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又似铅,故而称之为倭铅。" 【PS,关于老朱一家的名字为化学元素周期表翻译做出了贡献,这个说法不准确,他家子孙取名占了表格的六分之一左右。可以看一下这张图】 那他们已经看腻了的兔子和镜子终于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表格,表格上有许多字,字的旁边,是不认识的大秦字母。这便是那后辈所说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了吧! 这下不用再说,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知道这是极为重要的一张表,上面的东西,虽然现在还不懂,但只要弄明白了,肯定是受用无穷的。 于是,早有准备的太监,已经在奋笔疾书了。 蹇义同样,也是拿出自己的纸和笔,开始快速抄写起来。 "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电子层……"朱权喃喃道,他率先注意到那个图中央的示例,接着去看了那个表格。 "那个原子量,是原子的数量之意吗?这些元素好像是按着原子量从小到大来排列的。" 经朱权这么一提,大家都注意到左下角那有着一长串小数的原子量。 朱橚疑惑地问: “啥意思,金属的重量?我只知道同样大小,金子比铜重。这上面,金的原子量也比铜大。" 朱权感觉好像是那么回事,又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不知道,我也不是很懂这个电子层什么意思,我拿着金银铁的时候没感觉被电过……" 朱棣倒是注意到了别的地方:"它说*号的是人造元素,我原以为是铜和锌加在一起唤作黄铜,但看他们称黄铜是铜锌合金,想来其他金属加在一起,也是类似的xx合金命名法,这元素就是一种事物的最本 质称呼。那……后代人是可以生造一种本质之物吗?这上面的金属已经是我从未见过之多了。" 朱元璋疑惑: “是啊?我咋从没见过那么多金属,难道是我们平常采矿太不注意,把许多不一样的矿混在一起了?" 他顿了顿,又做出了智慧的总结: “总之!化学该是教我们怎么挖矿,怎么辨矿吧。” 朱棣提醒: "那上面还有很多气字旁的,想来还有很多不同的气。" 朱元璋生气了: "什么呀,你连肠子有没有被氧气弄黑都不知道,如何去捕捉这虚无缥缈的气,先挖矿吧,都挖矿。挖矿比较实在。" 朱权啊了一声: "这原子量不是重量吧,我看有个氡气原子量比金还大,空气如何比金子重?" 然而已经没人理他了,大家自觉默念,挖矿,挖矿,挖出铜矿有铜钱,挖出银矿有银钱,挖出金矿有金钱! 【但除了“钛”和“铕”两个字出现较晚,其他都是很早就有明确出处。译者的基础命名逻辑是依从古已有之的按古代的来,没有的按拉丁字母相近音从字典里找。 老朱家爱取五行生僻词,和翻译家们一样爱查字典,体量又大,所以重合较多。 把朱元璋戏称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之父,都过于抬举他啦,开头20种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里头,他能认出5个吗?莫要碰瓷门捷列夫大神。】 老朱一听,那叫一个肝火乱冒。 “谁说咱不认得?咱谦虚两声,你倒以为咱真的是文盲了?要知道,咱从布衣开始,便好学不倦,如今,也算是无知到有知……" 说着,他开始辨认那复杂的文字。 氢氦锂铍硼…… "……硼砂!"第一行中,朱元璋断定了最后一个字。 碳…… 朱元璋开始破防,他大喊一声: "这碳,你以为你加了个石字旁,我就不认得你了吗?你就是炭!" "那第三段,铝字,谁又不认得了!"至于后面的那个磷,朱元璋觉得自己也认得。 他冷哼了一声,延用有效办法:"那磷字 ,一定就是烯火的烯,只是后面把它给改了而已。"大家觉得……觉得老朱不愧是大明开国皇帝啊。主打就是一个自信。 "四个了吧!最后那个硫,我也认识!硫磺的硫而已。"老朱算出五个,既松了一口气,又洋洋自得, "咱就说,咱虽然谦虚,肚子还是有点货的。" 大家情不自禁,开始鼓掌。 老朱也是受之无愧啊,点点头道:“嗯,这化学元素之父,咱当仁不让。剩下的,就靠你们了。你们按着你们的名字,带木头的研究木头,带石头的,研究石头,一人研究一个元素去,咱不只是你们这些元素的父亲,还是祖父,老祖宗!"