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速战速决的许少杰,一道命令,便传到了刚平定不久的冀州,来到了冀州主将薛仁贵,以及冀州刺史范仲淹的手上。
此时,范仲淹以冀州刺史的身份,将冀州境内一些主要的文臣武将,全都召集到了冀州的治所,邯郸城。
自从薛仁贵带兵拿下冀州之后,冀州在范仲淹的带领下,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战后重建工作。
不仅大批量的收拢难民,还减免赋税,减轻徭役,并且,冀州还在许少杰的示意下,以云州的模式,对冀州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不仅改进了官府的设置,去除了一些不需要的官职,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官职,并且这些官职,全部都由金城书院和东方世家提供的人才担任。
重建城池,关隘,收拢难民,百姓,由官府出面规划村落,开垦因为连年战乱而荒废的耕地,牧场。
并且,许少杰还命司徒景德和姒文命,从云州调遣一批精通农事和专精水利改造的官员,前往冀州改进了冀州的农业生产,还有水利灌溉的设施。
有了云州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及云州工部铁城,以及云州百匠府所提供的,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冀州几乎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改变。
冀州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包括日渐富足的衣食住行,以及不用再担惊受怕的环境,无一不吸引着周边那些,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的目光。
尤其,是与冀州相邻的青州和豫州的百姓。
这些百姓,不仅生活在战火之中,还要面对官府因为战事而不断提高的苛捐杂税,还有繁重的劳役。
甚至,因为缺少兵员补给,大批量民户家的男丁,都被强制的征召入伍,送往前线,在战争的铁蹄之下,变成了可悲的炮灰。
因为常年的征战,甚至有不少的村庄,已经到了十室九空的境地,饥荒,瘟疫,匪患,贪官污吏,无一不在摧残了百姓那么一点可悲的生存空间。
虽然之前,这些绝望的百姓早就有耳闻,云州镇北侯许少杰许爵爷治下的土地,多么多么的富足,生活多么多么的美好。
但是,之前那毕竟是远在天边的传说,虽然说有不少人愿意背井离乡,前往遥远的北方,但是,还是有些人对这些传说,抱有一个怀疑的态度。
现在,冀州越来越好的近况,就摆在这些百姓的眼前,他们也终于相信了。
对比起自己的水深火热,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那么一片王道乐土,可以不用担惊受怕,不会被随意欺凌,不仅可以活命,甚至还耕者有其田,家家户户有余粮。
把冀州的现状看在眼里之后,豫州和青州的百姓,陆陆续续的就开始成批量的越过边境线,向着到冀州求一条活命的道路。
这些百姓的涌入,也是给冀州带来了大量的人口。
但是,问题也是随之而来的。
首先,大批量难民的安置问题,这个云州集团是一直都很有经验。
面对大量难民的安置问题,范仲淹和许子靖参考了陈群等人的建议,采用了云州等地的政策和安置手段,将难民统一收拢起来,并且登记在册。
收拢起来的难民,经过审查之后,便会被安置到规划好的土地上生活,以种代租的方式分配田地和住房。
当然,冀州的锦衣六扇门代管主事戴宗,也在魏侯等人的安排下,派遣专人负责筛选,那些混在难民队伍里的,来自豫州和青州的细作,以及心怀不轨的贼人。
这样一来,冀州便有了大量的人口,有了这些稳定的人口,冀州也能早日的达成自给自足的目的,不需要再靠许少杰从别的州郡,调集资源和粮草来帮衬冀州的发展了。
“范大人,许军师,主公军令在此,我欲率本部兵马火速出兵青州,不知众位大人意下如何。”
年轻的统帅薛仁贵,左手握着许少杰的军报,端坐在府堂的上位。
虽然薛仁贵此时,并未穿着厚重的甲胄,就仅仅穿着平日里的短打素衫。
但是那股专属于武将的气质,还是不难看得出来,这名还略显年轻的统帅,绝对有着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所该拥有的实力。
“既是主公有令,我冀州府上下,自当遵从。”
许子靖作为目前冀州内外,唯一一个许少杰身边的老人,就算是在云州集团之中,许子靖那也是实实在在的老资格。
从许少杰手中只有几万兵马,几座小城的时候,许子靖就是许少杰帐下智囊团的一名出色的谋士,帮助许少杰打了不少的胜仗。
许子靖在云州集团中的地位和资历,那可都是不可小觑的。
“军师所言极是,如今我冀州已无内忧,冀州境内的重建工作,也进行的十分顺利,此刻正是我冀州军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作为冀州内务参事的唐顺之,因为冀州军政人手的不足,自然时常的也需要参与到冀州的军议。
并且,以唐顺之出色的军政能力,也自然成为了范仲淹等人,最信得过的官员之一。
“既是如此,那便有劳薛元帅与众位将军辛苦一趟,走一趟那青州。”
范仲淹一身儒士素袍,端坐在与薛仁贵平齐的位置上,面带微笑,神色内敛,颇有那种隐士高人的风范。
“是,末将领命!”
杨志,秦怀玉,尉迟宝林等武将,身着官服,在下厅内垂手的位置齐齐起身,拱手称是。
虽然范仲淹暂时还没有朝廷的正式任命,但是现如今已然是冀州真正意义上的刺史,主政官员。
这冀州的军政要务,在范仲淹和薛仁贵的领导下,有许子靖,唐顺之,杨志,尉迟宝林,秦怀玉等人的共同协作,现在的冀州,已经是有了可以出兵青州的实力。
只要拿下青州,冀州的周边环境,就会更加的安稳,也更加有利于冀州的发展。
青州,不论是许少杰还是范仲淹和薛仁贵,这次,都是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