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重生:我的80年代> 第858章 第五大发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8章 第五大发明(1 / 2)

第858章 第五大发明

轻快的脚步声回响在中关村科技大楼五楼,陈春仙实在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空气中倘若有一个旋律传来,他便能翩翩起舞。

受他影响,李建昆也有种哼小曲的冲动。

咔咔!

特制的实木大门被推开,陈春仙领着李建昆走进一间秘密中的秘地。

目前除了这层不对外开放的楼层内、签署过保密协议的工作人员外,无人知晓,此地静静“躺”着一个世界第一。

“看!”

陈春仙激动抬手:“四代光刻机!”

纯白色调的房间居中,有一台体积不小的机器,规模是华夏硅谷公司一年前出品的三代光刻机的近两倍,像一间小房子。

三代光刻机叫作“扫描投影式光刻机”。

这小子说懵的……

那么,老陈说这是全世界第一台第四代光刻机,大抵上没毛病。

直到第五代euv光刻机的问世。

不在技术上有革命性的创新,无法突破。

在前世,它统治这个领域的时间接近三十年。

反之,如果没有这道灵光乍现,一个小小的问题,或将困住一个科学家一生。

“华夏硅谷公司没启动光刻机项目之前,我国的光刻机水平,距离世界领先,大约有五年时间。”

老陈扬起嘴角:“甩他们二里地,其实,也没那么难。”

四代尽管只多两个字“进步”——进步扫描投影式光刻机,但它却是最具代表性的光刻机产品。

“牛!”

这台光刻机已超出李建昆这个键盘侠,能够看懂的极限,他只能通过键盘侠的知识来判断,如果达到了这种最小工艺,那么它确实是台正儿八经的四代光刻机。

科学研究,许多时候关键性的进展都来自于灵光乍现,好像被苹果砸中后的牛顿,悟出万有引力。

李建昆却知道,这一年来,老陈回家过夜的次数,不超过十次。

你猜怎么着?

陈春仙不是没问过他咋想到的。

“我说过,再给我一年时间,我必定赶上他们。”

暂时没有消息。

可行!

要知道,他家没几步路,从科院离职后,置了套宅子,就在中关村。

他们在研发第四代光刻机时,对于怎么样来突破三代光刻机的桎梏,一筹莫展之际,是建昆提醒:尝试使用一下193narf激光光源。

三代光刻机的最小工艺极限是130n。

坦率讲,陈春仙怀疑过,他可能是外星人……

“别别别。”李建昆怕他又问东问西,赶紧岔开话题,绕着四代光刻机一边转着圈圈,一边作了解。

建昆给他们的还不是灵光乍现,而是或许唯一的标准答案。

不过,他似乎真没觉得辛苦、劳累,全身心投入,乐在其中。

“不。”李建昆说,“你超越了他们。”

李建昆递给老陈一個大拇哥,得亏他有点心理准备,始终关注着华夏硅谷公司这边光刻机的研发进度,否则陡然得知这个消息,难免要一蹦老高。

陈春仙当时极其惊诧,没想到建昆连激光都懂。

“最小工艺推进到了多少?”

我信你个鬼!反正吧,陈春仙发觉他越来越看不穿建昆,这人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度量——

只有老天爷才知道,彼时实验室里,包括他在内的所有研究人员的震惊。

反正没有头绪嘛,抱着试一下的心态,他们听取建议,使用上193narf激光光源。

李建昆早评价过,老陈是一位难得的科研天才,却不适合做一名企业家,实验室才是他的领域和地盘,他的乐土。

“这台机子虽然是我带着团队干出来的,但我不敢说是我创造了它,建昆,首功还得颁给你呀。”

陈春仙的表情颇有些复杂。

“80n。”

阿麦斯是八十年代哪一年推出的第四代光刻机,李建昆脑子里没有精确的信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

老陈单手叉腰说:

“去年,我们制造出第三代光刻机,就技术层级来讲,已经和世界领先持平,仅仅是在尖儿尖儿上,有那么一丁点落后。

这个逼他要装,只能给他装去……

不似人类。

在此之前,无论光刻机技术如何发展,都是在第四代的基础上不断精进。

良久,二人又站在一起。

陈春仙问:“现在要公开吗?”

他有些顾忌。

就公司、个人和团队而言,他当然希望公开,那会收获无与伦比的荣誉。

但他又担心公开之后,引起某些国家的嫉妒和不满,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在涉及光刻机的相关产业,实施更严苛的技术禁运——

建昆在特区搞芯片全产业链,这与他还息息相关。

“你以为我们不刺激他们,他们就不搞我们了?某些宵小亡我中华之心,始终不死。”

李建昆抬起右手,用力握成拳头。

“只有强者才有尊严和权利。”

“公开!”

陈春仙咧嘴笑道:“就喜欢你小子身上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

一日后,一份标题为“我司制造出第四代光刻机,技术水平达到世界第一”的文件,递交到科协。

……

……

中关村科技大楼张灯结彩。

一楼大门头上,拉起一条大横幅,上书大字——

【热烈欢迎科协及上级领导莅临参观和指导】。

上午十时许,六辆由吉普212、桑塔纳和红旗组成的车队,在大楼门外停下。

李建昆和陈春仙作为华夏硅谷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来到门口迎接。

领导们比他俩还热情,夸奖表扬声不断。

来到五楼,当看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