健在而母丧时服孝三年。
所谓十二条又称为建言十二事,为劝农桑,薄徭赋;免除三辅一带百姓徭役;息兵,以道德教化天下;在全国各地禁止浮巧;节省功费、力役;广言路;杜谗言;王公以下皆习《老子》;父在为母服缞三年;上元以前勋官以给告身者无追覆;京官八品以上者增加俸禄;百官任职已久、才高位下者,得以晋阶升迁。
建言十二事,为百姓和中下级官员着想,争得利益,赢得了百姓和多数官员的拥护。
只是当朝中大臣得知出此计策的是当今天后之后,态度便是三百六十度转弯,更在朝堂之上与李治言明,后宫不可参与政务。
李治每每提起此事就觉得头疼,建言十二事虽说是武媚娘提起,可意在大唐富国强民,善用人才,笼络百官,提高妇女地位。于情于理,都是极好的。实在是不解那些朝中大臣就是与自己的皇后过不去,一国之母难道就不该关心这大唐天下不成。
“建言十二事,意在社稷,造福百姓。”李治身着龙袍坐与高位,目之所及,皆是跪坐文武百官。“大唐征战多年,需修养生气。建言十二事,可让大唐国力渐盛,人口激增,万民乐业。莫不是诸位大臣仅仅因提出此事的是朕的皇后,便在议事朝堂之上构陷朕的皇后。”
“从即日起,建言十二事施行,违令者交于刑部处置。退朝。”
李治与朝堂所说的话,自然而然的传遍整个长安上下。
那怕是那么足不出户的,多少也是有所耳闻。
“阿耶待阿娘真是没话说。”杨祈涵一面下着棋子,一面忍不住打趣。
李思亦下一棋,“从何说起。”
“后宫不得参政,首创之人不就是那位汉武帝刘彻么,杀母立子,虽说是为防外戚专政,只是历朝历代除非特别帝王精明,可平衡外戚宦官皇权三方势力,至于别的又有什么可说。”杨祈涵想了想最终还是将心中所想一吐为快,“戾太子刘据为人孝顺,为政宽厚,屡屡平反,深得民心。身死十年,方遂冒充戾太子刘据,长安城中官吏百姓围观者达数万人。人情浮动,难以克止……只是可惜了这位仁厚太子,平白被人构陷身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秦灭,不正是官逼民反么。”杨祈涵看了看棋盘,无奈笑了,“公子扶苏乃是秦始皇长子,更是给予厚望。只因焚书坑儒多次劝谏,因而触怒秦始皇,于是派扶苏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李思下了一棋,叹息,“宦官为祸。”
“宦官与朝中重臣勾结,奈何公子扶苏太过仁善自裁而亡。不然也不会有大汉天下……”
“祈涵对阿娘的建言十二事如何看。”
“四个字。”杨祈涵对着李思伸出四只手指,笑着说:“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