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商临走前,别过脸来道了一句,“孩子的事,永远不要叫魏王父知道,不管是你的,还是云姜的。”
阿磐眼里噙泪,见陆商眸色复杂,那么一个平素无情的杀人机器,竟从她脸上隐约看出了几分母性和同情。
她也是女子。
她还说,“误了主人的事,小公子,会死的。”
阿磐怆然,“师姐,稚子无辜,善待他吧。”
陆商立在门口,好一会儿才应,“好。”
襁褓中的婴孩大声哭着,哭得撕心裂肺,而萧延年的马车已经起程。
他们都走了。
车轮子粼粼往前滚去,阿磐仓皇追着,奔出柴屋,奔出小院,迎着风雪,大步去追,追着萧延年的马车大步奔去。
那人就那么推开马车后门,一手推着车门,一手抱着孩子,正在那大马高车中定定地朝她望来。
此刻正抱住孩子的那只手,曾在冰天雪地里拉了她一把。
拉她上了马车,给过她一件大氅,也使她从此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一条不归路。
那只手曾温柔拂过她那疲惫的眼眸,那只手曾将她拉至他的膝头腿上。
那只手曾掌掴她到面目全非,也曾迫她跪下,压着她的后颈迫得她不能起身。
那只手曾托起过她纤细的腰身,曾温柔抚摸她腹中的孩子,也曾护着她在冰天雪地里逃亡。
那只手曾号令千军万马,也曾沾满了淋漓的血。
那他算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呢?
这世间哪里就黑白分明,哪里就有绝对的好人,也哪里就有那么纯粹的坏人呢?
一个亡了国的君主,匡复宗社的重担仍旧时刻压在他的肩头,这重担使他不能安枕,也不能真正就做了那浩瀚天地里的闲云野鹤,不能就此就做了那南国山间的一缕风。
他比谁都更想要回灵寿。
不管阿磐从前曾对他有过怎样的感情,惧怕过,失望过,厌恶过,还是同情过,可怜过,依赖过。
这田庄十月朝夕相处,同榻而眠,到底使他们二人之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有什么样的因果,就有什么样的悲欢哀乐。
那一层层的纠葛,复杂得难以分辨。
他们就似被缚在了一起的茧,不再是单纯的爱恨,也再不可能如当初那般纯粹和简单了。
阿磐大步地朝他奔着,朝她的孩子奔着,她的大氅,她的宽袍大袖在这寒冬里鼓荡着,那只小狗在她身后大步地追着,撵着,吠叫着。
车辙印,人的脚印,狗的爪印,在这赵国北地厚厚的雪里踩出了一长串杂乱的印痕来。
摔在地上,摔进雪里,然这一回,萧延年不会再为她停下马车。
她知道。
这极北之地的二月底,寒风真是凉透了,凉透了人的肌骨,也凉透了她的心啊。
他们都走了,只留了一个妇人照看。
这赵田庄的日子当真难熬啊。
只有小狗陪她。
无人的时候就抱着小狗发怔,她怕冷,小狗可以给她温暖。
她成日坐在门前,望着那条通往外界的路。
那条路的尽头是哪儿呢,她不知道,从也没有出去过。
只是一个人等着。
等到这田庄的积雪都要化了,等到那山间的桃花也要渐次生了芽,也不知道到底在等什么。
不知道到底在等谢玄,还是在等萧延年。
从日出坐到日落,也没有一句话可说。
不敢离开这座柴院,怕离开了萧延年又来,怕再见不到她的阿砚。
她常默默地念起“萧砚”这两个字来,萧砚,萧延年。
念一遍萧砚,就要念起萧延年。
原来这二人的名字,念起来也不过只差一个“年”字啊。
夜里口渴了,仍旧会说一句,“我渴了。”
可是再没有人应。
暗夜里每每鼻尖一酸,就要滚下泪来。满心的委屈与埋怨无口可出,含着泪又朝着身后道了一句,“萧延年,我渴了。”
应她的只有小狗。
她的小狗哼唧了一声,把脑袋蜷进身子里,复又继续睡去。
她想萧砚。
想得辗转反侧,不能安枕。
想得痛心刻骨,透骨酸心。
惦记她的孩子如今可还有奶喝,可还有暖和的棉袍,可还有人好好待他啊。
想得形销骨立,一次次哭肿了眼睛。
有一日,这条几乎要被她望穿的路,忽然就响起了马蹄声。
马蹄声中,还有轱辘轱辘的车轮声。
车轮子碾着北地的沙土往这里走着,远远地便瞧见一片黄尘。
她想,这是谁家的贵人路过此地呢?
这里偏僻没什么人烟,轻易不会有人来。
她怔怔地瞧着,仍旧坐在门槛,她唯一的小狗已经奔出去朝着那车马吠叫起来。
怔怔地瞧着,瞧着那高车驷马在门口一顿,从中走下来一位贵人。
怔怔地瞧着,瞧着那贵人风尘仆仆,满面风霜,那素白的袍摆上带着这魏赵之地开春的尘土。
阿磐缓缓起身,不敢抬眸。
只怔怔地瞧着贵人一样也沾满了尘土的战靴,只怔怔地望着贵人宽大的袍摆在腿畔荡出流风回雪的模样。
只怔怔地瞧着贵人那长长的古玉佩就在这袍摆与腿畔前后晃荡,只怔怔地望着贵人大步流星,大步奔到她跟前。
只怔怔地听着贵人支离破碎地唤了一声,“阿磐!”
眼泪在眸中凝着,滚着,迟迟不肯掉下来。
一双手在袖中握着,攥着,不敢抬头望贵人。
“大人”
她已经许久不曾说话,几乎忘了自己的声音,也几乎忘了该怎么开口了。
长睫翕动着,笑着问,“大人怎么会来”
不敢抬头,眸光便落在了贵人腰间。
只怔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