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韩国国境,这便有人接应了。
接应的人一来,他们的境况总算好了许多。
先是换了马车,吃穿用度也一并都改善了。
避着交战的地方,往前走了又不知有多久,到了阳翟,在韩国的一座大宅子里住了下来。
千机门的门人当真到处都是,这韩国的富贵人家竟也是盘踞阳翟多年的暗桩了。
也难怪,难怪在南国的田庄,不见他们干什么,却也从不见缺衣少食。
中山萧氏再怎么落魄,也自有他的门人奉养。
宅子里的人都叫她“夫人”,也都唤萧砚一声“小公子”。
主人家遣了专门的医官和奶娘来照看萧砚,都当是门主的孩子,因而无不是尽心尽力地侍奉。
这一路从南到北,虽路途险厄,走得十分艰难,但萧砚争气,将将满月的孩子,竟没有折腾出病来。
如今安顿下来,不必奔波,又有了奶娘,奶水充足,她们母子也能好好地歇上一歇,缓一口气了。
阳翟的雪很大,成日不停地下。
客舍里一天到晚地烧着足足的银丝炭,并不觉得冷了。
调养身子的汤药也一碗又一碗地送进来,那些产后专用来补身子的乌鸡汤啊,八珍汤啊,鲫鱼汤啊,也都一小鼎一小鼎地端进来。
婢子送来补汤时会笑着说话,“若是从前,能为夫人炖上黄河鲤鱼,黄河鲤鱼是最好的。可惜如今黄河南数百里也都尽数落在了魏人手里,想吃条黄河鲤鱼也不能了,只好委屈夫人尝尝这韩国的鲫鱼汤。”
是了,阿磐早听说过黄河鲤鱼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听说黄河鲤鱼与别处不同,肉质肥厚,细嫩鲜美,独有的金鳞赤尾十分好看,半点泥腥气都无。
阿磐哪里在乎什么黄河鲤鱼,还是这韩地小河沟里的鲫鱼呢。
只想着再不要于这乱世奔波,也只想着早些养好身子,好好地陪萧砚长大。
在阳翟的日子,总见有人来见萧延年。
来人都毕恭毕敬,声音低低的,辨得出有乡音,有韩音,有魏音,也有赵音。
来见他的人有布衣,有商贾,有主人家,也有达官贵人。
然内室的门一关,她听不清外室的人到底在低声商议什么。
只隔着一道木纱门,隐约瞧见萧延年坐于主座,底下的人恭而有礼。
那人一坐于主案之后,那王者骇人的气势立时就出来了,与南国山间那闲云野鹤的模样再没了一点儿相似之处。
还好,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待萧砚仍旧视如己出。
若是能在阳翟安顿下来,哪怕住上一个月,两个月,半年,都好啊。
外头兵荒马乱的,还是安稳些好啊。
可谁知道也不过才住了小半个月,身子才好一些,也将将才恢复点儿气血,就又要动身了。
萧延年说去哪儿,她便跟着去哪儿。
不然,又能怎么办呢?
这乱世四海飘零,颠沛流离的,终究没有个定处。
只知道那人是她和萧砚唯一能依靠的人了。
抱着萧砚上了马车,又是一路往北走。
虽已经到了二月,但北地仍旧是皑皑一片积雪,冷得厉害。
早把追兵甩到不知哪里去了,因而这一路倒算清净,除了冷,除了不知归处,也没什么别的。
萧延年仍旧尽心照顾她们母子,在赶路的间隙,她偶尔会问,“主人,到哪儿了?”
那人挑起帷帘望着窗外,会告诉她,“到赵国了。”
哦,赵国,是谢玄一直在打的那个国家啊。
那么,离那人已经很近了吧。
到了赵国,照样有人接应。
先是在赵国的客栈有过短暂的停留,停留两日又去了一座贵人的宅子里小住。
阿磐心里没个着落,便总问他,“这一回要留多久,还要走吗?”
是了,还要走。
这整个二月都在赶路,无休止地赶路,随风逐浪,无家可奔。
仍往北走,都要离开赵境了,还在继续走。
北边多冷啊,萧砚冻得睡不着觉,阿磐也一样冻得睡不着。就只能偎着萧延年,从他身上取取暖。
好不容易停下了,总算不走了,是在一处北地的田庄。
北地与南国的冬天迥然不同,南国的冬天也照样青翠,北地的冬天只有一片寂寥的荒芜。
原以为还会像去岁一样,他们一起在田庄住下来。
不管怎么样,这里远离征战,虽艰苦一些,但到底不算太坏。
可不过小半月的工夫,前往这田庄的人一趟一趟地来,来了便与萧延年低低回来。
一趟一趟地来,一次比一次急,好似也在一回回地不停催促。
一有人来,小狗便冲到院子里吠叫。
都是生面孔,一个也不识。只是偶尔瞧见她,会投来有些异样的眼光。
那人闲时仍为萧砚做木马,夜里也仍为她端水,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总听见那人低低地叹气。
萧砚在一旁熟睡,她轻声问起了萧延年,“主人为何叹息啊?”
那人默了好一会儿却没有说话,不说,大抵是不知该从何说起,抑或还没有想好该怎么说。
阿磐心中不安,愈发不能入睡,因而又问,“又要走了吗?”
那人不回她,半晌却只轻唤了一声,“阿磐”
他不说,她不好再问,只隐隐知道大抵是又出了什么事,抑或是又要走了。
是了,她没有猜错。
二月底的时候,外头来了一辆华贵的马车。
你瞧那高车大马两旁,甲士与仆从众多,全都垂头拱袖候着,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人。
自国破以来,萧延年行事一向低调,出行极少有这般张扬的时候。
他果真要走了,看起来不像要带她走的模样。
他进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