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在太阳落山前,一家人要把淘洗好的麦子装袋搬回家。收麦子之前奶奶会在席子上捡起一颗麦子放进嘴里咬一下,要是咯嘣脆响就是晒干晒透了,这就可以装袋等着拉去磨面坊那里磨成面粉。要是天气不好,就得晒二次,可麻烦得很,所以淘麦子非得挑个太阳好的日子。
杨爷爷经验丰富,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下午的时候麦子晒干了,全家上阵收麦子。收好的麦子装袋绑紧,堆放在上房的开间处,那里通风良好,不会捂坏了麦子。
为了犒劳大家,这天的晚饭杨奶奶做了手擀面吃。杨奶奶说起以前的事总喜欢以“我给全家人做饭的时候比案板高不了多少,擀面都要踩在板凳上”开头,几十年做饭经验积累,杨奶奶手擀面的功夫是相当到位的,小杨村可排第一。她和面讲究“三光”——面光、盆光、手光,面团揉到表面光滑的一团,面盆内壁一点面粉不沾,和面的手上干干净净。
面团在盆里醒一醒,在案板上撒上干面粉,用长长的擀面杖擀开,不用丈量塑形,杨奶奶擀好的面就是规矩的圆形,薄厚一致,边缘整齐。
手擀面吃寸宽的biangbiang面最过瘾,不用尺子,菜刀从右向左划开,一条寸宽的面条就出来了,从头到尾宽度差不离。切好的面条几条一起抓起来抖一抖,等开水下锅,添过两道凉水之后,面条就可以捞出来了,出锅前丢一把洗好的菠菜,稍等一等一起出锅。
菜地里种下的菜还没到吃的时候,这也难不倒杨奶奶。她去菜市场买一块卤水豆腐回来,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再把大葱切得相当大小,锅里热上油把它们一起炒了,盐稍微加的多一点。面条调味的时候加一勺,再配了酱油和果子醋就可以吃了。当然,在小杨村,少不得要加上一勺油泼辣子,把面条染得红艳艳的,看着就口水分泌。
杨梅梅小小年纪也十分向往吃辣,她见大家碗里都是红红的,就要求自己的面条也要加辣椒。在他们这里吃辣椒太普遍了,但是小孩子吃辣椒多了总会觉得屁股疼,那是上火了,这就是好些人说的“辣了嘴巴辣屁股”。杨奶奶就挑一根面条给她在辣椒碗里沾上辣椒油,然后拌匀了面条,这样看起来也是红红的,但是吃起来没有那么辣。
等到背集(非集市的日子)的时候,杨爸爸就抽空拉着一架子车淘干净的麦子去磨面坊去磨面。他们村子里是没有磨面坊的,不过隔了几个村子的地方有一户人家做磨面的营生,家里装了磨面机,附近几十个村子的人都去他家磨面。
杨梅梅每天新鲜事很多,磨面的事她都没有注意到,因为天气转暖,到了挖野菜的时候了,她整日跟在杨奶奶身后提着小篮子挖野菜。别看她才三岁的小不点,吃了一顿荠菜饺子之后,杨梅梅就深深地记住了荠菜的样子,并且沉迷挖野菜不可自拔。
吃货的力量简直不可想象的强大!
杨梅梅自己挖的慢,要好几天才能攒一些,她还能想办法发动村里的小孩子帮忙一起挖。杨梅梅为了这口吃的也是用了心思了。村子里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视的,有的家里有电视机,家长嫌费电也不会敞开了让孩子看,杨梅梅就带领一群没上学的小孩子在自己家看电视。电视节目也不是全天都有,这群孩子为了电视,就沦为了杨梅梅的免费劳工,还都挺乐意。
村里的小孩子大都放养,大人们只管吃睡,别的时候就放出去让自己玩,三四岁这一批能跑能跳又没到上学年龄的小孩子就这么聚到了杨梅梅家。在家吃了饭他们就跟家里说找杨梅梅玩,杨梅梅聚起了小伙伴就去麦田野地里撒欢,每次提着她的小竹篮和小铲子,回回都能带回满满一篮子野菜。
你问家长有没有意见?他们才不管哩,三四岁的小孩子半懂不懂的,还要人看着,还不能帮忙干活带弟弟妹妹,大人巴不得他们有个安全玩耍的去处。杨爷爷在村子里威望不低,大家都信得过他家的家教,也放心孩子去他家玩。孩子去的多了,有时候杨奶奶就会拿一点不怎么值钱的零食招呼他们,比如放得有点久的苞谷花。
没有动画片看的时候,杨梅梅还学会跟系统换动画片看,她每天睡觉的时候看一点,第二天就讲给小伙伴们听,就这样她的野菜大军就越来越大了,几乎囊括了村子里三四岁这一批小孩子。
等到了三月的时候,杨爷爷见外面有大孩子放风筝,就找别人要了报纸,折了家里的扫帚棍给孙女做了一个最简单的小风筝:竹棍绑成十字,中心和四个角跟剪好的报纸固定,再用剩余的报纸裁了长条,粘成一条长长的尾巴。
杨梅梅得了新玩具,聚起了小伙伴就去放风筝了,连热衷了好些天的挖野菜都放下了。
“放风筝喽!放风筝喽!!”一群小孩子欢呼着跑出院子。
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的杨奶奶就一边搓着衣服,一边哼起了歌:“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
杨梅梅一批小屁孩就在空旷的野地里撒欢,村子里靠近街道,荒着的地方并不多,小孩子们跑着跑着就跑到了麦田里去,成片的麦田足够他们跑着玩,万一摔了有麦苗垫在底下,一点也不疼。不过,万一有路过的大人看到他们在麦田里打滚玩,就远远地喊一嗓子,制止他们祸祸粮食。
小孩子本就跑得不够快,那风筝半天也飞不高。幸好今天风势足够好,风筝能够飘在半空中,虽然没一会儿就要掉下来重新飞一次,但也够他们稀奇的了。
十几个小孩子尖叫笑闹着,声音在空旷的麦田里传播到远方。
在家困了一个冬天,天气转暖后,换了轻便的春装,小孩子们就在家待不住,村子里到处都是玩闹的小孩子。杨梅梅他们很快碰到了另一批玩耍的小孩子。这一群小孩子人数比他们少,但是年龄稍大一些,是村子里五六岁那一批孩子中的。五六岁的小孩子就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性别意识,他们男孩子找男孩子玩,女孩子找女孩子玩,要是有男孩和女孩一起玩,那要被人笑话的,所以,这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是小男孩。
冲突很快就出现了。
村子里电视都没有做到每家都有,报纸更不会家家户户订阅,这些小孩子会撕了哥哥姐姐不用的书本作业本做折纸,却没有足够大的纸张做风筝。杨梅梅手中这个风筝就惹人眼了。
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