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伴随着机会降临,沈玉耀想,这或许是个机会。 皇帝想要和先帝一样,为后继者扫平障碍后再离开,但是现在不是刚开国那会儿了,大庄早已稳定下来,世家大族都已经从乱世的损失里缓过劲儿来了。 再想要做到绝对的中央集权,必须有更加强有力的手段才行。 “于三,你派人去查一查,最近有没有人往秦府送东西,再查查那人的底细,若是有作奸犯科之罪,尽数详细查明。” 沈玉耀不打没准备的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她首先要查清楚,她的敌人究竟是谁。 今日在朝堂上开口的大臣,多为秦国相一脉。 皇帝之前手把手的教她,让她认清那些大臣所属的阵营,不会错的。 背后之人能请动秦国相,想来出身很高,这样的人往秦府送东西,是没办法真的遮掩到无人知晓的。 “还有,查一下于府最近往来的人。” 秦国相的人反对废除春贷,同时朝廷上还有一派人在非常大声的喊,必须废除春贷,这才是为国为民的好政策。 说的话确实不错,但之前沈玉耀提出废除的时候,大臣们的态度大多是暧昧不明,不反对也不赞成。 突如其来的反对让人警惕,突如其来的赞成,同样让人心生怀疑。 而那些赞成之人,大多数吏部和亲吏部的官员。 吏部掌控官员升迁和任职,实际上在六部中,吏部尚书手中权力最大。 联想到这一点,再看一看早朝上的争吵,似乎就有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秦国相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别人自然也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去赞同,浑水才能摸鱼,有些人的目的就是将水搅浑。 沈玉耀前脚刚吩咐于三去查,后脚就有人来东宫求见了。 “殿下,户部尚书求见。” 户部尚书蔡有志,他来干什么? 沈玉耀有些疑惑,这位可不是会有意跟上司亲近的性格,所以今日前来,定然有事。 当初因为蔡有志太过正直不知变通,把皇帝气够呛,皇帝不止一次的跟沈玉耀说,迟早把蔡有志换了。 但后来皇帝生病,再加上蔡有志虽然性子直了些,但他做事兢兢业业,并无不妥,皇帝也就没有动他。 本以为蔡有志很快就会被换下去的大臣预测失败。 事实上蔡有志对于自己到今日还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一事,同样抱着惊讶的态度。 原本他上来后不管不顾的,就是想在有限的任期内多做点儿好事,现在能多干一段时间,实在是没必要还跟皇室对着干。 再加上西北互市与新港让朝廷腰包鼓了不少,填平了不少账,有钱后,蔡有志就没那么抠门了,心情也变好了。 所以沈玉耀有段时间没有看见过蔡老头比白菜还绿的脸了。 今日她又看见了。 “臣见过太女殿下,殿下千岁!” 蔡有志进来后先给沈玉耀行礼,沈玉耀摆摆手,“免礼,给蔡尚书赐座。” “谢殿下!” 蔡有志落座后,沈玉耀看到了他那张气得铁青的脸。 “是谁让蔡尚书如此生气?去倒杯苦茶来。” 沈玉耀吩咐宫人给蔡尚书先上去火的茶,这是从皇后那里学到的待客之道。 这一条还是挺贴心的,至少在古人看来非常不错,蔡有志本来是带着一肚子火气过来,不管不顾就想跟沈玉耀喷一遍那群荒唐的官员,但是一杯苦茶下肚后,他的火气被消了三分,一下子就淡然了。 世间有好茶,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他要是被一群二傻子气坏身子,多不值得啊! 在沈玉耀问起生气原因时,蔡有志已经能淡定的叙述了。 “殿下,臣在议事厅同其他大人议事时,谈及废除春贷一事,那群没碰过国库一块铜板的家伙,信誓旦旦的说,春贷能让国库丰裕,气的臣想来问问殿下,春贷真的让国库丰裕了吗?” “何为国库丰裕?是说眼下免除一部分农民的税收是丰裕,还是说往年收税收到明年丰裕?” 沈玉耀嘴比蔡有志毒,一句反问直戳灵魂深处。 只要长了眼睛的人,都知道哪种情况才是国库真的有钱,才会做的事情。 “殿下问的没错,臣当即也反问了他们同样的话,他们说,自然是收的越多,越丰裕。” 这个他们,显然不是一个大臣。 蔡有志就算脾气再直,也不会将跟他有冲突的大臣的名字,直接当着沈玉耀的面说出来。 那就不是来议事的,是来告黑状的了。 都是一朝尚书了,不至于那么幼稚,当然,如果此招有效,他们会愿意试试。 可惜此招无效,沈玉耀不是个会因为他人一言两语就改变想法的太女。 “话虽如此,但一朝国税多少,总不能全从农民身上榨取,况且那些钱还不知道是进了谁的肚子,肥了何人肚皮。” 沈玉耀说到这儿,基本已经明白蔡有志为什么来找她了。 “蔡尚书请放心,此事孤自有定夺,这是父皇的意愿,无论前路何人阻挡,孤都会将此事办妥的。” 沈玉耀轻飘飘的一句话,暗含决心,也有杀气。 蔡有志眸中精光一闪,有沈玉耀这句话他就放心了,就是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太女,究竟会做到哪一步。 可千万不要后退,若是此刻退半步,日后就再也不可能从朝臣手中夺来主动之权了。 沈玉耀比蔡有志更清楚这个道理,帝王之道,就是与臣子的博弈之道,与天下的博弈之道,一子错满盘皆输,她落下的每一子都要保证自己赢面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