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小魏却始终一言未发。文珍全程捕捉着他的神情变化,然后抓住时机对他提了问。
“自动启箱系统是你研发的吗?”
“当然是。”
“你能证明吗?”
“当然可以。”
“你为什么喜欢发明?”
“我想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你认为什么才叫有价值?”
“能够被大家认可,能够产生好的作用。”
“这是你的初心吗?”
“是的。”
“你现在也在坚持这份初心吗?”
小魏并没有回答文珍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个需要组织语言的问题,可他却没有立即答出。
文珍整理好情况后,便按规定向正昀汇报了情况。
“这是一桩维权案,实际上,专利归属只是立足点,双方要维护的都不止于此。目前双方各执观点,两次调解无果。据我分析,再往下走,我方形势并不乐观。”
“具体说说。”
“我方最关注的是利益,不管专利归属于谁,公司都会遭受损失。围绕这项专利,公司已完成了产品研发,并启动了生产流程,起诉会造成生产进入观望停滞期,如果不能拿下专利权,那么公司将承受不可逆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就算拿到了专利权,公司也要承受因生产长期停滞而产生的巨大经济压力。公司的诉求是在保有专利权的情况下促成私下和解,但对方并不接受。他们更在意的是维护小魏的热爱和权益,因此态度坚决,绝不会向我方提出的利益条件妥协。”
“那你要如何应对?”
“在此情况下,我会尽力为我方当事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帮助公司将损失降到最低。首先我了解我当事人的诉求,他会在及时止损和触底翻盘中选择后者,我会理清情况,并向他说明了所有情况,也会在过程中继续提出我的建议,但选择权始终还是在他的手里,我不会越权。”
“还有吗?”
“我认为对方那里或有突破点,我会继续观察。我相信选择并是非单一的,我会根据形势变化为双方创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