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开局还算不错,起码有朱祁镇这个小迷弟,按照历史记载,朱祁镇也算是明朝男的的长寿皇帝了。
看样子,自己还有不短的时间谋划未来了。
“现在当然不会来,他们推诿扯皮起码还的半天的时间,所以你抓紧时间休息,这么大岁数了,身体还是第一位的。”楚宁关切地对张辅说道。
“谢先生关心,末将还撑得住。”
“报!五十里外发现大队瓦剌骑兵,直奔我大营而来。”就在此时,一个传令兵跑到大帐禀报道。
“嗯,来得还挺快。”楚宁三两下将手中的马肉汤喝完,拿起宝剑起身直奔营门。
朱祁镇和张辅见状赶紧跟着出去。
楚宁来到营门处的碉楼之上,举目远眺,大营北面一阵烟尘如风一般席卷而来。
“果然来了,准备。”随着楚宁的一声令下,大营里的士兵开始忙碌起来。
很快,两门火炮被推到大营门口处,安置在实现标注好的地方,这时,有人感到疑惑,火炮怎么放在这个地方,难道说瓦剌的骑兵还能冲到半山腰不成。
不过这时候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整个大营都在紧张的备战当中。
人就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王振的乱命,军心涣散,土木堡一战,更是让大军彻底沦为
待宰羔羊,现在有人给他们带来了胜利的希望,他们对此战充满信心。
起码不会想之前一样,如同羔羊一般被人驱赶屠杀。
这时,瓦剌的骑兵也来到山岗下,阿剌看着布置在山顶位置的大营,嘴角不觉得撇了一下。
这里说是山岗,其实就是几个百十米高的山包,是官厅山的余脉,地势并不险要,甚至有些平坦,骑兵甚至不用下马,就能冲上去。
张辅选定这里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一来此处是附近最高之处,二来此地起伏的地势,多少能化解掉一部分骑兵的冲击,第三就是此处水源充沛。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能否抵挡住瓦剌骑兵的进攻。
楚宁看着山下的瓦剌大军,已经没有了昨天的那种恐惧,经过昨天的一战,楚宁也算成长了不少。
山下的瓦剌大军集结完毕后,随着阿剌的一声令下,五百人的骑兵越众而出,以松散的队形,向着山上的明军大营冲来。
楚宁一直在关注瓦剌大军的动向,看到对方的冲锋,他知道,眼前之人是个棘手的敌人。
他没有和伯颜一样,一上来就发动大规模的集中冲锋,而是先派出一支小股部队发起试探性的进攻。
阿剌就是这么想的,着五百人的骑兵如此分散,如果明
军大规模射击,很难造成大规模的杀伤,自己还能看出明军的套路。
如果这五百人,能对明军防线形成压力,那他正好指挥大军顺势掩杀。
阿剌虽然和也先不和,但终归还是久经沙场,虽然不知道昨天伯颜失败的原因,但他还是做出了最佳的进攻方案。
如果真像伯颜所说,明朝皇帝就在这里,只要自己击溃这股明军,就有希望生擒明朝皇帝,到时候自己就是重振蒙古雄风的英雄,也就有足够的资本和也先一争高下了。
果然,山岗上的明军开始踌躇,看着稀稀疏疏的瓦剌士兵,没有放箭。甚至连火炮都没有发射。
这说明对方对于自己这种试探,很忌惮。
其实阿剌只猜中了一部分,作为明军的精锐,这些士兵还不至于因为对方这种试探而恐慌,他们在等,等待楚宁的命令。
很快瓦剌骑兵就冲上了山坡,虽然速度收到山势的影响,有所下降,但终归影响不是很大。
不过,随着不断接近明军大营,五百瓦剌骑兵开始不自觉地向营门靠拢。
明军大营修建的很规范,如果是步兵从山下攻上来,最好的办法也是攻破大门,长驱直入。
因为这里虽然是临时搭建的营地,但明军充分利用山势,大营并不是传统
的四四方方,或者圆形,而是根据山岗走势而建。
这就将进入大营的最佳路线,约束在了营门一处。
这些瓦剌骑兵在距离大营门口还有两箭之地的时候,将身体附在马背或者马的侧面,尽量减小受弹面,同时抽出弓箭,准备对营门上的明军发射弓箭。
就在此时,楚宁一声大喝,“开始!”
瓦剌骑兵还以为明军要放箭或者发射火铳,没想到营墙上的明军并没有什么变化,如果他们能在高处观察,就会发现,营门背后有几百名壮汉,正奋力拉着一根根粗绳。
“一二三,用力!”
随着整齐的呼喊声,在瓦剌骑兵前方出现一道道横贯营门的长坑。
饶是这些瓦剌士兵再小心,也不会想到明军如此狡猾,竟然在营门前挖出这么多长坑。
这些长坑并不深,只有半人深,也不宽,只有一匹马的宽度,只要一提缰绳,战马就能轻松越过,但却数量极多。
而且间距也很有讲究,如果战马越过第一道长坑,那落地之后,很难避免坠入第二道长坑,就算勉强越过第二道长坑,后面紧跟着第三道长坑,是无论如何也逾越不过去的。
果然,随着长坑的出现,五百瓦剌骑兵就算有少数人能勒住战马,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刹住
,只好将马速提到最高,希望能越过这一排排的长坑。
但现实却告诉他们,经过科学计算得出的结果,除了极少数运气极佳的人,其他人是躲不过去的。
瓦剌骑兵纷纷落马,或者是人从马背上掉下,或者是战马掉进长坑。
很快,五百骑兵就只剩下一百多人,转身撤走。
阿剌在山下看的清清楚楚,他在庆幸自己只派出五百人的同时,也在咒骂明军的狡猾,这还没开始交战,自己就损失了三百多人。
掉进长坑的瓦剌骑兵惊奇地发现,这个长坑里面还有‘小惊喜’,就是一些被削尖了的树枝,不规则地插在里边,掉进去之后,不管是人还是战马,都难逃被刺穿的下场。
而大营里的明军,似乎没有出营补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