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嘴角挂着笑容,便道:“说吧,你所为何来?”
诸葛亮微微欠身,便道:“陛下,在下这一次作为魏楚两国的使臣,便是代表两国,希望和晋国结为盟友,守望相助。如今局势,不同于以往。曾经魏国、晋国,实力强大。但如今不论是晋国,亦或是魏国,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魏王和楚公希望,两国能真正的结盟,互为盟友。”
袁绍听到后,却是眼眸眯起。
互为盟友!
这就意味着,一旦魏国遭到攻打,袁绍得发兵襄助。
袁绍内心,其实不愿意和张绣为敌。
诸葛亮见袁绍脸上神色不定,便知道袁绍肯定是有犹豫,便道:“陛下,当今天下,已经是秦国独大的局面。值此之际,莫非你认为,晋国还能独存吗?如果魏国灭了,恐怕晋国,也是难以独寸的。当然,如果晋国不准备抗衡张绣,不准备和张绣死战。那么,在下倒是没什么多说的。”
袁绍哼了声,说道:“我晋国和秦国,有仇恨不共戴天,生死决不罢休。”
诸葛亮笑道:“陛下英明!”
顿了顿,诸葛亮说道:“既如此,那么陛下是赞同双方结盟吗?”
“赞同!”
袁绍略作沉吟,还是应下。
反正先应下,也不是什么坏事,影响不到什么局面。
诸葛亮心思通透,自是清楚袁绍的心思,他正色道:“陛下,既然是守望
相助结盟。那么如果单纯普通的结盟,其实意义不大。如今魏王和楚公一致认为,唯有效仿先秦之时,各出兵力,交由统一之人执掌,如此才是最有利于抵挡的办法。”
刷!
袁绍面色微变。
他登时就变了面色,原本他的意思是,大家就口头上结盟,依旧犹如之前一样,我愿意支援你,那就发兵驰援你。我不愿意驰援你,那我就不驰援你,一切全看个人。
如今,却是不一样。
这是要各自交出兵力,等于是失去了先前的自由决断。
袁绍心中却是抵触,所以开口道:“孔明,结盟可以,但双方如果要各自出兵,然后交由一人执掌,依我看,这有些不妥当。”
诸葛亮道:“陛下既然愿意结盟,为什么认为不妥呢?甚至于在下认为,张绣一旦收兵后,下一步要攻打的,就是晋国,莫非陛下还不做准备吗?”
袁绍笑道:“张绣北上,恐怕第一个攻打的,就是曹魏,而不是我晋国吧。”
“陛下缪矣!”
诸葛亮自信从容的说话。
他正色道:“在下之所以这么判断,有三个原因。”
袁绍说道:“愿闻其详!”
他倒是要听一听,诸葛亮能说出什么花来。袁绍本身,是认为张绣覆灭了吴国后,下一步肯定是攻打魏国,而不是攻打他的晋国,这是他的判断。
诸葛亮正色道:“第一,在张绣的
眼中,晋国更好攻打,魏国是硬骨头。张绣和晋国交战,尤其上一次迫使陛下交出郭图,整个晋国一方,不曾真正开战。尤其此前有大晋银行的事情,张绣的内心,必定认为晋国软弱可欺。反观魏国和楚国,曹操即使陷入困境,但却是死战到底,曹魏上下,以及我楚国上下,都是戮力同心,要和张绣死战。”
袁绍哼了声,说道:“我袁绍的实力,不惧张绣。”
诸葛亮道:“不惧是陛下的事情,在下自是清楚,晋国实力强大,有足够的力量,能够抵挡张绣的进攻。可是在张绣的眼中,发生了郭图的事情后,他就是认为,晋国软弱可欺。因为,这就是张绣内心的想法。”
袁绍听到后,一时间也沉默下来。
他也无法反驳。
毕竟他和曹操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他面对张绣的大军逼迫,直接认怂,然后交出了手中的郭图,换来了张绣的退军。
曹操却是死战到底。
谁都清楚曹魏是硬骨头。
所以诸葛亮依据这一事情做出判断,认定张绣首要是攻打晋国,也并没有错误。
诸葛亮继续道:“第二,邺城是晋国的国都,距离秦国更近。从河内郡发兵,要攻打邺城,没有长途跋涉,也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也不需要足够长的后勤补给线。但是在魏国,却是不一样。即使如今兖州、豫州落入张绣的手
中,可是,各地依旧有反对张绣的声音,许多窜入山野的军队,时不时就要出来劫掠,以至于张绣如果攻打青州,那么后勤补给线很长,非常的危险。这一缘由,便是我的第二个判断。”
袁绍黑着脸,内心也是紧张起来。
因为诸葛亮的话,他认为有一定的道理,综合上面的两个因素,张绣攻打晋国,那么是极为有利于张绣的,所以这个时候的袁绍,便是紧张起来。
沮授把诸葛亮的话听在耳中,心中赞叹诸葛亮的机智。
事实上,沮授却是认为,即使诸葛亮的话有道理,可实际上,张绣却也未必会出兵攻打晋国,因为张绣出兵,一向是无常无定,本就是没有定下的。
料不准张绣的心思。
不过沮授没有反驳诸葛亮,因为在沮授的内心,他是希望能抵挡张绣的。唯有挡住了张绣的攻势,那么,才有缓和的机会,晋国才有生存下来的机会。
这就是沮授的意愿。
沮授是主战派。
袁绍主动问道:“孔明,这第三个缘由呢?”
诸葛亮脸上挂着自信的神情,便又说道:“这第三个缘由,便是晋国境内,有张绣作乱的基础。整个晋国因为大晋银行的事情,百姓民心很乱。只要张绣煽动一番,极可能有百姓作乱。反倒是魏国境内,上下一心,百姓都愿意追随魏王死守。所以张绣稍稍煽动乱局,那么
晋国的局势,就有利于张绣进攻。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张绣一样是首选攻打晋国。”
袁绍面色一黑。
作为一国的帝王,袁绍自是清楚晋国的情况,所以他清楚诸葛亮的话没有错。尤其自从大晋银行的事情后,整个晋国上下一直都有人上窜下跳的作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