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菀卿安慰妈妈:“二哥已经回到我们身边,我们家以后都会越来越好的。”
李秀兰点点头,脸上带着慈爱的微笑:“是啊,我们以后都会越来越好。”
“你们兄妹都听话懂事,另一半也温厚善良,等你三哥四哥结婚后,我就真正能享福了。”
李秀兰把一碟炒鸡蛋推到女儿跟前:“多吃一点,待会儿还要训练呢。”
俞菀卿浅笑:“待会儿是我去训练他们,我不用下场的,只是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训练。”
真的要自己下场亲自训练他们时,他们肯定要挨揍。
李秀兰闻言笑得更开心了:“我家小五还真是厉害呢。”
这么优秀的女儿啊,是她生的。
想想就觉得骄傲。
李秀兰吃完早饭,坐在一旁看着女儿像小仓鼠一样吃东西,越看越喜欢,她觉得自己的心都被儿女填满了:“其实,我知道你今天还有问题没问。”
俞菀卿有点意外,抬起头看向妈妈:“您怎么知道?”
李秀兰轻哼一声:“你是我生的,心里想什么,我就算不能百分百猜中,也能猜到五成。”
“你们都知道老家寄了两封信来,想要知道信上说了什么,居然让你爸爸动了回去的念头。”
俞菀卿点点头:“就是这样,我们真的太好奇了。”
李秀兰沉默片刻,才说:“俞家老头在信上没有说清楚,只是说有重要的事,关乎你爸爸和我们全家,如果你爸爸不回去,他们就会把这个秘密曝出来,到时候牵连到孩子们,也不要怪他没提前说。”
俞菀卿闻言咬牙,气得不轻:“他们除了会威胁我爸爸,还会做什么?”
李秀兰冷笑:“是啊,他们除了威胁你爸爸,什么也不会做,偏偏你爸爸被他们拿捏住了,在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事之前,我们都不敢和他们撕破脸。”
“所以我让你爸爸回去,一定要弄清楚怎么回事,要是他们敢做太过分的事,也不要怪我鱼死网破。”
俞菀卿没有见过老家的人,在原小五的记忆里,也没有老家人的身影,他们从来就没有到过商阳,所有的交流都是写信,有急事就是发电报。
“妈,按理说,我爸爸这么出色,他们也应该来打秋风才对,为什么这么多年里,我从来没见过老家的人上门?”
李秀兰嗤笑一声:“小五哟,你怎么那么笨啊。”
“钱到位时,他们怎么可能会大老远跑一趟,这不是自找罪受?”
俞菀卿瞬间明白,爸妈这些年想必邮寄不少钱和票回去,所以才换来全家的安生日子。
她在心里暗骂一句那些人还真是无耻。
李秀兰站起来,浅笑一声:“没事,这一次回去就能彻底解决这些事了。”
她已经和俞志安说了,回去一定要解决他和老家那些事,从此以后不要再联系,如果他们敢威胁自己,用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来影响几个孩子的前途,那也不要怪自己心狠手辣。
为了保护几个孩子,她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俞菀卿点点头:“妈,我和哥哥嫂嫂们都会站在你和爸爸这边,我也相信爸爸是爱我们这个家的。”
只是有些人,太恶心了。
李秀兰呵呵一笑:“我从来不会否认你爸爸对我们的心。”
为了这个家,他连命都可以豁出去。
只是老家那两个老人,没有任何底线,就怕他们背后使坏。
俞菀卿感觉自己又被妈妈秀了一把她和爸爸的感情。
俞菀卿去军营后,李秀兰还是担心家里的老伴会脑子犯糊涂,自己一个人先回老家,想了想最后还是去打了一通电话到厂里。
李秀兰听到丈夫的声音,赶紧问:“你没有订票回老家吧?”
俞志安愣了片刻,随后叹息一声:“我们不是说好等你回来再商量这件事,你这是对我多不放心啊。”
他是真的没想过瞒着妻子回去,老家的事情要处理,对秀兰的承诺也要遵守。
李秀兰这才松了一口气:“我就怕你突然犯糊涂,现在也不知道老家伙说的是什么事情,你不能一个人回去,我怕他们会算计你。”
俞志安想到自己的哥哥们,他们不至于会算计自己,可自己的父母就难说了。
“放心吧放心吧,我在家等你们回来。”俞志安赶紧岔开话题:“你赶紧给我说说小五的事,她现在过得怎么样?住的地方好不好?阿辞对她好不好?”
李秀兰听到丈夫的心思全都在女儿身上,忍不住笑了笑:“放心吧,女儿现在一切都好,就是训练有点累,瞧着比上次见面瘦了一点,不过精神状态很好。”
“至于你女婿。”李秀兰想到阿辞对女儿迁就包容的样子,叹息一声:“我现在瞧着,是小五欺负阿辞的可能性会多一点。”
俞志安听了后,全不在意,还笑着说了一句:“没事,男人皮实,被自己媳妇欺负欺负又不会掉一块肉。”
李秀兰闻言嘀咕一句:“你还真是偏心。”
“我肯定得偏心自己的闺女。”俞志安轻哼一声:“他把我家小五拐到南岛那么远,我想要见一面都难,还不允许我偏心一下?”
这也太为难自己了。
李秀兰知道老俞疼爱女儿,送小五下乡那天晚上,老俞偷偷哭了。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回不过神来,下班回到家还会下意识喊了一句:小五,爸爸回来了。
喊完后,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宝贝闺女已经下乡了。
接下来,他又开始失落,没有胃口。
在老俞心里,小五最像他,聪明,不怕苦,不怕累,有仇必报。
说一句小五就是老俞的命根子,都不为过。
现在女儿远嫁,有时候一年都未必能见一次,他有点小心思也是正常的。
这就是老父亲的心思。
李秀兰想到自己的爸爸,突然笑了起来:“你现在能体会我爸爸当初的感受了吗?”
“老俞啊,这就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